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黨派系與228事件
2014/03/11 17:07:17瀏覽867|回應0|推薦0

 

轉貼

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27993

以國民黨內的派系而論,陳儀屬於「政學系」成員。政學系是由前北洋政府官僚、學者出身的政治人物組成的鬆散同盟,沒有嚴格的組織或領導人物,但是他們大多嫻熟政務,政治手段也頗為高明,所以很得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重用。抗戰勝利以後,政學系人物一舉囊括了兩大勝利果實——東北與台灣,因此遭到黨內其他派系的嫉視。

國民黨內的其他派系,例如以黨務系統為大本營的「CC系」(領導人為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以軍隊、各地警備司令部為重心的黃埔系(中央軍校前期畢業生)、以及在青年學生裡發展組織的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重要領導人物為書記長陳誠、幹事會處長蔣經國),此時也紛紛進入台灣。三青團到台時間最早,吸收了許多心向祖國的台灣青年,等到以「CC系」為主的台灣省黨部成立時,發現政治地盤已大半被占,就和三青團處處對立。另外,隨著「CC系」和黃埔系進入台灣的,還有隸屬國民黨的情報組織「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以及由原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改組的國防部保密局(簡稱「軍統」)。這些派系,各有盤算,和陳儀以原來福建省政府班底組成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並不是同一回事;再加上內地來台人員和台灣本地菁英也有結盟、對抗關係,使得情況更為複雜。

......

[陳儀與半山]

最後,大陸來台官員種種貪汙舞弊的不法行為,參雜原本台灣社會已經存在的省籍情結,使得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鴻溝更加擴大。台灣百姓因此將大陸來台的外省人,蔑稱為「阿山」。更可議的,是戰後從大陸凱旋返鄉的台籍人士。他們其中有不少人在接收日產過程中,趁機中飽私囊,搖身一變,成為政、商兩棲的新貴。這些有祖國經驗的台灣人,被稱作「半山」,意思就是「半個阿山」。陳儀政府選擇和「半山」集團合作,阻絕台灣本地政治菁英和國民黨其他派系的政治參與,結果,「半山」集團不能扮演溝通橋梁的功能,長官公署反而落入四面孤立的窘境。

到了民國三十六年年初,台灣全島,由上到下,已經漸成亂象。陳儀卻仍然感覺良好,認為台灣人民久經日本管制,具有守法精神,不至於起亂事,因此還將原來駐台的國軍(因裝備與軍紀問題,飽受台人責難)調回大陸,全台守軍只剩五千餘人。以自由主義立場聞名的上海《觀察》週刊,派駐台灣的特約記者,在這個時候發出一篇通信專題報導,題為〈隨時可以發生暴動的台灣〉。在報導裡,作者認為台灣行政長官權力龐大,和原日本台灣總督幾乎沒有差別,失業人口急遽增加,物價猖獗,購買力低微,「因而引起了一切社會的不安、貪汙、舞弊、搶劫、淫逸和走私等等問題。」台灣維持特殊的經濟統制政策,但是並沒有能解決問題。專賣局和貿易局的貪污,「至今將以不了了之」。最後:

據我在台灣的觀察,我直覺地感到,今日台灣危機四伏,岌岌可危,是隨時可能發生騷亂或暴動的。

這篇報導寫於二月中旬,到刊出時,是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八日,二二八事件已然爆發。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l2366&aid=1165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