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7 05:33:10瀏覽494|回應0|推薦0 | |
四月 台股選擇權 PUT 賣方奮力一博 ~ 小贏退場 ( 阻跌 ) .... CALL 賣方 阻漲奏效、也是小贏退場。 長久以來 會站賣方的 ~ 不論是 賣、買權 Sell - CALL 或者 賣、賣權 SELL-PUT 應該都是貪小便宜 短視的業內 ( 賺九次 再扣手續費 不夠你賠一次 ) 國安護盤基金 .... 近 3 年 跟過去不同 雖然小有進步 仍然不及格 「護盤 要靠道瓊 會不會太離譜了?」20 年來 護盤基金永遠搞不清楚 2 件事 ~ 1. 錢要砸在刀口上 才叫 四兩撥千斤 2. 趁勝追擊 靠的是膽識 不然 再多的資金 也不夠你賠 ( 先醬 ) 探索 ~ 市場的慣性 技術分析 依據市場上過去的所有圖表、數據、報表 .... 等等資料 因循著一個鐵律 ~ 就是「慣性」故而 我們可以這麼說 因為「過去曾經這樣」 造成「常常都會這樣」變成「幾乎一定這樣」.... 這個「慣性」就是技術分析推論後市的根本依據 那麼 有沒有例外的現象 違反這種慣性 ?造成行情 不依照過去的慣性 走出另外的方式 ?.... 當然有 最直接與最快速立即反映在市場上的 就是 ~ 突發性的消息 ( 也許是大利多 也許是大利空 ) 比方說 戰爭、恐怖行動、刺殺政要、天災 ..... 等等 都可以直接影響投資人的持股信心 造成恐慌性的賣壓 另一個 比較直接影響後市的 老頑童不說是大股東、外資、法人、業內 或 護盤基金、中實戶 之類的單一個體 而統稱他們叫「黑手」.... 為什麼 不去區分他們單一個體? 因為 他們時而「同向操作」 、時而「反向操作」 到最後總有一方會勝出 達到他們要勝出的短期目標 ( 也許是獲利落袋 也許是少輸為贏 也許是棄卒保帥 也許是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 .... 為了要達到這個短期目標 他們整個操盤策略 經常會與過去大異其趨 造就「短期之內」違反技術分析的慣性 這一波 從「反方向的突破缺口」到「頭肩頂」再修正到「複合式頭肩頂」 3 次不破頸線 .... 背後的黑手 就是 持有上萬張的選擇權 ~ 賣方 ( Sell CALL 與 Sell PUT ) ....能夠接連 3 次 輕易改變技術分析的慣性 應該是成交量萎縮 ( 有人退場 不玩了 ) 減少了阻力 .... 絕對不是 護盤基金 ( 基金早已進場 應該總均價 套在 7900 上下 不敢輕舉妄動 ) 四月選擇權已結算 也達成「落袋為安」的短期目標 接下來的 5 月行情 應該就見真章了 這一種短期的反常現象是研究技術分析者 必須俱備的基本反射動作 ( 必須 習以為常 ) .... 偏偏 台灣多數的技術分析研究者 卻把這種反常視為正規 造成一步錯、步步錯 研究了幾十年 始終停在半山腰 攻不下任一科目的山頭 位列頂尖 偏偏 這一類人卻能跟妳朗朗上口細說從前 就怕妳不相信他是專業 為什麼 會造成台灣的技術分析研究者 大多數會有這種現象?.... 這必須從 2 方面切入 1. 市場規模與歷史 ~ 台灣的市場太小、歷史太短 故而被稱之為「淺碟式的市場」常常造就行情「不理性的漲跌」久而久之 造成技術分析研究者「積非成是」尤其是「觀念被誤導於不自知」 .... 台灣的技術分析研究者 只有一次機會 經歷「正統」洗禮 就是 民國 77 年前後不到 3 年那一次 的地下期貨 ( 被稱之為地下期貨 是因為當時 期貨在台灣不合法 但是 當時的美國、日本的期貨卻是幾百年的持續者 ) 為什麼 老頑童會說 當時的正統期貨 會短短不到 3 年?... 因為 當時調查局掃蕩全省地下期貨公司 造成燈火通明的盛況不再 結束門市經營的期貨 只好轉入盤口下單 ( 這時候的盤口 已經沒什麼教育訓練、技術分析可言 ~ 只能用 賭 來形容 ) 2. 學習環境 與 名師難訪 沉寂了幾年 ( 80 年初 ) 又有更年輕的後輩 一窩蜂的成立 外匯 ( 現貨 ) 公司 這批人程度比較高 也熱衷於學習 但是 太依賴電腦 也找不到真正專業的師傅 造成基本功不夠紮實 ( 這種現象 類似 全省證券營業員 ) .... 