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
2011/04/10 10:26:12瀏覽481|回應0|推薦1

        德意志,這個誕生過黑格爾、康德、馬克思等偉大哲人的睿智民族為什麼曾由衷擁戴過納粹的極權、專制和暴虐?這個滋養了歌德、貝多芬、巴赫、尼采等藝術巨匠的文明國家為什麼曾一手製造出人類史上最黑暗和恐怖的種族滅絕罪行?是什麼力量使這個國家在每次慘重挫敗後都能再度崛起並依然躋身於世界頂級強國之列?是什麼原因使德國這個歐洲歷史上的“問題孩子”變成了歐盟這一人類區域聯合創舉的核心驅動國?在大國之間的軍事對峙長期威脅著人類生存的今天,德國人的二戰經歷和總結對今天的人類及其後代意味著什麼? ……
        本書是一部視角獨特、素材新穎、內容生動、思考深刻的紀實類“二戰”文學作品。作品從被人們遺忘的“二戰”戰敗國德國參戰軍人的視角切入,在豐富的照片和歷史資料的配合下,通過展現一批德國參戰老兵對戰爭和及戰爭中個人命運的回顧和感悟,為讀者打開了一幅完全另類而又十分生動的歷史畫卷:德國兵記憶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伴隨著這批老兵的陸續離世,本書的歷史價值更顯得彌足珍貴。
        作者利用在德國生活的近20年時間裡接觸了很多“二戰”老兵,查詢過大量的“二戰”史書、檔案和資料,在此基礎上完成此書。作品展現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知識領域,其中包括德軍的新兵生活、德國戰俘經歷、戰地家信和家屬尋親、女性在戰爭中的命運、國際法對德軍戰時行為的影響、德軍對游擊戰爭的質疑和對策、戰爭難民的逃亡境遇、德國老兵的反思和反戰立場。作品中不僅包含了對德國歷史罪責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軍屠殺平民的“面積轟炸”、美軍的有計劃的大面積虐俘、蘇軍在反攻時的群體掠奪和強姦行為,是一部罕見的全面反思“二戰”的反戰類紀實文學作品。

“我們需要有一種跨國反思的讀史高度”

  自1945年二戰結束至今,已有不少書籍來回憶這段歷史,那麼《另類》有哪些特點呢?朱維毅介紹,《另淚》和其它“二戰”作品的區別就在於視角的獨特,因為全世界很少有德國以外的人去採訪記述德國人在“二戰”中的經歷和感受,所以這本書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其中包括學者、年輕人、歷史和軍事愛好者、學業和事業和德國有關的人(比如赴德留學生,在德企工作的人)等等。但讀完這本書的人可能會感到,這本書的真正特點在於兩個“超出”,第一是超出了主要由勝利者定調的傳統“二戰”史觀,第二是超出了單一國家的歷史觀局限。
  這兩個超出的價值,就在於提供了一種解讀戰爭歷史的方法:即為人類的未來發展而進行一種超國界的全面反思。所以,在揭露戰爭罪行方面,作品沒有把描述納粹暴行作為重點,那些事情早已被充分曝光,書中隻補充了人們不太了解的納粹德國開設軍人妓院的相關罪行。我的重點是交給讀者一些沒有看到過或想到過的,但又在讀史中需要了解的東西。所以我用較多的篇幅介紹了鮮為人知的美、英、蘇、法等戰勝國軍隊的戰爭罪行。為什麼要這樣寫?我的目的是擴展視野,警示未來。我們需要有一種跨國反思的讀史高度。在《另淚》的後記中用一個德國老兵渴望“無戰世界”的夢想,給出了這本書全面和徹底反戰的思想立意。這就是這本書和其它“二戰”作品的主要區別所在。

“老兵的淚讓我深切地理解了一種足以支撐生命的人性”

  朱維毅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在尋訪德國老兵時所受的震撼:“讓我深受觸動的事情很多,比如一個黨衛軍老兵能提出嚴禁極右政黨存在的政治主張,比如老兵們和自己后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比如個別右傾老兵至今仍堅持‘是第三帝國保衛了西歐’,比如一個老兵的孫女在整理爺爺生前家信和遺囑時的感情波瀾,比如一個老兵講述在槍決現場的戰俘們對母親的思念,比如戰俘營中兩個蘇方女管理者對一個德國戰俘的追求……太多了。”
  “在尋訪中,讓我感到特別震撼是一個老兵在談及自己已故老伴時的痛哭。那哭聲至今我還能清晰地記起。當時我進入那個老兵的家以后沒有看到女主人。那個老兵九十多歲了,住在一個兩室一廳的老式單元房裡,桌上擺放著他和老伴的合影。我覺得這肯定是一個完整的家,所以隨便問了一句:‘您的太太不在家嗎?’老人沒有回答我,而是默默地轉身去廚房燒咖啡。不一會,廚房裡傳來了一陣哭泣的聲音,低沉而連續。我當時心中一震。原來老人的妻子已經去世。”在後來的談話中,朱維毅漸漸理解了老人的心情。老人在西歐戰役后回家探親時和妻子結婚,然後就是漫漫長別。讓這個老兵熬過漫長的戰爭和戰俘歲月的最大精神支撐就是妻子的等候。德國發動的戰爭摧毀了無數個德國家庭,老人的幸運就在於妻子不離不棄的等待。老人在戰爭中三次受傷,妻子在后方經歷了頻繁的空襲,在歷經苦難之后,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的含義無疑有著最深切的理解。“從一張老照片中,我看到老人當年從戰俘營回國後和妻子在一起的情景。當時老人身穿著一套用聯邦德國政府發給的戰俘慰問金購買的新西服,身穿連衣裙的漂亮妻子緊緊依偎在他的身邊。這張照片和桌上那張晚年的老夫妻合影放在一起,讓我讀懂了什麼叫做‘相濡以沫’,什麼叫做‘白頭到老’,也理解了眾多的老兵為什麼會堅拒第三次世界大戰。現在他們不再可能共度餘生,留下的一個必然異常孤獨。這份孤獨和思念的感覺,是和平時期的夫妻很難體會的。”
  “在我的採訪中,有不少老兵都曾在講述過去時落淚,但這次經歷給我留下了最深的感動。因為它讓我最深切地理解了一種足以支撐生命的人性,更讓我聯想到一個政權應該如何對人民的福祉承擔責任,一個民族應該如何從挫折中學會把握自身的命運”,朱維毅說,“我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本書關注戰爭中的每一個人,只有從人性上所受的傷害去解讀戰爭,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戰爭。”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與他未謀面的父親(二等兵的父親從未想過兒子會成為德國領袖)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yfleet&aid=507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