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市民卡感知杭州
2010/10/25 22:14:10瀏覽342|回應0|推薦0

市民卡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當二代身份證完成華美換裝,當電子標簽實現"物物"對話,當"一卡通"詮釋智能交通,物聯網時代悄然而至。物聯網技術成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在城市交通、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公共服務及政務建設領域,既能極大提高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科學化,也可為市民帶來實惠和便捷。

    一、 物聯網與公共服務

    (一)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係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管理和監督的一種網絡。它是以感知為目的,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其突出特徵是通過傳感器等方式獲取物理世界的各種信息,結合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等網絡進行信息的傳送與交互,採用智能計算技術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提升對物質世界的感知能力,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

    物聯網核心技術為:以電子標簽為代表的個體標識技術、以傳感網絡為代表的個體行為識別和有效通訊技術、以智能控制為核心的智能信息處理及反饋執行技術。具體來說,物聯網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係統、貨物甚至是我們平時吃的蔬菜等各種物體中,再把這些傳感器連接起來形成傳感網絡,然後將這個網絡與現有的網際網路整合起來,實現網際網路所形成的信息虛擬世界和現實中的物理世界融合。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適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決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對"萬物"高效、節能、安全、環保地實現管理、控制、應用一體化。

    (二)公共服務的定義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根據公共需求來提供公共服務,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公共服務模式、提高政府的服務效率、實現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成為滿足公眾對公共服務需求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政府部門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抓手。

    (三)物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價值

    公共服務的服務對象是廣大市民,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民對便捷、個性化、人性化地享受公共設施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滿足這些需求,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對公共設施及公共服務的宏觀情況及市民的個人行為特徵適時掌控,以便及時做出調度和管理,既改善宏觀服務環境,又滿足市民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既要對動態的公共服務情況進行適時跟蹤和監督,以根據適時情況的發展及時做好調度和意外處理準備;又要有豐富的市民行為特徵數據,對市民的行為特徵進行統計、梳理、分類,精確預測市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趨勢,以便做出快速、科學的決策。

    同時,政府不僅要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還需要讓市民適時感知到公共服務給他們帶來的高品質生活。為每個市民配備電子標簽,通過電子標簽對市民進行身份認證,可以使其便捷地應用公共設施,享受公共交通、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優惠,感知社會發展帶來的品質生活;同時,通過電子標簽信息記錄的功能,將市民參與公共服務的活動信息傳送到後臺係統作為市民行為數據,為政府部門做出科學的決策和準確的預測提供優質的基礎數據支持。

    物聯網憑借強大的傳感網絡及其感應設備,能夠適時實現信息交換和通訊,對物體進行智能化的識別、定位、跟蹤、管理和監督。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建立物聯網感知體係,對于建立服務型政府,提升公共服務的管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進而帶動整個城市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電子標簽、傳感網絡和後臺智能信息係統對物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中的應用起到關鍵作用,只有將後臺個人靜態數據與前端動態的行為信息有機結合,才能夠真正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杭州市民卡作為政府為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服務的信息化載體,是政府感知市民行為的電子標簽,以其強大的後臺係統和服務網絡,推進了物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二、 用市民卡感知杭州·感知生活

    (一)市民卡建設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杭州市民卡項目經過近7年的發展,在個人電子標簽發放、傳感網絡布設、後臺基礎數據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發展:

    1、杭州市民卡作為政府為市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的信息化載體,是一種集個人身份識別、信息記錄、加密/解密、消費支付為一體的多功能智能IC卡,目前已累計發卡約230萬張,基本實現杭州主城區16周歲以上居民全覆蓋。

    2、配合市民卡在社會保障、公共交通、公用服務、支付應用等領域的應用拓展,目前,已有上萬臺市民卡刷卡設備和自助終端設備遍布居民小區、各大辦公樓、政府部門、多家商戶,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感應網絡。

    3、通過杭州市民卡項目建立了連接全市大部分職能機構的杭州市電子政務綜合信息交換平臺,通過信息交換、匯集,形成了杭州市個人基礎信息庫,為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公共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市民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功能日益豐富,應用深入到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1.社保服務"一卡通"。以醫保應用為代表的社會保障服務"一卡通",既可應用于"大社保"領域的個人事務辦理,如養老、工傷、失業、民政低保優撫、社會求助、健康檔案等,也可以作為政府各部門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載體,如住房公積金查詢辦理、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辦理審核等。市民卡讓市民便捷地感知優質的社會保障服務。

    2.公共交通"一卡通"。刷市民卡乘公交可享受公交月票優惠、錢包九一折優惠;可用于乘坐出租車、水上巴士、租用公共自行車、道路泊車優惠,未來還可以乘坐地鐵。市民卡讓市民感知公共交通領域的優惠政策。

