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機變本土嚮導 理大生奪獎
2012/11/20 17:06:54瀏覽94|回應0|推薦1
  本土意識抬頭,愈來愈多年輕人期望把集體回憶留住。理工大學四名學生,在與長者閒談中驚覺自己對本地歷史文化知識匱乏,因而自發研究「eCAPSULE」系統。系統結合雲端、擴增實境和無射頻識別技術,用戶每到達一個歷史文化景點,利用智能手機便可以了解到其歷史背景,並於手機中重現文化活動的盛況。系統獲U-21無射頻識別大獎賽的「最佳EPC/ RFID概念大獎」銀獎。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三年級學生鄺鵠鴻指,設計概念源於一次與婆婆的對話,「有一天我們在看電視,見到一個宣傳香港的廣告,婆婆說怎麼廣告裏的香港與她認識的不同,香港應該是中西文化交匯、充滿本土特色的地方。」其後再深入交談,鄺鵠鴻才發現自己對雷生春、皇后碼頭等古所知不多。

  鄺鵠鴻於是聯同另外三名同學,創作出「eCAPSULE」,同時結合雲端、擴增實境和無射頻識別技術。參與研究的梁寶玲解釋,只要於每一個文化景點處安裝無射頻識別(RFID)標籤,一般市民去到該文化地標,只須用手機輕拍RFID標籤,手機便能詳細顯示出詳細歷史背景,「例如在黃大仙祠,黃大仙手持的塵拂也有典故,RFID便可記錄相關資料;黃大仙是香港一大特色,但需要有專家教導,才會懂得如何欣賞,香港人普遍有智能手機,可以成為我們的隨身嚮導。」 

  她續指,系統同時應用擴增實境功能,只須將智能手機的鏡頭對準景點,屏幕便會顯示出該景點過往的節日景象,例如用戶在黃大仙祠,便可通過手機看到農曆年初一凌晨,市民上頭炷香時萬人空巷的情況;用戶亦可利用系統的雲端服務,把自己的足和感想上載,漸漸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四人合共花了約兩個月時間研發,組員之一鄭薇娜表示,研發過程中最困難的不在技術層面,反而是發現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不足,「例如早前有很多人保育皇后碼頭,但對新一代來說,皇后碼頭只是一個普通乘坐交通工具的地方。」系統獲本年度U-21無射頻識別大獎賽的「最佳EPC/RFID概念大獎」銀獎,他們期望日後可獲更多資助,以優化系統並全面推廣至香港所有歷史文化地標。

資料來源: 星島日報 2012/11/19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706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