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4 22:58:22瀏覽346|回應0|推薦1 | |
《正義之聲》注:關於這個「中國拿朝鮮換臺灣」的論點,那是「外邦人」的想法,我們只能拿來參考,不必去理會。為什麽呢? (1)兩岸關係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事情,不能讓外人去干涉;
莫斯科國立大學世界政策學院副教授 Alexei Pilko2 日在俄新社新聞網發表評論稱,美國對兩岸發展狀況非常敏感,會盡其所能阻止或推遲臺灣回歸大陸,而中美解決臺灣問題最關鍵之處在於朝鮮半島,中國在詞能夠找到答案,就是同美國尋求一種重大地緣政治交易——以「朝鮮立場」換取「臺灣回歸」,簡稱中美「戰略互換」(strategic swap)。 Pilko認為,自二戰以來,美國構築的亞太威懾似乎一直在限制中國勢力範圍和影響力,但是,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漸轉變為軍事實力,開始為美國製造難題和施加壓力,以後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而且,美國當前的亞太戰略不利於中國在該地區的利益,進而使解放軍感觸到美國的控制,而臺灣作為美國亞太戰略威懾最薄弱的部分,回歸大陸將使得北京在亞太水域自由出入。 另外,除了戰略和軍事意義,臺灣回歸大陸在經濟和政治上也很重要:臺灣回歸大陸將使得兩岸的黃金和外彙儲備相融合,從而進一步加強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臺灣回歸大陸受中共保護意味著中國能夠討論實現重大歷史目標,並對重大政治利益作出保證。 朝鮮政權對中國無益 中國只是出於傳統或習慣對朝鮮表達正式支持,但是,如果朝鮮發展核武將是對中國的最大安全威脅,所以,北京可以將朝鮮作為同美國的談判籌碼,可以同意美國的制裁提議或在美國針對朝鮮展現懲罰性軍事動作時保持中立,但是,前提條件是「美國同意臺灣與大陸的統一」,統一模式可以效仿香港。 美國不願看到半島核戰 如果朝鮮半島出現危險態勢,美國唯一的可能選擇就是將對臺立場和中國的對朝立場進行「交換」。因為,美國肯定不願看到朝鮮半島爆發全面戰爭,尤其是朝鮮會決定動用核武襲擊韓國和日本。換個角度講,如果朝鮮擁有核武,日本和韓國肯定等不及,效仿朝鮮發展核武以保護自己,這將加劇東亞的軍事政治態勢,到時候,美國根本沒有任何扭轉這種消極態勢的機會和影響力。 所以,中美兩國在地緣政治上將朝鮮和臺灣進行交換會惠及彼此。美國方面到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解決朝鮮問題,而與此同時,中國方面則得到統一臺灣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暢通無阻於亞太水域。另外,美國可以對第一戰略威懾進行重新調整,著力於遠在中國之外的大洋洲和夏威夷基地來威懾北京,消除美國威懾第一支柱不可能為美國的安全帶來負面影響。 莫斯科受益於兩岸統一 中美這種「戰略交換」可以惠及俄羅斯,主要有三方面符合俄國家利益: 改變東亞地區國際氛圍 雖然有衆多理由對中美分別就「朝鮮立場」和「臺灣立場」進行「戰略互換」提出各種批評,但是,中美兩國如果在這一方面達成共識,確實能夠為中美關係的建設性發展打下堅實和持久基礎,尤其更重要的是能夠改變東亞的國際氛圍。而且,除了俄羅斯受益外,這種「戰略互換」符合亞太諸國的地區利益。 對於主導東亞舞臺的中美兩大強國來說,朝鮮和臺灣兩大立場的互換堪稱「宏偉」,但是這只是中美新型雙邊關係的第一步。不過,這種戰略交換果真實現的話,中美還將迎來更多秘密或公開達成的協議。而且,彼此之間的戰略對話最終將鼓勵彼此規劃地區博弈的新規則,劃定雙方都難以逾越的界限。但是,這種戰略對話必須基於現實政治基礎,即不受彼此意識形態的羁絆,因為不同意識形態往往是國際穩定的一大障礙。 對於 Alexei Pilko 以上觀點,在美國學者當中,有與之相吻合的觀點,也有與之相左的觀點。 美國真能抛棄臺灣嗎? 喬治華盛頓大學理亞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格拉澤 (Charles Glaser) 諫言美國「抛棄臺灣」,以此掃除美中關係的利益障礙,避免美中衝突。