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4 19:35:06瀏覽356|回應0|推薦6 | |
明末的時候,桐城地方有一個老員外,心存慈善,喜歡佈施。有一年,遇到災荒,農作物欠收,米價上漲,一些狡滑奸詐的商人,看到這種情形,反而把米糧存積起來不肯出售。於是老百姓們買不到米吃,起了大恐慌,政寒官員向朝廷報告這個災情,卻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回覆和撥糧。 張老員外看到這個情形,很是憂急。於是,他就把家裡的存米平價出倍,為的是讓百姓們有米吃,大家惡了這個消息,當然是快樂的不得了。張老員外又想到一般貧苦的人,沒有錢買米,仍然在挨餓,所以他又辦了一個施粥廠,受施的人隔天領餐券,老員外統計人數後,煮著大量的粥,按照餐券發送,大家都稱頌老員外是個活菩薩。 老員外很謙虛的說:『荒年米價比較價,平價出售是為了怕奸商乘機賺錢,害得大家沒有米吃;至於施粥的費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飯吃,我就覺得很安慰了。』 張老員外不斷的將米平價出售,又持續的施粥給窮人,家裡的錢因為批購米糧,漸漸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現像不可能馬上平復,做善事又不能半途中止,老員外心裡十分著急,他想:『我這時候如果把救濟的事停止,一般貧民就會有餓死的可能,那麼我當初的救濟,不就等於白費了嗎?救人必須救到底,現在我還有一部份家產,應該把這些產業變賣,繼續救濟鄉里才是。』 想定主意,張老員外就去 員外聽了,一直稱讚夫人。於是,兩人賣了值錢的東西,繼續做善事,直到饑荒的現象消除,他們才停止。 張老員外雖然變賣許多家產,但是看到大家都有飯吃,他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