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9/07 22:56:33瀏覽505|回應5|推薦29 | |
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遠在美國的女兒總會在skype 時捎來問候,今年也不例外。在視訊時看到她細心呵護寶貝兒子的模樣,心想已為人母的女兒,應該更能體會父母對她的關愛吧!兒子目前已在外打造自己的小窩,正為工作、學業與婚事忙碌中。但也不忘在此時邀我們共餐,並和女友一起寫賀卡祝福。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卻讓我們感到無比溫馨。 印象中,從幼年、少年乃至青年時期,當時的社會並不重視這兩個節日。因此當兒女在表達感恩之意時,不禁思憶起辭世已久的父母親。
回想年幼時,家中人口眾多,僅靠父親微薄的薪水及實物配給,雖無富足的享受,但也衣食不匱。父親生性嚴肅內歛,平時不苟言笑,也不輕易表露情感,所以父子間總覺得有距離。但記憶裡有幾件事,仍能感受到他的父愛。 高中時,三姐與婆婆不睦,幾次受氣回娘家訴苦。某日黃昏,父親囑我隨他去拜訪一位親友。我們走過護兒橋〈今育英橋〉,經過當時仍是一片稻田的建國里,穿過中山路到山腳下一戶人家。進門寒暄,始知那位正是三姐夫的舅舅大人。父親登門拜訪,是為了請教他和緩三姐婆媳關係之良策。兩位長輩交談甚久,我則靜坐一旁。這時的父親忽然變成一位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滔滔不絕的訴說他的焦慮,低聲下氣的央請舅舅幫忙,然後在頻頻道謝中告別。回程的路上,他不發一語。雖然爾後三姐婆媳關係未見改善,但足見父親對女兒處境的關懷。 那段時日,母親也是終日愁眉苦臉,除了安慰三姐,也忍受著隔壁親家母半夜在外敲門叫囂的干擾。而那個年底,母親就因腦溢血撒手人寰了。 〈文 • 老伴〉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