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局修德 人人得遊桃花源
2013/01/23 02:18:17瀏覽463|回應0|推薦3

閱讀清代士人藍鼎元的文章「紀水沙連」,介紹日月潭中拉魯島(前光華島)的景色,以「山青水綠,四顧蒼茫,竹樹參差,雲飛鳥語」形容之,印象中的日月潭,彷彿突然間美的朦朧起來、詩意起來,藍鼎元覺得古代的蓬萊、瀛洲也比不上,讓人不禁興起再遊日月潭的興緻!

文中形容當時原住民的生活,是取竹木結成筏,搭架在水面上,於其上鋪草覆土做成浮田,用以種稻。潭水深,魚兒多且肥,原住民不用魚網,划著獨木舟射魚,一會兒魚就滿筐。取出家藏美酒,夫妻子女大口吃魚、放聲高歌,完全看不到帝王的影響力。言之十分同意作者的看法,這根本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康熙六十年間,台灣發生了朱一貴事件,隔年,水沙連及阿里山各社,因不滿漢通事的橫施暴斂,乘朱一貴抗清之機,殺死通事,藉以表達對奸棍視其愚魯可欺的不滿。藍鼎元正是在朱一貴事件時,隨其族兄入台平亂,在事件平定後,在兵士的保護下視訪水沙連,因而寫了此篇文章,認為當時的原住民接受教化不深,所以文末提到:所望當局諸君子(當政的諸位大人),修德化以淪浹其肌膚(指施德政教化深入至他們的內心),使人人都可以放心的遊玩,那就不只是作者一人的福氣了。

言之對這一段的感觸是,如果不是當政者的橫施暴斂,原住民豈會為了自保而讓作者有「服教未深」的觀感?當然現在的日月潭已是人人都享有前往一遊的福氣了,但是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還存在戰亂,即使其國內有美不勝收的景點,也是令觀光客止步,那實在很可惜。以古觀今,似乎歷史不斷在不同時代、不同時空不斷重演,如果所有的當政者都能行德政,上行之德風,風行草偃,百姓必從「心」得到教化,屆時,世人所能享有的福氣,就不只是遊賞優美景緻這樣的福氣而已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phie4488&aid=724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