偏重於「技術指標」 卻不願意下功夫在「技術線型」久而久之 也定型 學不來了 所以 程度上自然差一截 但是 這一批人 很會考試 類似現在「大多數」第 4 台分析師的現象 ( 或者說 是少數第 4 台分析師的前身 ) 77 年那一波洗禮 幾乎九成九九的 AE 賠錢 能全身而退又能學出一脈正統技術的 ~ 少之又少 怎麼學? 77 年的台灣 連「期貨」是什麼?.... 可以說 全台灣都沒人聽過 經過香港人引進「期貨」的觀念 多數人漸漸的才一知半解 之後 就以「期貨 就是 買空賣空」來誤導大眾 其實 「期貨」的本意是相當好的避險管道 尤其是針對農民 只可惜 以訛傳訛 最後 也懶得去解說 當時 香港人以商業的出發點來台 所以 所教的技術 一律以短線為主 ( 黃金 畫的是 3 毛轉折圖 ) 這種極短線 不是要 AE 賺錢 而是要炒業績 手續費一口 1800 ( 當日 ) 、2200 ( 隔倉 ) 一家門市 一天如果成交 1000 口 直接蓋單 ( 對賭 ) 公司就先入帳 200 萬 因為 好賺 所以 妳就知道 什麼叫做雨後春筍 與 燈火通明 老頑童 當時先將 3 毛轉折圖 改成 5 毛、8 毛 再以 日 K 線 ( 切線 ) 為主 每日的高低點關卡 誤差都在 3 ~ 5 毛之內 所以能立於不敗 被稱為 ~ OJ 之神 ( OJ 柳橙汁 因為 期貨不合法 香港人習慣以 OJ 代稱 ) .... 當時 若不這麼自我補強 任何人都會被誤導 因為 好賺 中部 海線的客戶 是揹著布袋 裡面裝的全是現金 幾個人合搭一台 9 人坐的旅行車 ( 當時 還沒有名牌休旅車 ) 就這麼 每天揹來公司 跟妳撕殺 這種「田驕仔」不會把資金存入公司 ( 怕公司倒了 ) 也不需要懂技術分析 就是拖鞋、短褲、嚼著檳榔、刁根煙的爆發戶 .... 慢慢的 旅行車坐的人變少了 布袋也被 007 手提箱取代 直到輸光了 消失在人群中 心有不甘的 就甘脆在海線鄉鎮開一家門市 做起老闆 這就是當時的盛況 ( 尤其是 美國公佈貿易赤字的當晚 號稱是 期貨界的大拜拜 ) 另一類型的 AE 是 Sellers 轉行的業務員 因為 客源多 幾個大戶加總 等於一個布袋的錢 也是輸光了 但是 因為太好賺了 所以 分公司是一家一家的開 開了分公司 就需要有基本幹部 所以 當時號稱「輸 50 萬的當主任、輸 100 萬的當副理、超過 100 萬的當經理」.... 每一家分公司 都是這種「三輸幹部」投資人又怎麼學得到技術?又怎麼會贏? 不過 當時的期貨湊合很多對夫妻 倒是美事一樁 一種是 同公司的同事 ~ 男 AE 的升了小主管、女 AE ( 或 盤房會計、總機小姐、女秘書 ) 就嫁給他。另一種是 女 AE 把男客戶的錢輸光了 男的輸怕了 想抽腿 女的想翻本 只好改成跟他用借的 借到最後還是輸光了 甘脆嫁給他 錢就不必還了 .... 只是不知道 這種婚姻 最後的結局 安怎? 當時 買不到專業書籍 ( 出版社 關門 ) 為了補強不足 一週剪報 經濟、工商 2 份報紙 盤中土法煉鋼 畫 5 張圖 ( 加 運算 指標 ) .... 唯一聽到的技術分析課程是 ~ 黃金分割率 香港人國語不標準 所以不太敢開口 只看到講師 把分割率畫在黑板上 然後 在講台上 走過來 又 走過去 也算很辛苦 足足走了 60 分鐘 然後下課 只重複說了這一句 ~ 這是黃金分割率 不過 10 幾人 沒笑出來 只替他緊張 怕他 說錯話 或 跌倒 .... 這就是 當時的職前訓練 從 COMAS ( 紐約商品期貨 - 黃金) 到 CBOT ( 芝加哥期貨 ) CME 之 IMM ( 芝加哥貨幣 ) 再客串到日本盤授課 ( 東京、大阪 - 生絲、甘繭 ) .... 老頑童 完全是無師自通 所以 回過頭來 看看台灣的營業員、分析師 只有一聲 ~ 感慨 來形容他們 也因為 接觸了金剛經 才發現 佛祖的智慧 ( 看金剛經時 讓黃藥師頭皮發麻 2 次 應該 沒有任何一本書的作者能做到 ) 進而從「漸修與頓悟」 來區別「技術指標 與 技術線型 」從而 加重於「因機設教」「三因成熟」 ( 因才施教 ) .... 這就是 造就老頑童 今日的教學方式 與 20 年前不同的觸機 .... 今日妳們與桃花島有緣 也希望妳們都俱備 ~ 基本功 有機會 再補述一篇 ~ 做手的默契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