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一部輔導金電影:《渺渺》,無視自己國格,配合中國一起杯葛、退出澳洲墨爾本影展,原因是澳洲方面不服中國要求撤銷一部以維吾爾人權鬥士熱比婭為主角的紀錄片《愛的十條件》參展要求。
澳洲畢竟是一個主權獨立、有國格,而且尊重文化獨立性的國家。相對的,中國儘管是一個大國,卻是粗暴的。而台灣,配合中國作出讓人感到羞恥動作的電影公司,更是見笑世界!
國家機制提供再多的輔導金,這種電影製作現象能夠讓藝術出人頭地嗎?電影畢竟是藝術的一環,反映某種文化秉性。看看台灣,像這樣,輔助金要拿,國格蕩然無存,怎麼可能有真正的好電影?
許多藝人以中國為「內地」,完全不知這是殖民統治者的視野。許多影藝事業,視中國為淘金聖地,無視於那正是一個要吞噬自己國家的國家。這種黨國主義的康樂隊文化症候,從這個黨國轉向到那個黨國,自然得很。
看看現在的影視現象吧!再看看其他民主轉型國家。人家怎麼面對歷史,怎麼在轉型時詮釋走過的經驗?像台灣這麼不珍惜民主轉型,一窩蜂地向中國朝貢,也不對自由、民主在中國是否存在,持有問題意識。這種文化秉性,這種藝術人格,如何能期望電影電視有藝術的光芒?
這也難怪中國國民黨人要競相匍匐於中國之旅了。據說,連中國電影《建國大業》,都要在十月一日,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日,在台灣開演。這一部電影,正好對中國國民黨虛構的中國,致命一擊。不知道民進黨立委何苦操心?讓中華民國自己消滅自己,不就是現世報嗎?
看看這樣的輔導金電影,輔導到自己國家的台都被拆了。難怪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的建國大業,會對照中國國民黨挾帶被滅亡的國家一路逃竄到台灣。 . (作者李敏勇,詩人)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