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12/27 00:34:22瀏覽125|回應0|推薦0 | |
一是醫療設備管理。將醫療設備的RFID存入生產商和供應商的信息、設備的維修保養信息、醫療設備不良記錄跟蹤信息等,通過應用醫療設備RFID簡化了設備巡檢、維護。 二是藥品管理和用藥環節。將藥品名稱、批次及生產、銷售等環節的信息都存于RFID標簽中,當出現問題時,可以追溯全過程。 三是病房和藥房管理。每位住院的患者都將佩戴一個RFID腕帶,存儲了患者的相關信息,包括藥物過敏史、每天用藥和打針情況等,並可幫助醫生或護士對交流困難的病人進行身份的確認。RFID腕帶確保標識對象的唯一性及準確性。 物聯網與醫療衛生領域的融合,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間,藥物之間智能互動,使醫療係統變得更加便捷、全面,引領醫療衛生邁進智能新時代。 物聯網引領智慧農業新時代 過去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靠經驗和感覺,而在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只需一臺電腦、一名技術人員,坐在監控室就能掌控多個大棚現代農業。對于這種轉變,物聯網功不可沒。 河北藁城的農業高科技園區率先使用新型溫室大棚,感受到物聯網所帶來的種種好處。這種新型溫室大棚內每隔幾米就安裝一個溫控探測頭,一旦檢測到棚室內溫濕度異常,便自動向外部連接的智能監控係統反饋數據,係統隨即控制卷膜器開啟或者關閉,使溫室大棚始終保持最適宜蔬菜生長的溫度和濕度。無需像過去為控制溫室大棚溫濕度,每天都需要人工打開、關閉大棚塑膜,費時費力,有時操作稍有不慎,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人工操作控制溫濕度也並不如機器來的精確。該物聯網係統還內含“遠程智能專家”,大量的大棚環境數據信息,經無線傳感器傳送到設施農業遠程智能專家係統後,將自動生成動態的環境趨勢圖,供遠端的專家進行分析、研判。通過電腦模型制作出設施病蟲害預警方案,以大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並使各類藥品的投入減少了二分之一,農殘檢測合格率基本達到100%。 物聯網讓生產與信息無縫連接,不僅能實時控制管理農作物,還能用電腦或者手機都能對溫室大棚即時在線遙控。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不僅省時省力,節約人力物力,同時還讓農作物健康地在最佳環境中生長,可謂是一舉兩得。 目前,我國物聯網的優勢不僅展現在工業、醫療、農業領域內,還包括物流、交通、電網、環保、消防、家具等方方面面,緊緊貼合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各種便利。隨著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相信未來物聯網將給我們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助我國邁入智慧時代的腳步更快更穩。 資料來源: 新華網 & 工控中國 2013/12/25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