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罪耶穌為什麼要洗禮?_1000529
2011/05/29 19:34:42瀏覽259|回應0|推薦0

耶穌為什麼要洗禮?主耶穌無罪為什麼要洗禮?

(1)不是要給我們做榜樣,施洗約翰的洗禮只是悔改的洗禮。

(2)盡諸般的義=按麥基洗德的等次成大祭司,主耶穌是要成為大祭司才受施洗約翰的洗禮。

(3)什麼時候耶穌具備大祭司的身份? 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後。耶穌非利未人(亞倫的子孫),按摩西律法,他不可能成為祭司。

(4)主耶穌為什麼要來到世界?為了救贖世人。為了救世人,所以他要成為大祭司,才可進入至聖所,為我們的罪行贖罪之禮。

(5)為什麼主耶穌要30歲才工作? 出埃及記第六章第18節,哥轄的兒子是暗蘭、以斯哈、希伯倫、烏薛;哥轄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三歲。第20節暗蘭娶了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為妻,她給他生了亞倫和摩西;暗蘭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七歲。

民數記第四章 第1節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
民數記第四章 第2節“你從利未人中,將哥轄子孫的總數,照他們的家室、宗族,
民數記第四章 第3節三十歲直到五十歲,凡前來任職在會幕裡辦事的,全都計算。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0節因為麥基洗德迎接亞伯拉罕的時候,利未已經在他先祖的身中(註:“身”原文作“腰”)。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1節從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職任以下受律法,倘若藉這職任能得完全,又何用另外興起一位祭司,照麥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亞倫的等次呢?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2節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3節因為這話所指的人本屬別的支派,那支派裡從來沒有一人伺候祭壇。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4節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但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5節倘若照麥基洗德的樣式,另外興起一位祭司來,我的話更是顯而易見的了。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6節他成為祭司,並不是照屬肉體的條例,乃是照無窮之生命的大能(註:“無窮”原文作“不能毀壞”)。
希伯來書第七章 第17節因為有給他作見證的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希伯來書第五章 第1節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註:或作“要為罪獻上禮物和祭物”)。
希伯來書第五章 第2節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
希伯來書第五章 第3節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希伯來書第五章 第4節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
希伯來書第五章 第5節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希伯來書第五章 第6節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利未記第十六章 第33節他要在至聖所和會幕與壇行贖罪之禮,並要為眾祭司和會眾的百姓贖罪。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節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2節“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3節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4節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5節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6節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7節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8節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9節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0節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1節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2節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3節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4節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5節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註:或作“禮”)。”於是約翰許了他。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6節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馬太福音第三章 第17節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jcpaul&aid=507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