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5 00:30:30瀏覽3169|回應0|推薦1 | |
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 他們五個朋友是兒時的玩伴
二十一歲的軍官威廉,他小兩歲的弟弗里德黑爾姆和二十歲的夏洛特,Viktor和葛麗泰, 1941年的夏天在柏林聚會,並且互道珍重。
威廉和弗里德黑爾姆將前往東部陣線,夏洛特將作為一個志願護士。葛麗泰想成為一名歌手。弗里德黑爾姆預測,戰爭會帶來的最壞的一天。他們相約1941年聖誕節,他們將在柏林再次會面。但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後,三個倖存者才在那裡見面。
這部片子證明了軍官使用 MP40 衝鋒陷陣是正確的 官方記錄片
這部被稱為別具一格的二戰影片《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中文譯名為《我們的父輩》)。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41-1945年間。由於戰爭爆發,五個好友被迫離開家鄉,被迫離開彼此,三個去了東線,兩個留在了柏林。這場戰爭帶來的不光有犧牲,還有終生難忘的痛苦回憶。他們中有些人的加入是出於某種目的,而其他人卻痛苦地掙扎于良心道德與國家責任之間。影片刻劃出一個個被戰爭扭曲了的,難分善惡的卻又飽受煎熬的靈魂。 這五個朋友中,陸軍中尉威爾姆(Wilhlem Winter)曾滿懷激情與抱負,是父親心目中的能成為祖國棟樑的錚錚鐵漢。當他在東部前線上為了執行上頭命令而違反國際法槍決了蘇軍戰俘時,當他看到納粹頭目當著他的面示威,把一個猶太女子槍殺時,當他帶領著自己的部隊去進攻一個事實上毫無意義的據點,卻遇到將近全軍覆沒的噩難時,他對自己的信仰動搖了。僥倖逃生的他,卻把自己和外面紛擾的戰火隔離開,隱居在一個小木屋裏過著魯賓遜式的生活,直到德國軍警意外遇到他,他被重新推到最危險的前線。 而他的弟弟佛裏德爾姆(Friedhelm Winter),本來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懷疑戰爭反對屠殺的理想主義者。他認為戰爭只會把人內心最骯髒的一面引出來。他在哥哥的那個連隊裏,是個受到別人恥笑的軟蛋。然而在經歷了你死我活的搏戰後,在自己被德國士兵誤傷後,他本來可以因傷呆在父母身旁的了,可是他這次卻主動要求重回前線。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冷血人,甚至在執令槍殺一個孩子時,也是冷靜自如。一直深深愛慕著威爾姆的姑娘夏洛特(Charlotte),投入了讓自己成為德國婦女的“好榜樣”行列裏,成為隨軍護士,緊隨著威爾姆的部隊。本是純淨有愛心的她,也出賣了曾為德軍傷患做出貢獻的猶太人醫生,她自己也因此一直受著良心的折磨。另外兩個朋友,風姿綽約的女歌手格拉特(Greta Müller),為了救自己的猶太男友維克多爾(Viktor Goldstein)以及為了自己有朝一日能揚名天下的歌唱事業,不惜委身一個有家室的納粹軍官做地下情婦。維克多爾從“沒有回程”的遣送火車上和波蘭女子一起逃生出來,歷經萬難終於在戰爭結束後回到柏林,卻發現沒有在這場戰爭中生存下來的除了他的父母,還有心愛的女人格萊特。只有格萊特那個曾經的納粹情夫,事實上也是格萊特的劊子手,卻搖身一變,成了戰後尋人登記處的工作管理人員。 這是一部沒有英雄與敵人的戰爭片,有的只是真實的描述人性最脆弱的一面:在信仰與生命發生衝突之際,兩者都會變得不堪一擊。有人甚至把這部影片稱為是自1981年沃爾夫岡導演的《從海底出擊》一片以來最為精彩的戰爭片。《從海底出擊》也是描述1941年的戰爭,是根據隨軍記者布赫海姆的自傳式小說(Das Boot)改編過來的。被稱為是最偉大的德語電影之一。 《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一片在德國掀起波浪沖天。學校裏也組織學生們觀摩影片,並且發表觀後感。那些年輕人一副唏噓不已的神情,說難以想像一個二十多歲的士兵,在射擊一個孩子時是如此從容不迫。德國當局與此說是籍此片來回憶父母輩們痛苦的往事,還不如說是要提醒人們珍惜當下。特別是針對於近年來德國新納粹分子對外國人所犯的罪行,此片更有教育和警告意義。 儘管本劇五位主人公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為了儘量保證劇集的真實性,令參加二戰的老兵和他們的子孫後代信服,編劇Stefan Kolditz多年來查閱了大量資料,走訪了很多戰爭倖存者。該劇共有三集,每集90分鐘,已經於德國當地時間3月17、18、20日20:15播出。 另一種聲音 八十多歲的舒曼夫婦看完電影后卻對我一個勁地搖頭。他們說,這裏面的仨個主角,即在東部前線的這三個朋友,代表不了我們那代人曾經歷過的心路。 舒曼太太問我,一個國家,在經歷了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之後,突然出來一個強大的聲音,一個強者,他讓男人們重新有了工作,他讓女人們有了奶粉錢,你們想一想,誰不願意有一個豐衣足食的安樂人生?