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17 17:27:16瀏覽3172|回應3|推薦6 | |
電影取材文學,已是整個製片界的大趨勢,尤其近年的好萊塢電影,更是大量倚賴文學素材的滋養灌溉。最近即將上演的新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就是非常「奇妙」的一部改編作品。 為何說它「奇妙」?因為若要細說從頭,其實這個故事完全是根據荷蘭畫家楊維梅爾(Jan Vermeer)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所「自由改編」而來的。這幅十七世紀的名畫栩栩如生,畫中女子細膩的神韻與表情,若有所思的回眸,促成了小說家崔西雪佛蘭(Tracy Chevalier)由畫作的靈感而生,創作出這個動人的故事。 只根據一幅畫,以及對那個遙遠時代的揣想,沒有人知道這個故事與原來維梅爾作畫時的實際狀況究,竟有多少神似之處。但小說裡細膩的筆觸,描繪著畫家、妻子、女僕、買主之間多方角力之間的關係糾結,造就出畫作背後所隱藏的曖昧情感。這本成功的暢銷小說,確實讓此幅藝術珍品,更增添幾許浪漫色彩。 電影非常忠實地呈現小說的情節發展,跟隨著女僕葛里葉的觀點,讓觀眾發現她夾在眾人之間的掙扎,更凸出她對畫家的傾慕之情、與畫家太太之間那難解的尷尬場面,以及夾在年輕肉販與畫作買主兩人之間對她不同程度的愛慕與覬覦,各有不同層次和觀點的詮釋。 兩位主僕之間從認識、相遇到彼此互動,都在看似壓抑、低調、內斂的鏡頭與場面調度之中,隱隱浮動出越來越曖昧的情愫滋生。隨著最後畫家替女僕作畫的那場高潮戲,兩人的感情透過「作畫」這件事不斷湧現,鏡頭下沒有肌膚之親、沒有熱烈擁吻,一舉一動,卻都拍出能令人感受到激情指數節節升高的戲劇張力。尤其當男主人為女僕穿刺耳洞時的性象徵與特寫鏡頭,更是不言而喻的「激情」,讓人印象深刻、餘韻猶存。 除了故事本身的魔力、導演彼德韋伯(Peter Webber)的細膩技巧,柯林佛斯(Colin Firth)與史嘉蕾約翰森(Scarlett Johansson)兩位男女主角的表演更是絲絲入扣,加分不少。精彩的音樂、美術、服裝與攝影,都是英國電影一向拍攝古典題材最擅長的強項,雖然遲了兩年才將在台灣戲院上映,依然無損它的高度可觀性。無論是先讀小說、再看電影,還是先看電影、再讀小說,都有彼此之間互相對照的曼妙趣味在,值得真正的影迷/書迷細細品味一番。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