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復旦大學建國內首個雲平臺"智慧稻草人"
2013/07/23 20:17:28瀏覽125|回應0|推薦0

  復旦大學突破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研製創建了國內首個雲平臺“智慧稻草人”,該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綜合資訊進行智慧監測,集農作物種植環境資訊資料獲取、存儲、傳輸和管理於一體。

  復旦大學突破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研製創建了國內首個雲平臺“智慧稻草人”,該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綜合資訊進行智慧監測,集農作物種植環境資訊資料獲取、存儲、傳輸和管理於一體。

  7月16日,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鄭立榮課題組在完成國家“863”項目過程中,突破了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實現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低功耗、智慧化、多源感知物聯網節點,研製創建了國內首個雲平臺“智慧稻草人”。

  據介紹,所謂“智慧稻草人”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綜合資訊進行智慧監測,是集農作物種植環境資訊資料獲取、存儲、傳輸和管理於一體的,無人值守的農業綜合資訊智慧監測系統。目前已在30多家農產品生產企業投入使用。

  農田裏施肥噴農藥不再需要農民去檢查,“智慧稻草人”通過對土壤中肥料含量和水含量的分析決定什麼時候施肥,還能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噴灑農藥。每一批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情況都及時上傳到雲平臺,消費者購買時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能知道自己手中的農產品生產過程是否安全……

  為保障安全,“智慧稻草人”可實現手機等查詢功能。如果有人想修改其資料,或者隨意關閉“智慧稻草人”,稻草人都會直接報警。“智慧稻草人”收集的所有資料都上傳到國家編碼中心,現在還和智慧包裝箱聯網,未來不論是從農民散戶收來的牛奶還是蔬菜,都可以從包裝上看出來。

  這一“智慧稻草人”只需每隔2到4公里安裝一個,每畝地每年投入約5元。根據課題組的調研,“智慧稻草人”如果用於農村的大棚,可以增產30%,而每個大棚額外增加的投入大約300元。

  鄭立榮表示,該研究有望幫助實現全國性聯網的食品安全物聯網監管平臺,為百姓和各級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服務。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2013/7/19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80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