誰會拒絕瘋狂地擁戴他?我們從小受到的宣傳,從父輩那裏得到的教誨,都只是好的一面,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集中營裏關於猶太人的故事。那都是戰後審判納粹戰犯時,我們這些普通的人才慢慢知道的。但是戰爭那幾年,我們都是真心擁戴國家擁戴希特勒的德國人民。她說,她自己要用很長的時間才把歷史的真相消化。在日後和孩子們提起往事時,也還是如此艱難才能去解說。然後,她緩緩地轉過來看著舒曼先生,那個右手殘疾的白髮老翁。 舒曼先生也是在東線戰場上的,他只不過是一個隨軍醫護人員。四年行軍生涯,離德國越來越遠。雖然身體越來越疲憊,心裏卻還是離開德國時那份堅定的心願:趕快打完勝仗,然後回家。他和部隊所到的地方並不總是戰火硝煙,很多時候還能和當地的老百姓融恰地相處互通有無。舒曼先生看到了無助的俄國病人,還會給他們一些藥物。但是,一天當他獨自游走在樹林時碰上一個俄國婦女,手裏抱著一個嬰孩。舒曼先生正想打聲招呼,那婦女卻閃電般伸出另外一隻手,一槍打中舒曼先生的右手臂。他晃動著那萎縮得像是孩子般大小的右手掌,無奈地對我說:我此生最愛的是古典音樂和戲劇,我聽了一輩子別人的演奏,我從沒有機會自己去演奏一回。 這就是那代人裏真實的另一面,他們信任政府宣傳的光明前景,他們將赴刑場可是他們熱血滿腔,毫無畏懼。與其說他們是納粹手下的殺人機器,還不如說那是些被改裝了的靈魂。 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當他們重回家園,看到的都是英美聯軍轟炸後留下的廢墟,以及那葬身炮彈廢墟下的無數婦女和孩子,無助老人。無聲飲泣之下的傷痛,只能一同埋在廢墟裏。誰讓你們德國是戰爭的始作俑者,英美再殘忍再無人道的轟炸,也是正義的代名詞了。最終要賠償的,還是你們德國。他們是真正失落的一代。 現代德國人的複雜心情 無論在戰後重建中,踏實能幹的德國人如何讓自己的國家重新崛起為經濟巨人,也不能讓他們有揚眉吐氣的自豪感。相反,他們默默地創造財富,努力地給戰爭受害國支付戰爭賠款。他們修建屠殺猶太人的紀念館,往昔的集中營成為政要們參拜默哀致歉的場所。可是他們害怕別人提起“納粹”的字眼,那是一頁難以讓人打開的歷史,因為裏面只有自己犯下的血淋淋的人類恥行。 對這段歷史,德國人變得如此敏感,如此不堪一擊。前著名電視臺女主持人伊娃.赫爾曼(EvaHerrmann),曾因為她在自己的新書裏說了一些希特勒的“好話”,稱讚希特勒的家庭政策,沿用至今的孩子金(Kindergeld)就是希特勒時代的產物。同時,希特勒的德國還建了很多高速公路。她的話一出,馬上遭受工作合同解約,所有的媒體界人,都自覺地和她“劃清界限”。如今沉在落寞中的她,還是對自己所受的待遇耿耿於懷,甚至要把“曲解她本意”的出版社推上法庭。 舒曼先生有時候會激動地說,他對自己的國家很失望。他絕對不會再次為德國而拿起衝鋒槍。而事實上,統一後的德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也一直沿用一條“不干涉”的外交路線。從十年前施羅德總理對美國說“不”,不把德國士兵送上伊拉克戰場,到兩年前對空襲北非的利比亞時又投反對票,德國似乎已經讓自己樹立起“和平”的形象了。可是,德國週報“DIE ZEIT”在一篇“德國在世界上的作用”為論題的文章裏,卻有著這樣悲憫的一段話:“一個國家,它堅決拒絕對別國進行軍事干涉,可是,自己卻成為武器出口大國(德國是繼美國和俄國之後的第三大武器出口國)。它的武器賣到獨裁者的國度以及動亂的地區。對於中國和俄國這些非民主國家,以“人道主義者”自居的德國,自己也會懷疑地說,民主也許並非世界上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沒有人想活在這樣的一個國家。即使德國人自己也不想。” 這其實是現代德國心態的真實寫照。二戰的陰影揮之不去,今日的德國人在縫隙裏尋找有限的平衡。讓這個民族更難釋解的,還有現在的歐元危機。 以梅克爾夫人為首的德國政府,為了一個共同的歐洲,共同的歐元真所謂是傾盡其囊而後快了。人們說,這個歐元援助計畫,不是北歐的國家援助南歐國家,而是窮人援助富人。因為援助的錢來自德國等這些國家人民的納稅錢,他們卻是用來挽救銀行的倒閉,換句話說,是挽救銀行各大股東。大家也看到了,錢往希臘流了,梅克爾夫人一樣在希臘的報刊上被穿上希特勒的制服出現。就連那只有80萬人口的賽普勒斯,在歐盟初步拒絕提供援助時,梅克爾夫人的像片馬上被畫上一道希特勒的鬍子,並被眾人舉起在大街上示威遊行。即使賽普勒斯還是在最後時刻裏被歐盟挽救了,那裏的人也不會對梅克爾夫人感謝萬分的。他們也許會說,賽普勒斯海岸線上蘊藏著石油寶藏,賽普勒斯的戰略位置舉足輕重,你們歐盟肯定會害怕俄國出手來救賽普勒斯的。還有,這個救援計畫的條件之一是只能保證存款十萬歐元以下的普通存戶的利益,那些大的存戶還是要面臨或大或小的損失的。 總之是,你德國救了我也是納粹,不救我也還是納粹,永遠翻不了身。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德國帶來的苦難,比20世紀裏所發生的任何事件都要深重。該劇通過生動的當代電影語言敍述了那段歷史,絕對值得觀看。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