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921~1001 Kyle小寶貝兩歲三個多月了!沒耐性的孩子,怎麼教? (附照片107張)
2024/10/03 21:24:45瀏覽31|回應0|推薦0

此次中颱「山陀兒」,因移動速度緩慢、滯留關係,一週以來從強颱削弱至中颱。龜速前進的結果,讓全台竟然停課停班,連放兩天颱風假。我雖只是兼任教師,但教學50年如一日,職責所在,不敢怠慢。為了怕耽誤進度及影響10/8英文的期中考,上週日起,我就積極連絡兩班的小老師、導師,先借到周一和周五各班一節可補課。後來又借到高三下周一下午去補兩節、高一再補一節。

上週日教會主日崇拜請到吳獻章教授講道—談生命下半場,精闢的內容中有五個重點:1.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2. 在自己的軟弱上看到上帝的大能3. 在平凡的塵世中讓異象帶來突破4. 在短暫的文化中尋求永恆的舞台5. 永恆的掌聲來自沒有掌聲的日子。週二旺得福同工沒穿制服,輕鬆帶著長者歡唱童謠,各組盡情接唱得欲罷不能!本周日我應導遊朋友之邀,前往虎頭山步道半日遊,走了5000多步,中午在桃園後火車站吃泰式料理,點的菜還好不是很酸辣,我的腸胃尚能接受。

Kyle每次和我視訊都是神情專注,有問必答。還會點歌,要我播放DinosaurMickey妙妙屋。記憶力超好的!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沒耐性的孩子,怎麼教?

小小孩常常是想到什麼就要什麼,翻臉就像翻書一般,所以,很多爸媽都會覺得孩子很沒有耐性,完全不考慮要求是否合理或是否可以馬上做到。

「耐性」需要心智發展的配合

對小小孩來說,「有耐心」其實是一件困難的事。主要是因為,耐性是需要有多項心智能力發展的成熟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觀念與因果關係的認知成熟度,此外,還要有情緒控制的能力,例如:延遲欲望滿足及容忍挫折能力也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換句話說,當孩子出現缺乏耐性的行為,並非無理取鬧,而是他還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心智能力。

五個方法幫助孩子培養耐性

雖然心智能力與情緒控制都需要等待孩子的能力成長,但是,孩子的耐性還是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逐漸養成的,請記得,當孩子沒有耐性時,爸媽千萬不要隨之起舞,一定要「以不變應萬變」的精神來面對:

1、耐心處理孩子沒有耐性的行為

當孩子表現得沒有耐性時,爸媽必須更有耐心地去解釋、處理。像是:孩子想疊高積木卻總是失敗,就大發脾氣、故意把積木亂摔一地,此時爸媽必須告訴孩子要珍惜玩具、不該亂丟,接著可以陪著他一起試試看,並適時提醒他怎麼堆疊才不會倒的訣竅,之後再放手讓他自己試試看。當孩子能在過程中克服困難、感受樂趣,他自然就會表現得越來越有耐心。

2、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轉移注意力

當不得不等待時,想想還沒有發展出相當挫折容忍力的孩子,心裡會多麼不好受。這時,除了在言語上對他表示完全的理解外,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幫他轉移注意力。比方說,孩子因為遊樂場某項遊樂設施排隊的人太多、等了太久而鬧情緒時,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想玩,可是前面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想玩啊!所以大家都要乖乖排隊。」、「來!我們來算算有幾個小朋友在排隊?」、「待會你還想玩什麼啊?」 等。

3、讚美孩子有耐性的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有耐性的行為時,爸媽別忘了大大地鼓勵讚美一番,例如:「你好棒喔!媽媽剛剛在忙的時候,你都有乖乖的玩玩具,現在媽媽已經忙完了,我們可以出門玩囉!」孩子因為有耐心而被稱讚,並且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就會加強他想要再表現得耐心。

4、堅持該有的行為規範

如果爸媽每次都因為怕麻煩,而妥協孩子沒耐心的行為,孩子非但學不會有耐性,還會知道只要自己堅持胡鬧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像是「把飯吃完才可以看電視」、「把玩具收好才能出去玩」等行為規範,爸媽必須要清楚傳達絕不妥協的立場,並且確實做到。

5、爸媽是最重要的好榜樣

當然爸媽自己表現得有耐心,對孩子會有很大的示範效果。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向爸媽說一件事,即使是芝麻小事,也要耐心聽完;或孩子在做一件事,即使做得很慢,也要耐心等他做完。反之,如果爸媽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急驚風個性,孩子自然也很難學會有耐性。

 

只要爸媽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相信過了一些時日,就會看到孩子越來越有耐性的表現了。

延伸閱讀:教出有抗壓能力的孩子

研究指出,從小愈是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以後對失敗愈沒抵抗力。該怎麼做才是磨練孩子韌性的好方法呢?以下透過具有臨床經驗的心理師和第一線的幼教老師分享他們最常見到的案例,並提供引導孩子的方法,幫助爸媽用對的方法,教出有抗壓能力的孩子。

