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4 18:44:38瀏覽705|回應0|推薦5 | |
那天的短暫談話,事實上是我個人近些日子以來的感觸;
人際溝通與相處本來就應該是互相包容的,
能夠設地裡為他者著想當然再好不過了,
但最基本的,避免本位主義的偏執,與適度地予以尊重的態度;
因為誠懇和善意為出發點,才能讓溝通持續,達成共識或是預期的目的;
談判也是如此;
後設立場,該是以共同的期望為宗旨;
我們或許因為個人觀念,個性,背景知識等等差異的緣故,多少在交集上有所出入,
但能夠給予自己也給對方更大的彈性,
那個轉圜餘地,那個可協調的空間,將給彼此更多的可能。
談話本身是需要訓練的技巧,發問更是如此;
懂得回話,表示能會意對方的言談。
想想國內的傳媒,或記者的發問,或民代的答詢,
總可看得出不得體與貽笑大方的言詞!
我一直相信,善意與寬容的胸懷,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祥和。
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會叫人懷念起舊時的樸實民風;
早期的那種意識型態或許八股或許沙文,但儒道的精神確實保留了道德與倫理;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民主化,人對自由的追求,是不應該讓這些美德喪失殆盡。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境)轉。──最近電視上的一則廣告詞。
最後想分享高中時的校長勉勵的話: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