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7 22:47:28瀏覽1858|回應1|推薦41 | |
閱讀台灣:《追憶劉壯肅》劉銘傳、中法戰爭與滬尾砲台 合肥(公亦合肥人)古英雄,超然起布衣。 昊天降大任,落拓試艱辛。 百戰成摧拉,中外安壤重。 八年膺彊奇,慘憺費經營。 當年急務在邊防,練兵撫蕃更清賦。 中原黯淡故步封,振臂疾呼能有幾。 大吏小人見掣肘,後人變法背蕭曹。 丹山彩鳳未高飛,藩離鴞雀誰能測。 古人行道如青天,或彰身後或生前。 毘耶改隸十八春,文明施設如同揆。 行公之政已如此,韃人違公竟何似。 從來時勢易變遷,唯有英雄與始終。 大潜山頭新日月,淡江城中新天地。 【題解】 詩作內容以緬懷劉銘傳的一生功績為主。先從劉銘傳出身,敉平叛亂,在淮軍諸將頗有見地。再談其治臺撫蕃、清賦丈地等施政,但惜為小人謗誨,後離臺歸鄉。 林佛國後稱雖臺灣歸日本統治十八年,但施政都是依劉銘傳的規畫往下延伸,北臺灣的建設,劉公功勞最大。因此才有「日月光輝天地老,千秋萬秋永無異」的讚嘆。 【作者】 明治40年(1907)12月轉入「臺灣日日新報社」任漢文記者,後升任漢文部編輯、總編輯,直到1937年廢漢文欄始退職。 其熱心地方公益。戰後,為使鄉人能儘快了解中國文化,並學習中文,於是開館講授中文,從學者甚眾。 民國39年(1950),與地方人士共同爭取景尾村設鎮,並提議改名為「景美」,隔年獲選為第一屆臺北縣議員,後又出任臺北縣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晚年則深居簡出,寄情於史籍翰墨。 文藝方面,更是1909年瀛社創立時之創社社員,縱橫詩壇,一生創作不懈,其詩古、近體兼善,大抵宗蘇、陸而參以亭林、梅邨、漁洋三家。詩文作品彙輯為《長林山房詩鈔》與《長林山房文集》,合刊為《長林山房吟草》傳世。 讀詩心得: 劉壯肅就是劉銘傳,在台灣的基隆市有劉銘傳路,還有銘傳國中,台北市有私立銘傳大學等等,我們從詩中可以感受劉銘傳先生與台灣歷史的關係。 再從滬尾砲台的一些相關事物可以感受到中法戰爭勝利對台灣有重大影響。 淡水祖師廟和媽祖廟內還有皇帝御賜匾額,都是讚揚中法戰爭時天佑台灣,眾神大顯神威! 參觀時看到資料上寫著氣候對戰爭也有重大影響,戰爭真是複雜可怕,還是祈禱人類都能和平相處。 1. 光緒十年(1884)法軍侵犯滬尾,祖師又大顯威靈,懼退法兵,因獲清廷敕頒光緒御筆「功資拯濟」匾額。 2. 相傳中法之役,光緒十年(1884)法軍進犯滬尾,媽祖顯靈助陣,一舉擊退來敵,事後獲頒光緒皇帝御筆「翌天昭佑」匾額,今仍懸於殿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