    3.公用服務"一卡通"。市民卡可作為公園年卡、借書證等用于各種公共服務場合,還能作為支付工具繳納交警罰款、進行手機話費充值,將來還會開通市民卡帳戶繳納城管罰款及水、電、煤氣費、通訊費用等各類公共事業費用的功能。市民卡讓市民感知優質公共服務帶來的高品質生活。

    (二)市民卡促進"雙感知"

    市民卡作為標識市民個體的信息化載體和電子標簽,通過日益完善的傳感網絡和強大的後臺信息服務體係,為物聯網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公共服務領域提供了堅實的物理基礎,是"政府實施管理的平臺,便民服務的有效工具",架起了市民感知政府服務、政府感知市民需求的橋梁--促進了市民與政府之間的"雙感知"。

    以市民卡的圖書館應用為例。市民通過市民卡借閱圖書,圖書館收集讀者的基礎信息與圖書信息,通過對讀者的年齡、性別、教育背景、職業等個人信息與其借閱圖書信息的關聯分析,總結出不同市民群體的閱讀特徵、喜好傾向、閱讀習慣以及整體人群的文化特質,圖書館方面可依此調整館藏書目結構、館廳設置,文化管理部門也可以此數據為基礎,對市民的文化閱讀生活進行科學引導、根據社會發展需求更有方向性的調整指導方針。同時,圖書館等文化管理部門可根據不同市民群體的文化需求,針對性地向市民提供新書信息、講座信息、文化演出信息、公共文化活動等信息,使市民適時了解最新的、個性化的文化服務信息,提高市民的閱讀質量,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讓市民感知文化管理部門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市民卡用于健康檔案項目建設中,將市民卡作為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的信息化載體,詳細記錄每位市民就醫診斷、臨床診治、體檢化驗等信息,形成健康檔案。結合市民卡個人標識,建設全市統一規范的健康檔案以及診療明細庫,實現各醫院間診療結果信息的共享,可有效分流大醫院的病人,切實實現醫護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同時可避免市民就同一項目在不同醫院重復檢驗、或攜帶歷史化驗報告帶來的麻煩,為病因追溯提供更便捷真實的依據,讓市民感知社會進步帶來的方便;衛生主管部門也可根據健康檔案數據信息庫,感知市民的整體健康情況,有助于加強對傳染疾病防禦和控制。

    在醫療服務領域,市民卡在醫院的應用更體現了雙感知的特性。利用市民卡身份信息、醫保信息、帳戶功能,可在各取藥窗口、診療點或者醫生工作站直接實現醫療費用結算,優化診療流程,解決醫院排隊長問題;在住院區利用市民卡個人信息,在用藥、手術之前用以明確病人身份,並與該患者的醫囑、用藥、手術進行對應,減少時常出現的用錯藥、動錯手術的醫療事故;利用市民卡翔實的個人基礎信息庫,可為醫療機構建設共享通用的客戶關係管理平臺,為市民提供治療提示、預約挂號、專家提醒,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體檢預約、遠程醫療服務,對傳染病患者提供遠程回訪、病情監控等等個性化服務,讓市民感知醫療機構更優質的人文關懷。

    將市民卡做為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的憑證,有利于全局掌控各文化體育場所的使用率、市民接受度等信息,為政府對文化體育機構進行補貼提供科學依據;利用市民卡帳戶,對相關主導人群進行專項補貼,可讓這部分市民直接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提高廣大市民對文化體育事業積極性的參與程度;對市民基礎數據庫內人群地域分布、年齡、文化程度、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積極性等信息的分析,為文化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活動項目設置等等提供科學數據。

    市民卡在城市交通、公用事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架起了市民感知公共服務、政府感知市民需求的橋梁,使市民在第一時間感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讓政府部門適時了解百姓對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和需求趨勢,為政府和市民感知杭州、感知生活提供載體,創造便捷。

    三、 結束語

    物聯網作為信息網絡產業中最具戰略意義的信息技術,它倡導的"人機物"三元一體的思想,給人類社會關係管理和公共服務管理帶來重大變化。市民卡作為政府為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的信息化載體、作為政府感知市民需求及其行為特徵的電子標簽,促進了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雙感知"。既滿足了市民對公共服務的便捷、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也為政府部門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學化決策提供支持,提高了公共服務和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創新了公共服務模式,使市民能夠適時地享受到社會進步帶來品質生活和現代文明,進一步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資料來源: 新華網 2010/10/25

( 興趣嗜好電腦3C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53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