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04 19:57:32瀏覽406|回應0|推薦0 | |
讀「另一個孩子」
「另一個孩子」這本書,是桃莉海頓的著作,記得以前也曾看過她的書,這次借到這本書仍很吸引我,很想趕快把它看完,桃莉海頓以自述加上對話的方式,紀錄她和學生以及助理老師的互動,讓讀者很輕鬆的進入她描述的情境裡,學習她輔導學生的方式,感受她對學生的關心,及臨危不亂的處事態度。 書名所提的「另一個孩子」其實是其中一位學生的母親,她為了能改變自己而自願擔任桃莉老師的助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與突破,她做到了,可惜的是她的先生不能同步,這場岌岌可危的婚姻關係最後還是結束了。這在女權逐漸受到重視的今日,似乎時常可見,我看到一些母親,除了上班之外,回家要照顧孩子,要做家事,有機會還會去參加成長團體或是進修,但是另一半總是以工作為重,其他就不放在心上,有時在工作上遇到挫折,還希望老婆能傾聽甚至幫他一把,我時常覺得,兩人結婚之後一定要時常回憶過去,當初為何決定相守一生,時常提醒自己愛對方,為對方著想,而不要存著結婚之後就只是工作賺錢生小孩,因為婚姻或家庭生活充滿變數,是活的,所以要像經營事業一樣去經營它。 看到桃莉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讀者可以清楚的看到要孩子進步一定要家裡的配合,我同事曾疑惑說孩子最清醒的七八個小時是在學校,學校當然要負起大部份責任,怎可一直要求家長,這論調看似合理,但問題很大,我以我去年帶的腦性麻痺小孩為例,這孩子四歲,經評估,他可以在腳上打肉毒桿菌幫助他學習行走,肉毒桿菌的功效可以使肌肉放鬆,因此打下去之後要在藥效期間勤做肌肉運動,治療師和我每天很勤勞的帶著孩子做運動,到禮拜五的時候,肌肉控制表現明顯的靈活許多,但是週休放假兩天,他的運動也休假,週一來的時候可以明顯發現他肌肉又僵硬了,一切要重新來過;其實,老師只能奠定孩子的基礎,是孩子生命中的過客,只能給孩子和家長方向,尤其在學校所學的技能,就是要讓孩子能在生活上應用,若是回家不能持續練習,那上再多的學校,做再多的治療都不知道意義為何。 現在帶大孩子的我,更是覺得家長的觀念太重要了,有些家長會想盡辦法在孩子六歲以前可塑性高的時候,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自理,有些家長卻覺得孩子有障礙大概學不會,或是其他原因讓孩子錯失學習的良機,使得孩子得把生活自理這一個學習項目帶在身邊好幾年;我想,桃莉老師在書中一直提到與家長的溝通協談,以及親師合作的效果,是為人師的我及父母們應該去做的。 Thalasso58 96.06.03.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