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標題製造者 在追尋製造好標題的過程中 我學到 不把話說到滿 留下想像空間給讀者 會是優質標題
前幾天 看到了聯合報一個標題 一個符合「想像空間」原則的標題
反對二測 另類案例 (眉) 申請上中山 放棄 二測上景美
是的 一個平鋪直敘的題 也許 一般人看覺得平淡 但對景美人而言 是聳動的
作為一個標題製造者 會出現這樣的標題 我的概念 應該是天堂與地獄的對比啊
離高中時代有點遠了 說實話 搞不清楚現在基測到底是怎麼個玩法 變來變去的教育方案已經不用再批評 最後表現出來的競爭力 十年後就分曉 只是 上景美 是「反對」二測的最佳案例嗎?
我們這屆 是申請入學第一屆 自由選擇一間學校 由學校推薦 再參與高中舉辦的考試 由於只能選擇一所 學校也有報名人數的限制 不可能所有人都選第一志願 如果選擇的不是所謂的第一志願 上榜後 去嗎?還是考北聯? 這跟二測應該是類似的情況吧
考試 實力很重要 但 機運也很重要
曾經是前三志願的景美 在我那屆 已經是第五志願 經過多年後 北聯走入歷史 在景美中間的學校又不知道多了多少
到底怎麼了? 我有一位國中同學 在排志願時 填到松山就接台北商專了 不為什麼 因為太遠
位置 讓她邊陲化了
「另類案例」的學妹 最後選擇去了私立高中 這是每個人的選擇 希望她一切順利
只是 她錯過了穿著黃衫的俏麗 錯過了漫步椰林的機會 錯過了學姊的愛心料理 錯過了校車上幫忙拿書包的同學情誼...
不是對錯 忠於選擇就好
只是 放棄中山上景美 也許 會有另一番更美麗的風景 陳綺貞 景美小小校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