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6 16:47:38瀏覽2301|回應0|推薦0 | |
http://img1.qq.com/2010/pics/16638/16638564.jpg 年輕時的維多利亞女王
水晶宮傳奇:三個人的冒險[組圖]2009年03月17日 倫敦初夏的陽光下,海德公園空曠的草地上奔跑著一群踢球的孩子,他們可能並不知道,腳下這片土地,在150多年前曾經書寫著一個充滿著冒險與智慧的故事。這座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的主建築,隨著世博會歷史畫卷的綿綿展開,已經被視為一個時代的開端;而它出人意料的降臨方式、焚於烈焰的告別瞬間,更使得它成為一個不斷被提起的傳奇。 水晶宫内景
水晶宫外景
2008年6月初,當我們抵達倫敦希斯羅機場等待通關時,一位黑人姑娘指著我們的邀請函問:World Expo(世博會)?我們正待回答,邊上一個瘦瘦高高的小伙子探過頭來,迫不及待地說道:Great Exhibition(精彩的展覽)!黑人姑娘恍然大悟,連聲道:Crystal Palace, Crystal Palace(水晶宮,水晶宮)! 世博會的起點,就是如此與這座只存在於記憶中的建築緊密相連。但在踏上拍攝之旅的時候,我頭腦中仍然盤旋著疑問: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的舉辦,真的就是一個崛起的帝國為了向世界宣示力量的儀式?這屆世博會,又究竟是如何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陡然間成為一個眩目的傳奇?那座晶瑩剔透的水晶宮,又是如何誕生於世間,難道它的靈感真的是起源於一株亭亭如蓋的王蓮? 舉辦1851年世博會的動議,起於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作為一位執政女王的丈夫,且來自於歐洲大陸的德國,這個身居至尊之位的外國人,不時成為英國高層社會嘲笑的對象。 但是,女王愛他。阿爾伯特受過良好的教育,維多利亞讀得很困苦的國事文件,他輕易就能理解並向她解釋。阿爾伯特是女王的私人秘書、秘密顧問。時任樞密院書記官乾脆寫道:他就是國王的所有意圖和目的。(He is King to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阿爾伯特親王紀念碑
阿爾伯特在家庭之外參與國事的雄心也小心翼翼地逐步展開:他推動廢除高關稅的穀物法,主張自由貿易;他擔任劍橋大學的校長,大幅增加了現代歷史和自然科學的課程;他把藝術學會冠以「皇家」稱號,並親任主席長達18年。 更好的機會,當然是定於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博覽會。阿爾伯特高於別人的眼光在於,他主張辦成一次邀請其他國家一起參加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在他看來,文明的力量已經擴展到科學、工業和藝術,而文明的發展有賴於不同國家的交流,而博覽會無疑就是最好的一個活動。 水晶宮設計手稿
萬國工業博覽會的舉辦,在當時聽起來更像一次冒險:從不到兩年的籌備時間到選擇場地、募集資金,再到應對諸多反對的聲音,都並非易事。無疑,阿爾伯特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他在拿自己的智慧和名譽冒險;而女王就站在他身後,她在拿自己無限量的信任和愛冒險。 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有個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的專門展廳,展廳門口的牆壁上高懸著一幅油畫:《博覽會皇家委員會》(The Royal Commission for the Exhibition of 1851)。畫中眾人神色凝重,居中的阿爾伯特正審視著一卷設計圖,邊上一人伸出一指,正解說著,他便是約瑟夫· 帕克斯頓,那卷圖紙,繪的便是水晶宮的草圖。有的媒體把這幅畫乾脆稱為「水晶宮的誕生」。 水晶宮的立面
邱園裡的棕櫚溫室,像不像小號的水晶宮
一個園丁,一張草圖,挽救了瀕於危境的博覽會,這樣的故事已經足夠戲劇性;而更戲劇性的橋段是,這個水晶宮的草圖,據說是帕克斯頓在種植王蓮的過程中產生的靈感。這樣的峰迴路轉,已經是傳奇的上佳題目,以至於在博覽會舉行6年後,《倫敦新聞畫報》刊出一副漫畫:帕克斯頓的女兒站在王蓮上,他正在一旁觀察。這個場景還被鑄成了雕塑,鄭重其事地擺放在國際展覽局巴黎總部的會客室裡。 因為日程緊張,我們無法抽空前往曼徹斯特附近的Chatsworth莊園,不過還是去了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拍拍王蓮是什麼樣兒。王蓮是否能夠撐住一個女孩的重量疑問沒有解開,但邊上的棕櫚溫室(Palm House)卻令我們目瞪口呆:這不就是一個小號的水晶宮麼?這座溫室建於1848年,鋼鐵結構,玻璃幕牆,中央同樣有個穹頂,只是它的外立面是斜的,這點不同於水晶宮。與其說水晶宮是因為王蓮激發的設計,更不如說,水晶宮是帕克斯頓在溫室設計基礎上的跨界嫁接,畢竟,他在Chatsworth莊園已經是一位出色的溫室建造者。 水晶宮設計師 Joseph Paxton
水晶宮的立面
有趣的是,當我整理影像資料時,發現美國PBS出品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帝國》這套專題片用了半集的篇幅來講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而其中的水晶宮情景再現鏡頭居然就是在邱園的棕櫚溫室拍攝的! 水晶宮的方案完全突破了磚石結構的建築風格,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吳煥加把它形容為現代建築的第一朵報春花,因為鋼鐵和玻璃幕牆的使用要一直到19世紀末期才開始在美國流行開來。 設計水晶宮無疑是園藝師帕克斯頓的一次冒險,而選擇這樣的方案,也是阿爾伯特親王的再一次冒險。但這個冒險的背後,是英國發達的工業體繫在支撐:84000平方米的玻璃在伯明翰被製造出來,並迅速地被運到倫敦;再以工業組裝的方式搭建,17個星期的時間宣告了一個傳奇的誕生。 如果說,顯示國家實力即便不是阿爾伯特親王舉辦博覽會初衷的話,那麼,這至少也成為了一個結果——而實際上,這恰恰是世博會之後逐步產生世界性影響的根源所在。 榮光,榮光,無上的榮光。女王在1851年5月1日寫下的日記,記錄了她和丈夫在那個年代冒險的勝利。萬國工業博覽會成為女王最美好的巔峰記憶,到了1857年,在她的堅持下,阿爾伯特親王終於被授予「王夫」(Prince Consort)的封號。 直到電視專題片《百年世博夢》後期製作時,我終於看到了資料導演辛苦搜集來的水晶宮活動影像:1935年秋天一場音樂會正在此舉行,有些斑駁的畫面之下,這座依然閃耀著光芒的建築在眼前逐步現身。而另一組畫面則是燃燒的烈焰,畢畢剝剝的聲音和急促的畫外音,1936年11月30日,水晶宮焚於大火。播放這段資料時,整個編輯間裡鴉雀無聲。
世博網 >> 百科>> 世博歷史http://www.expo2010.cn/zlzx/sbls/more.htm 視頻:芝加哥世博會——麥片與世博
來源:《上海世博》 http://www.expo2010.cn/a/20090317/000009.htm
世博會十大建築圖片 http://img1.qq.com/2010/pics/16644/16644684.jpg 組圖:水晶宮曾有替代品 倫敦世博會後遷址 女王與水晶宮_文明的里程_騰訊世博 水晶宮傳奇:三個人的冒險(組圖)sina -上海世博會信息中心- 世博會150年歷史 - 娛樂八卦堂 - 007y - 和訊博客
延伸閱讀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