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2 18:17:17瀏覽1515|回應2|推薦8 | |
2/21 (四) 今天這堂課,我們談到了"信仰"、"宗教",老師說:宗教有很多種,猶如不同的菜色,各有不同的營養。現代社會分工太細,人在社會這個大機器中只是個小螺絲釘,如果不能互通有無,很容易因為覺得自己在這個大機器裡沒什麼作用,可有可無,而覺得失去自己的價值,迷失在群體裡。因此『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生存於現代社會的一個必要的觀念。 當我們迷失在群眾意識裡該怎麼辦呢?大師尼采說了:「享受孤獨,品嘗寂寞。」我們應該找個能讓自己靜下心來的地方,好好的、仔細的看看自己,認識自己,找回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仔細想想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獨特性,那麼就可以從群眾之間脫離出來。 從群眾意識脫離出來之後,我們必須進一步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必須"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就是"信仰"。我認為,人必須有堅定的"信仰"才活得下去。信仰不只有宗教,一些人生的原則、座右銘、經典都可以成為我們的信仰。"信仰"是一種認定,認定某些事情、教條、原則...等,然後這些事情、原則、教條...等在人生的路上引導我們,給我們一個前進的方向。我走過尋找自己人生信仰之路,我無法認同既有的宗教信仰,它們在這世界上存在這麼久必定有它們的道理,但是,如果逼自己加入某某宗教,逼自己相信,這樣的"信仰"是禁不起考驗的。總之,我無法逼自己隨便加入某個宗教團體,然後說我相信教條所說的一切,於是,我去尋找自己的信仰。一開始懵懵懂懂,四處亂闖,翻閱各種結緣書,東方的、西方的,參加過"信望愛"社團,屬於西方宗教的分支的團體,老實說,到現在我還是分不太清楚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差別,覺得它們都差不多,印象中它們的根源是同一個。去除各宗教的神話色彩,思考其中所要傳達的意念,經過一大段迷霧森林,在某一天,我走出了森林,看見的陽光,各大宗教主要引導人們往"善"的方向前進,至於為什麼,我膚淺的認為:因為人們喜歡"善"、喜歡"美好",就像植物有"向光性"般,人類有"向善性",向善的本性,是一種本能。其實人本身就具備"善",善裡有"愛",將"善"發揮到極至的人成了偉人、成了大宗教的信仰中心人物、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上帝為何要背負眾人的罪,代替眾人受罪,是因為祂"愛"世人,非常非常"愛",愛到希望能把世人的罪都一肩扛起,希望世人免於刑罰;佛陀解脫之後為何不在天上好好當佛就好,為何又來到凡間為眾人講解解脫之道,也是因為祂對世人有一份無法言喻的"愛",無法看著世人"受苦",希望眾生也能和祂一樣得到解脫。(由於敝人對世界三大宗教之中的伊斯蘭教核心思想無深入研究,於是不將之列入討論,但<<可蘭經>>仍然是個很好的指引人生之路的經典。)所以,我們所追尋、信仰的人(上帝、佛陀)祂們所信仰的是"善",發揮善裡的"愛",使眾生感受到"善",個人偏好意氣用事、感性主導理性,所以我選擇"愛"當我的信仰中心。 ======================================== 以上言論僅代表本台立場,拉拉雜雜的打了一堆自己似是而非的想法,有點"未成熟"的感覺,還請大家看看就好,要將這篇文按"確定發表"實在有些猶豫,但是...要是等"成熟"才發表這篇文,又不知道要等多久囉~這樣有些東西會忘記,想想還是按了"發表",先丟在網路上等哪天有空再慢慢反芻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