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eet創業之星] 極速簽到 ! NFC手機變身活動簽到卡
2014/10/09 12:26:01瀏覽240|回應0|推薦0

一秒鐘,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做什麼?對多數人而言,一秒鐘恐怕只夠打開一個App。但是對NFCLab感動實驗室創辦人李志文而言,卻能發展出一秒鐘的手機關鍵應用,結合雲端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術,於去年開發出NFC活動簽到卡。使用者只需在NFC手機安裝特定的App,就能快速完成活動簽到與名單管理等。

談起NFCLab感動實驗室全球首創的活動簽到卡,李志文信心滿滿。他觀察到現今許多單位在辦活動時,常發生與會來賓卡在接待桌一一報到,導致大排長龍的現象,不僅耗時又消耗人力,再加上每次活動大量消耗塑膠名牌套、邀請卡和辨識牌,浪費資源且不環保。他因而結合自身雲端專業與NFC技術,於去年開發出NFC活動簽到卡。

相較於QR Code報到有辨識不易又感應耗時的問題,可重複使用、感應準確度高、省時又不易被汙損是NFCLab感動實驗室活動簽到卡的優勢。活動主辦單位只要用一隻已安裝活動簽到App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加上企業卡,就可以掌握來賓報到狀況,所有報到時間、出席狀況、人數、贈品與手冊領取狀態…等資料皆自動上傳至雲端系統。

而對來賓而言,隨邀請卡發送的NFC活動簽到卡,不僅可用於活動報到,也可當作電子名片將個人資料儲存在裡頭,以感應的方式將聯絡資訊傳到手機上。NFC活動簽到卡最大的特色是可以重複使用,只要是採用NFCLab活動簽到卡系統的活動單位,消費者憑一卡便可至不同單位的活動報到。此外,所有曾經參加過的活動資料都儲存在卡中,打開手機App便可檢視已出席活動清單。

All In One創業家

從無到有,獨自克服所有技術問題打造出NFC活動簽到卡的李志文,談起產品研發過程,直說「台灣會寫NFC的人太少了」,當初他請人外包寫NFC,兩個半月過去對方宣告放棄,他索性拿起原文書猛K半年,自己寫NFC。

以同樣的硬頸精神,李志文從2010年推出「Mobilecare手機保母」App到2013年的「嗶嗶貼」等產品,一路走來,皆由他一人一手包辦資金、技術、行銷等大小事,他笑說「別人是CEO,我是AIO(All In One)。」

力拼打造NFC成為活動策展業新標準

比起創辦人一人當十人用,NFC活動簽到卡的設計理念顯得相對單純。李志文說「我要做的是public service(公共服務),不是private project(私人專案)。就好像你不會要求Gmail要有很多功能一樣,我要做最簡單的功能,價格最便宜,因為最簡單的普及率最高。」李志文的目標是將NFC活動簽到卡打造成活動策展市場的標準,因此功能力求單純實用,而非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加以客製化。

因此網路斷線與iOS系統是NFC活動簽到卡目前尚無法克服的障礙,能夠與NFC簽到卡感應的手持裝置僅限Android系統。此外,由於與會個人資訊與手機號碼綁定,因此傳統活動會發生的代簽到問題,也有可能發生在NFC活動簽到卡身上。

「NFC像寶貝球,用卡轉換手機角色」

談到NFC技術應用的未來,李志文很樂觀,「就好像神奇寶貝球一樣,我給他不一樣的卡,手機就會變成不同角色。」同樣的技術,不只可用於活動簽到「卡」,更可以是簽到手環、戒指、吊飾,用途更是五花八門,未來消費者甚至可以用同一張卡到不同店家集點,再用手機雲端管理各個店家的點數;企業端可以做門禁卡,掌握員工出勤狀況,也可用於統整工讀生的工時。

「我們希望透過NFC慢慢來改變一些事情,讓數位化可以融入生活。」李志文語畢,一肩扛起重達七公斤,裝滿自家商品的背包,準備將企業訂購的百張活動簽到卡送到客戶手上,瞬間從創辦人變身送貨員,轉身離去。

【創業教我的事】

Q1: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
懂得持續自我學習,勇於創新、不怕失敗而且有足夠的耐性,執行力強,能夠把想法實現為真正的產品服務。

Q2: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
1). 別貪心,投資人的錢永遠不是創業家自己的錢,只有消費者付的錢才是
2). 要誠信,別為了錢失去了自己的原則與夢想,更不能為了錢失去誠信
3). 要自律,不斷要求自己學習、勇於嘗試、面對失敗,然後不斷成長
4). 要感謝,感謝在創業路上給予資源與協助的朋友們,這些人都是天使

公司名稱:NFCLab感動實驗室

團隊人數:2人

成立時間:2013年6月

主要客群:有需要簽到服務的各種組織。包括企業、社群、協會等各種大大小小的組織。

網址:http://www.nfclab.cc/#

資料來源: 數位時代/李欣宜 2014/10/09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394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1802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