他認為,美國要意識到臺灣實際不是美國利益之關鍵;其次,美國還應該放棄針對中國第二次打擊的核武優勢。而且,不是所有的對手都叫「希特勒」,他認為中國的領土目標是有限的。 格拉斯認為,美國在亞太的安全聯盟似乎對中國也是威脅,美國需要審視這些盟友的重要性。日本和韓國這兩個盟友是重要,美國需要在不引發自我消消耗型軍備競賽的前提下保護這兩個盟友的利益和安全。但是,臺灣與其他美國盟友不同。首先是中國政府堅持的對臺灣擁有主權的「不可談判性」,再者就是華盛頓和北京對臺灣現狀的不同視角。所以,隨著中國發展第二次打擊能力,加上美中之間不選擇「外交解決」臺灣問題,雙方核戰的風險就越來越高。要想避免這一危險境地,美國只有做出必要調整,放棄臺灣。 對於格拉斯的「美國抛棄臺灣」觀點,有批評人士稱,美國這一對華綏靖政策反而會刺激中國的領土慾望,擴大或加大對相關領土的主權立場。美國保守型智庫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亞洲問題專家蔔大年(Daniel Blumenthal) 3月2日在《外交政策》撰文稱,美國重新審視對臺政策不能抛棄臺灣,否則不利於亞太地緣政治穩定,甚至給美國帶來自珍珠港事件後的首次威脅。 蔔大年稱,奧巴馬政府自從執政伊始都似乎按照格拉斯觀點的步調走:奧巴馬將對中國意圖的誤讀稱為美中關係穩定的最大障礙,將美國過度回應中國崛起視為美中關係穩定的最大風險;而且,奧巴馬上臺後對《臺灣關係法》(TRA)僅僅進行了最底限度的解讀;臺灣方面也采取了同中國大陸和解的路子,將「臺獨」威脅一掃而去。 但是,蔔大年認為,奧巴馬政府這樣做就是對中國做出讓步,但僅僅迎來中國的領土主張以及對他國(日本、越南和韓國)的頤指氣使,並拒絕美方提出發展更緊密美中軍事關係的要求。最終,華盛頓方面不得不對中國這些「強硬舉動」做出反擊,促使美國同韓日舉行軍演,同澳大利亞加強軍事合作。這些亞太國家對中國存在軍力擔憂,它們希望美國履行對各自的安全承諾,而兩岸關係的改善基本上使得「美臺關係」不存在了。 蔔大年稱,美國自從上世紀珍珠港遇襲事件後就開始擴大了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視角,努力和亞太盟友共同構築防禦,並促使這些盟友成為放棄核武的民主資本主義國家,這些都已實現。而且,美國的亞太政策30年多年來是有效的,因為亞太地區在此期間是和平的,美國無需對亞太政策進行調整,不能「抛棄臺灣」。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臺灣人民不願生活在中共的統治之下,否則臺灣人會棄島而去,從而使得亞洲可能會失去這一經濟引擎;那些堅守的臺灣人勢必會發展核武器及其運載系統,而這正是美國曾經成功阻止過的「臺灣嘗試」。 第二,如果臺灣落入大陸控制,大陸勢必會將臺灣變成軍事重地,以此來消除來自日本的戰略深度並控制中國南海,從而更好地擴伸亞太影響。而且,中國大陸控制臺灣後給美國亞太指揮部帶來威脅,即珍珠港事件後的首次威脅。隨後美中將找到新的衝突理由,例如保護日本、介入亞太和南海等。 第三,美國政界存在現實主義者的對華擔憂。盡管美國國會議員們現在不在集中討論臺灣問題,但是有關廢除「與臺灣關係法」(TRA)的提法也受到關注。考慮諸多可能,該法的廢除將與美國公衆的失望度以及代表他們訴求利益的議員如何感受中國有關,例如中國貿易不公平、網絡攻擊和違反人權等。 也就是說,面臨中國對美國造成的各種壓力,有關「抛棄臺灣」的議員討論很有可能會和格拉斯一派觀點相反,進而導致議員們開始更加關注中國帶來的各種威脅和擔憂。 蔔大年稱,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政策或多或少有格拉斯的觀點,但是結果還是看到美中關係的跌落和亞洲各國軍備競賽的加劇。根據最近幾年對中國行為的了解,美國應對中國強硬的方法就是「不再妥協」,這理所當然意味著不會放棄臺灣這一亞洲長期和平環境的一分子。而且,自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美國曾嘗試放棄臺灣,而臺灣的重要性之大使得美國不能讓臺灣承受中共「溫情憐憫」。而且,格拉斯之類的理論家也沒有解釋為什麽美國至今尚未抛棄臺灣的原因。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