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1 12:39:34瀏覽532|回應0|推薦0 | |
傳統的物流管理,多半是以靠人工巡查和事後調查的方式,核實各種數據,但一旦倉儲空間龐大,或是物流過程複雜,人力往往會因為「到不了、看不見」,進而造成「管不到、控不嚴」的現象,即使訂定各種嚴格的流程或標準規範,也無法實現預期效果。 研華指出,利用科技改善物流管理,必須從貨品運輸起點開始,整個物流配送過程都能夠處於完全監控的過程。因此,任何處於行動中的物流因素,包括貨品、人及車輛,都需要管理,從理貨到出貨,每一個環節都關係著是否能將商品即時送達,如何加快處理速度、掌握運送所有環節,便成為智慧物流導入能否成功的關鍵。 圖: RFID因為導入成本高,目前僅適用於單價較高的商品物流應用。DIGITIMES攝 行動科技與RFID是導入重點 要有效達到智慧物流的目標,行動科技與RFID感測技術是目前物流業最關切的兩大技術。行動科技包括衛星地位系統、電子地圖、網路與行動資料傳輸等技術的結合應用,尤其是對有車隊管理需求的企業,行動科技可讓業者隨時追蹤車輛、隨時調配管理貨物的配送,還可透過資料雙向傳輸追蹤,讓客戶只要上網查詢,就可知道配送貨物的車隊位於何處。 透過行動科技,企業還可計算出最佳行車路線,配合逆物流以縮短行車時間,減少空車來回趟數。如中國大陸的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大理州局),因為行車路線行經區域的山區面積佔比高達83.7%,交通相當不便,導致貨物配送成居高不下,但在導入智慧物流系統後,不但分揀準確率從99.5%提高到99.98%,分揀作業破損率也由2010年的0.09%,下降至目前的0.05%,單車裝載率由74.37%提升至86.25%,卷煙配送作業時間平均每天減少50分鐘以上,配送線路減少11條,單車日均送貨數增加5戶、送貨量增加2箱,配送到戶時間提前3小時以上。 但行動科技可以管車,卻管不了貨物,此時就需要RFID感測技術,串起貨品及資訊的流通。目前大多數的貨物資訊,多半還是透過條碼掃描技術,滿足撿貨、理貨等管理需求,但由於條碼掃描需要靠人力執行,對物流業而言,人事費用也就成為沉重的負擔,如根據日本服飾產業協會的調查顯示,在4000億日圓的物流費之中,人事費用就佔了其中的30%。 目前最有可能取代條碼掃描的技術,就屬RFID,如美國零售業者Wal-Mart將RFID應用於追蹤與管理貨品,藉此實現縮減產品訂單與出貨週期、供貨時間及降低庫存的目標,根據工研院研究報告顯示,Wal-Mart自從導入RFID技術後,有效讓補貨速度提高三倍、門市平均庫存降低10%,一旦未來整個RFID系統在Wal-Mart通路中建立起來,可為該公司每年省下83.5億美元的支出。 但由於RFID系統建置成本過高,國內已經導入的企業相當有限,不但展現的效益不明顯,更因為缺乏可靠的成功範例供業界參考,更讓許多業者裹足不前,如何分擔RFID的導入成本,也就成為業者的主要考量,也因此目前的RFID應用領域,主要是以高單價商品如蝴蝶蘭、高級茶葉等為主。 事實上,除了單價較高外,貨物的運輸量若相當大,但貨品性質單一容易集中裝箱管理運輸,也是RFID應用的好對象。如大理州局物流中心,不但利用RFID管理菸箱,解決自動入庫、分類管理、資訊統計等一系列難題,不但物流中心發貨與中轉駁接作業節省40分鐘,在中轉卸貨環節減少1名作業人員,更重要的是,大理州局物流中心還積極透過回收菸箱的方式,有效降低RFID的營運成本,保守估計,菸箱平均循環利用4次。一年下來,可節約紙箱成本人民幣292萬元。 後台管理平台整合資訊重要性大 除了提升物流效率外,智慧物流為企業帶來的主要價值,其實是將透過物流系統和感測設備所蒐集的各種數據,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剖析,除了可以讓管理者對企業各部門、物流過程的每個環節關鍵點,有更清楚的掌握外,智慧物流也可將客戶地理位置、資源配置、配送時效等相關資訊進行關聯分析。 如在送貨時,透過衛星定位監控,可以展示車輛在途中的資訊,讓管理可以及時安排物流任務,使卸貨、入庫的準備工作,在車輛到達前完成,縮短車輛等待卸貨和入庫的時間,提高卸車、入庫效率,以幫助管理者精準決策,進而實現對服務、效率、安全、成本的宏觀掌控。 因此,完整的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必須針對作業層面的關鍵環節,將工作流程完整地呈現在操控平台上,才能進行標準化作業,並結合雲端運算服務、電子看板及智慧手持裝置等技術,進行資訊關聯與交叉分析,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示作業任務、警告資訊等,才能讓管理者掌握進度、發現問題,提高精準物流作業水準。 資料來源: DIGITIMES中文網 2014/1/13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