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5 01:17:22瀏覽1036|回應1|推薦1 | |
昨天( 2月14日)是情人節,收到一封來自中國首善陳光標的電子郵件,令人驚喜!他答應媒體朋友寫下一千五百多字心得感言,並未食言,而且誠摰寫下真摰的感動。
面對一位發心願意做善事的行動者,並將慈善事業視為一條長征的路,相當不易,辜且不論高低調,我們更應該不吝給他掌聲。 底下是陳光標來信原文如下:
陳光標:用淡定之心讓慈善事業走得更好 ——讀《金剛經》有感 春節前,我帶領大陸企業家到寶島臺灣的愛心感恩之旅,受到各界廣泛關注。臺灣“陸委會副主委” 如果讓我說說讀《金剛經》後的感想,現在看來,還是個非常難的事。因為《金剛經》是一部充滿智慧的佛學經典,在短短的五千多字中,對宇宙人生的道理,尤其是心靈的真理,可謂看得透徹。《金剛經》的全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書名就很有吸引力:“金剛”是指最為堅硬之物,能摧毀一切,卻不被一切所摧毀;“般若”是空性智慧;“波羅蜜”是指超越生死到達彼岸;所謂“經”,是指路徑。整個標題的總體意思是,這部佛經是引人到達解脫彼岸的大智慧。 《金剛經》內容豐富,讓我理解一個人要修煉成佛,最重要的是清潔自己,把一切放下輕鬆走路。以星雲大師的話說就是“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空觀的智慧,具體說來就是凡事要無我、無相、無住,簡單地說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 什麼是空觀?《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形相的事物都是虛妄的,如果能看出一切事物本來虛妄,就是到達了“如來”的境界。《金剛經》對空的解釋最透徹的一句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在現實人,總是有思想的,我們的頭腦念念不離名相。如果用大智慧——般若觀照實相,對一切名相採取不住、不執、不取的態度,也就能到達《金剛經》所說的“無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就到達了空觀境界,事物的本來面目就呈現出來。相反如果過於執著於名相,就會被其遮蔽,背離事物的真相。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佈施,並強調“無住相佈施”,在佈施的時候不要著相,更不要故意宣傳。我想這也許是星雲大師和 我覺得,做慈善跟佛教的佈施有聯繫也有區別。做慈善是現世的和入世的,而佈施的目標是成佛,它們在境界上是有差別的。慈善家只能是世上的好人而不能是佛。但要成佛,總是從小事小善做起,慢慢學會普度眾生,這是佈施與慈善相通的地方。所以在今天的社會,如果大家能一起來做慈善,培養出一個樂於慈善的社會,人們的心靈逐漸充滿慈悲和智慧,我們的世界可望成為人間的佛土。 我個人的習慣是高調行善,做好事就要講出來,希望抛磚引玉,讓更多企業家能夠跟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但通過學習《金剛經》讓我看到,慈善既是社會濟貧措施,也是個人的道德修煉,在這裏慈善與佈施是一致的。星雲大師們希望我在做慈善時打碎“有我”的舊圈子,進入“無我”的新境界,希望我在做慈善時只講奉獻不講收穫,將物件觀念和感恩觀念都丟掉。 《金剛經》給我的啟發是很多的,需要我以後慢慢學習體會。比如,做慈善時要注意方式,要入鄉問俗、入門問禁,尊重被捐贈者的心理,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麻煩。借用目前流行的一個網路用語:淡定。我希望在今後做慈善的時候多一些淡定,用淡定之心讓我的慈善之路走得更好。另外我認為,無論高調還是低調,只要大家實實在在拿出錢來做善事,只要能夠帶動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又何必在乎調子的高和低呢?說高說低的人,用《金剛經》裏的說法,也許又有點“著相”了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