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數:60 | |
致過去--再見了我的初戀。 |
興趣嗜好|另類創作 2024/10/16 11:19:03 |
如果讓你找一首形容大唐盛世榮光的詩詞,估計不少人會拿出王維的《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其中“萬國衣冠拜冕旒”一句,畫面感極強。要是我說,一看“冕旒”兩字,就知此次早朝絕非一般意義上的早朝,必含重大事件。你信嗎? 冕旒,即我們經常在電視古裝劇里看到的皇帝的帽子。帽子上一塊長板,兩頭垂下簾子。皇帝一震怒,簾子便稀里嘩啦地晃動。 帽子上那塊板,叫“延”。前圓后方,用以象征天圓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線穿組,那就是“旒”。一串就是一旒。置旒的目的,一說是規范步伐與動作,以保持端莊之儀。二說是為了“蔽明”,能夠透過障礙物見到本質的東西。 唐朝,天子的冕旒是白珠十二旒,皇太子白珠九旒。一品官青珠九旒,二品官七旒,三品官五旒,四品官四旒。再下面就無旒了。 唐朝皇帝自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起,除了大祭祀及元旦、冬至接受大臣朝賀時身著袞冕外,其他場合都只穿常服。頭戴折上頭巾,也就是“幞頭”。 但是,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卻寫皇帝穿了隆重的袞冕裝。這有何解? “賈舍人”賈至原詩《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中,有“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分明是早春之景。長安的冬至或元旦,都是大冬天。所以不是大朝會。 平日早朝皇帝戴“冕旒”?這里暗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 這一組唱和詩作于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天。就在三年前,“安史之亂”爆發,唐明皇出逃四川。馬嵬坡縊死楊貴妃。二年前,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唐肅宗。改年號為“至德”。一年前,安祿山被其兒子安慶緒所殺,叛軍內亂。肅宗命九月收復長安,十月攻克洛陽,回到大明宮。十二月,將太上皇自四川接回長安。 寫詩這一年,正月,太上皇于大明宮與肅宗父子倆互進尊號,此后退居興慶宮。二月五日,唐肅宗大赦天下,改年號為乾元。按陽歷算,此時已經是758年的3月末。 賈至的《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很可能是與改年號有關。 兩省僚友,“兩省”是指中書省和門下省。唐朝實行三省制,中書省草詔,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前兩省即賈至所稱“兩省”,是決策部門。他沒提到的“尚書省”,是個辦事的行政部門。 這次早朝,參加人員非常廣泛。另一首唱和詩岑參的《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寫道:“玉階仙仗擁千官”。當時,岑參是從七品官,杜甫從八品官,朝會至少開到從八品官,說明規模非常之大。 賈至為何僅呈“兩省同僚”?并不是開會的僅僅只有兩省成員,而是他作為中書舍人,在他分管或所處的這個專業條線上,他要來發起倡議。至于別的部門,他插不上手。 有人要問了,倡議為何是賈至發起,而不是詩名更大的王維來發起?王維當時是太子中允,也在這條線上。 身份不同。賈至誰啊?賈曾的兒子。唐明皇登上皇位的冊文是賈曾所撰,而傳位于唐肅宗的冊文則是賈至的手筆。唐明皇贊嘆這對父子:“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謂繼美。” 而此時王維身份頗為尷尬。安史之亂長安城淪陷時,王維、杜甫都受困其中。當時杜甫名氣沒王維大,不久就從金光門逃出長安城。王維可倒霉了。被安祿山扣下,讓他在偽政府中當官。后來還是他弟弟以功贖他,才免罪。唐肅宗惜其才,任命他為太子府官員。賈至官階是正五品上,王維正五品下。 有了這個背景,再來看賈至的詩就明白了。咱們中書、門下兩省官員,是皇帝的親信參謀,可都沐浴著皇帝的恩澤啊。新時代新氣象,大唐要復興,咱們退朝回到辦公室后,更應該加油干活,好好寫文章,好好為皇上服務。這既是在鞭策自己,又是在誡勉同僚。 賈至的求和詩,自然得到群僚的響應。非為詩也,乃政治表態也。各路高手紛紛響應。但流傳至今的,僅剩三首。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通過這次的早朝,看到了大唐元氣正在復蘇。他展望著再一個盛世的到來。 盛唐時,疆域大得嚇人。安西都督府,管轄相當于現今新疆、中亞五國、阿富汗的總和。唐高宗被附屬國稱為天可汗。每當重大事典或節日,萬國來朝,皇帝一身袞冕,氣象萬千。說一句“萬國衣冠拜冕旒”絕非虛詞。 只是,王維沒想到,“安史之亂”摧毀了大唐的統治基礎,唐王朝從此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那是歷史上最大一次“關門”。再也沒有出現過“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場面。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