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1 11:22:51瀏覽810|回應1|推薦3 | |
<內容簡介>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快樂可以學習,精神可以改變 「在我們自身之外找尋快樂,就像在面北的洞口等待陽光一樣。」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想像和達成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我們害怕悲慘,卻奔向它。我們想要快樂,卻遠離它。這樣的誤判是如何產生的? 從生物學博士轉為藏傳佛教喇嘛的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經過在印度潛心研修三十五年之後,提出結合最新科學理論的《快樂學》。他從親身經歷出發,主張快樂不在於外在環境,而是一種能力,一種生存的態度,我們必須學習。 繼《僧侶與哲學家》、《僧侶與科學家》之後,李卡德這本最新著作,是他近年來與許多腦神經科學家和認知科學家,以及佛教僧侶如達賴喇嘛等,一起對「心的轉化」進行大量研究的結果。他們以科學的方法研究禪修者多年修心後的效果,發現長年禪修者,會在腦部造成永久的變化,左前額葉外皮區的活動會明顯增加,帶來正面情緒,例如喜悅和熱情。 李卡德主張,每一個生命都具有完美圓滿的潛能,就像每一粒芝麻都含滿了油一樣。當我們走向心靈道路,開始精進地修行,過了數月或數年之後,會達到關鍵性的轉折點,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也會對別人的快樂有所貢獻。 快樂,多令人迷惑的字眼!!似乎越費盡心思追求,快樂似乎離得越遠~~這本快樂學更深層地剖析探究快樂的意涵,無論從科學,哲學,心理學的角度,都給了我更深層的理解與思考空間,更重要的作者認為快樂是種可以經由學習修煉得到的能力 狀態,而不僅僅是某些特定情境下的附帶產物,換言之,快樂是主體而非客體,它發自於內在,而非外在的事物,自心方是尋求快樂 擁有快樂之道,一昧的追求外物,倒果為因,可能落得"快樂在哪裏?"的深深嗟嘆!! 人生苦短,快樂不該只是鏡花水月般的膚淺表象,好好培養鍛鍊快樂的能力吧,讓我們都成為快樂學的黑帶高手,嘿嘿嘿!!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