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WC 2014五大趨勢預測
2014/03/03 00:47:13瀏覽86|回應0|推薦0

一年一度的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 2014,2/24~2/27)開幕在即,展前四處紛飛的市場消息與傳言,已經讓人頗感眼花繚亂。

有不少消息來源指出諾基亞(Nokia)將推出第一款(也可能是最後一款) Android手機,該產品是在微軟(Microsoft)去年決定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之前就設計的;此外三星(Samsung)最新的 Galaxy S5 智慧型手機據說將在MWC首日亮相,前途未卜的索尼(Sony)將如何重振手機業務雄風亦值得關注。

在那些有關螢幕尺寸、應用處理器等技術細節,以及產品外觀設計、顏色等顯然消費者更關注的議題之外,筆者認為今年的 MWC 有五個明顯的趨勢;這幾個新趨勢在最近這幾個月已經慢慢冒出頭,但現在看來將越演越烈,注定會為MWC以及整個電子產業帶來改變。

1.「萬物」互連

首先,智慧型手機將不再會是MWC的唯一明星。這對部分手機廠商來說可能很難接受,但現實情況是網路服務業者一直承受著創造更多營收的壓力,並正在認真尋求將網路與手機以外的東西互連;例如連網汽車、智慧建築、智慧城市以及可穿戴式裝置。

以往的「機器對機器通訊(M2M)」已經轉變為「物聯網(IoT)」,網路營運商正對此議題大力炒作。營運商們必須要把注意力從智慧型手機轉移,定義下一個營收成長商機,因此我們可預期看到營運商開始選擇新平台(記得美國電信業者AT&T執行長Ralph de la Vega與Audi總裁Rupert Stadler在CES同台嗎?)並聚焦於特定的策略聯盟。

2. iOS與Google稱霸的世界倒榻了

第二,我們將看到目前以 Apple 與 Google 兩家公司稱霸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世界失序。更精確地說, iOS與 Android 相互對決的局面仍然不會消失,但 Firefox OS 將會開始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Firefox OS 是去年MWC最大的新聞之一,雖然在過去12個月並未在市場掀起風潮,但根據一些產業分析師的看法,此僵局將被打破。

此外由三星(Samsung)所支持的作業系統Tizen,也是受到眾人矚目的一個話題;今年的MWC可能會判定其存亡。如果三星並未發表任何一款採用Tizen作業系統的機種,或許我們就將見證Tizen的夭折。

3. 功能型手機市場戰火又起

第三,在今年的MWC將看到全球功能型手機市場即將點燃戰火。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不久前所公布的報告,201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總計為9.68億支,佔據整體手機銷售量的53.6%。

雖然「智慧型手機2013年銷售量首度超越功能型手機」的標題並不讓人驚訝,但它也迫使產業界思考──那誰最後會主宰仍有8.38億支銷售量的功能型手機市場?先進國家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逐漸飽和,產業界的注意力正快速轉向那些仍在使用功能型手機的、數量龐大的人口。

4. LTE廣播的時代來臨

第四,將電視廣播帶到行動網路的概念又回來了,而且來勢洶洶。這回不是DVB-H (歐洲所推動的數位廣播標準)或是MediaFLO (最先由Qualcomm所支持的標準),那些技術都沒有如預期般起飛;新崛起的明星技術是LTE廣播,美國業者Verizon Wireless已經在2014年的超級盃足球賽(2014 Super Bowl)進行了LTE廣播網的試驗。

今年1月,韓國電信業者KT也宣布其多媒體廣播服務eMBMS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正式商轉,可提供給KT的LTE用戶以三星Galaxy Note 3使用該服務。而預期在MWC期間將看到更多無線接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供應商討論此相關議題。

5. 中國大廠積極提升存在感

第五,聯想(Lenovo)、華為(Huawei)、中興(ZTE)等幾家中國業者,預期將會比以往更積極參與今年的MWC。它們是中國最領先的科技業者,雖然在手機領域,這幾家廠商在美國市場的知名度並不高,但2014年MWC將是一個轉捩點。

別忘了,聯想在不久前才從Google手裡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部門(Motorola Mobility),雖然今年MWC應該還沒有利用摩托羅拉技術的聯想產品亮相,聯想的高層將會透露他們的新計劃以及更新後的策略。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5 Game-Changers at MWC 2014,by Junko Yoshida)

資料來源: eetTaiwan 2014/2/2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1146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