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專家:手機錢包將成移動支付大勢
2014/03/28 12:44:30瀏覽86|回應0|推薦0

    購物、搭車、吃飯……“嘟”一聲便完成交易,“八達通”可說是香港目前最常用的小額支付電子貨幣。但隨著“手機錢包”出現,市民的支付習慣可能隨之變更,有學者認為,兩者之間有一定的競爭,手機支付更將成為大趨勢。

    近一年多以來,香港多家銀行相繼推出手機錢包服務,用戶只需擁有近場通訊功能(NFC)的手機,並下載相關應用程式和輸入信用卡數據,便能在配有相關感應器的商戶直接以手機付款購物。至於八達通,繼2月份與淘寶攜手推出網上付款服務後,本月初又宣佈將於今年內推出“個人對個人”(P2P)支付服務,可見香港的小額電子支付服務越趨便捷,相關機構都希望在這市場佔一席位。

    “隨著手機的中央處理器越來越快,功能越來越強,安全性也提高了不少,所以銀行或一些有處理支付的公司,對手機支付越來越有信心,我覺得這一定是趨勢。”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王石表示。

    專門研究電子貨幣和電子貿易的王石表示,香港的手機錢包仍屬於起步階段,現在主要做信用卡支付,以後還有很多發展空間,例如現在一部手機只是跟一張信用卡挂鉤,將來應該可支援多張信用卡,還有P2P服務、資金調動等,為用家帶來更多方便。

    八達通積極擴展各種支付服務,相信與市場競爭有關。王石認為,以八達通和淘寶的合作為例,反映八達通想將自己的市場擴展至線上電子交易,而這一市場以往一直是信用卡的天下。然而,交易過程中需要涉及八達通卡和設有NFC技術的手機,才能完成交易,這方面較手機錢包遜色。

    八達通能否保持在小額支付市場的地位,其即將推出的P2P支付服務的使用情況也許會成為關鍵。據介紹,八達通的P2P服務可讓用戶之間互相轉賬,運作模式將類似智慧手機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目的是要使八達通的使用層面更廣闊靈活。

    談到安全問題,王石說,手機錢包在香港仍然是比較新的概念,大家都比較重視安全性,尤其不時發生手機被搶或丟失,加上現在市民換手機頻率頗高,舊手機資料的處理,以及新手機的運作等方面都要考慮。不過,八達通和手機錢包的存款金額均有上限,大約幾百至1000港元左右,這能減少用戶的風險和銀行或服務提供者的責任。

    另外,王石認為,雖然香港市民已習慣使用電子錢包作小額支付,但要完全取代傳統貨幣則未必能於短期內做到,主要是傳統貨幣的匿名性是電子貨幣無法做到的。除了比特幣具匿名效果外,其餘絕大多數形式的電子貨幣交易在網上全都能追蹤,而在香港常見的電子錢包基本上都是與信用卡挂鉤,賬目一目了然。對於普通客戶來說,隱私是很重要的。

    據了解,香港在電子錢包的普及度方面較歐美甚至內地落後,至於何時能追上,王石認為,香港始終是小城市,市場不是很大,不一定要在本地確立一個支付渠道,反而如何跟鄰近地區產生互動和融入大市場,比起自己獨立創造更重要。

    “一個城市是很有限的,不論在資源、市場大小等,都無法跟內地等比較。倒不如,更有效的,是(研究)如何在兩地之間多做一些合作,例如淘寶開始接受八達通、信用卡,香港在這些方面可以怎樣配合,這樣的考慮更有效。”他說,現在香港的銀行已踏出第一步,做了一些支付應用程式,接下來可考慮利用這些程式跟阿裏雲等鄰近地區的公司多做一些合作,讓用家更便捷使用這些移動支付方式,可望帶來更好的效果。

 資料來源:  新華社香港/記者張雅詩、張天國 2014/3/2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120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