【心理韌性 從小培養】影響孩子一生的軟實力

誰是第一名,換人做做看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愈來愈多。當這些孩子進入到團體生活後,通常比較不能忍受別人比他好,處處搶著當第一名。臺北榮總心理師呂俐安在臨床觀察上看到,幼兒園年紀到學童階段,孩子最常出現的挫折包括:無法認輸、不能接受別人的糾正和無法忍耐。尤其是無法認輸,最為明顯。

懷生國小附幼陳湘羚老師也觀察到,許多孩子連排隊、上廁所都想要爭第一;同時,孩子喜歡親近老師,會搶著跟老師說話、當小幫手,如果沒有被點到名、分到任務,孩子也會不開心。因此,湘羚老師運用了一個方法,幫助班上的孩子們慢慢磨耐性、學安定,她稱之為「安靜的遊戲」。

每天早晨,在懷生附幼中大班混齡的教室裡,孩子們很自然地做著「安靜的遊戲」。當孩子們在討論區坐定後,老師隨意走到某個孩子身邊,摸一下孩子的頭,孩子便起身沿著教室中地上正方形的線條專注地走動,自己決定走完一圈兩圈之後就自行去上廁所,然後準備進行接下來的活動。老師摸著一個個孩子,直到大家都起身走完地上的線。陳湘羚老師表示,這樣的「儀式」對孩子們來說,不僅達到了安定孩子的作用,同時孩子也學會生活禮儀、變得有耐性、不處處爭第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原來,老師利用遊戲的過程,讓孩子們瞭解:每天,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摸到頭,不一定誰先誰後,要耐心等待;即使被點到名了,「走線」的時候也要遵守秩序,不能超前;而「走線」的時候,更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步伐上。當孩子做對了,老師會以眼神和微笑表示對孩子的肯定,建立起師生之間的默契,孩子因此也很清楚:「我做得很好!」當孩子一次次增強自信後,就不那麼在意爭第一了。

練習深呼吸,學會放鬆心情

這樣的引導,湘羚老師指出並不需要在特定的「面對挫折」課程中實施,其實,在平常的生活教育和各種學習活動裡,都能儲備面對逆境的能力,例如,孩子在學校練習「如何控制情緒」,老師教導了深呼吸的方式,有一天,一個原本常容易挫折的中班孩子,回到家裡居然對著正在生氣的哥哥說:「來!你要像這樣呼吸,我們老師說的。」一邊說還一邊示範起來,爸媽看了都覺得驚訝。

而孩子在分享自己所知的過程裡,相對地也再一次強化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學會遇到挫折時要怎麼讓自己放鬆心情、面對問題,不再等著求助於爸媽的呵護與幫忙。

為小小孩作具體示範,簡化步驟

3歲以下的小小孩面對挫折的情況不太一樣。葫蘆幼兒園所張本娥老師指出,幼幼班孩子的挫折來源比較偏向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問題,或是因為某件事做得不好、不會做、缺乏經驗,就感到挫折,例如:自己練習吃飯,無法順利舀起食物,忍受力低的孩子就會哭鬧,或不願意自己吃;或是玩積木,搭不穩,也會覺得退縮。大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親近他們、示範正確的做法給他們看。

小小孩需要較多「個別指導」的時間,而爸爸媽媽或保母是孩子最親密的照顧者,也就是引導孩子最佳的人選。當孩子學習任何一件新事物,表現出「我不會」時,爸媽要記住「具體、簡化、分步驟」的原則,讓孩子針對每個動作慢慢練習。例如:教孩子練習扶著碗、教孩子握湯匙的方式,用動作示範給他看;碗裡先放一些大小適中、容易舀起的食物;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鼓勵他。搭積木時,提供適當大小的積木,示範將積木放穩扶正,鼓勵孩子把大的積木放下方、小的放上面,增加成功的機率,如此一來,孩子也會由嘗試、摸索中找出正確的方法。

在閱讀和遊戲中,注入強化韌性的元素

無論小小孩或年紀稍長的孩子,想要增強挫折忍受力,除了生活中的鍛鍊之外,玩遊戲、看故事書都是很適合的輔助方法。例如:讓孩子拼拼圖、玩串珠遊戲、夾珠珠或夾豆子,這些遊戲讓孩子變得專注,因為喜歡玩而可以玩很久都不膩,很適合磨耐性;而遊戲的難度還可以隨著年紀逐步增加,提高挑戰性,例如:3歲以下的孩子,先從2片拼圖的難度增加到6片拼圖;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增加拼圖的片數,甚至慢慢進入到立體拼圖。孩子在遊戲中比較能循序漸進不斷克服新挑戰或解決難題,瞭解「我自己做得到」,並且得到成就感。

圖畫書對大人和孩子來說,不只滋潤心靈,也是溝通想法、改變認知的利器。例如:當孩子們對「爭第一名」耿耿於懷時,透過《誰是第一名》(信誼)這本書,可以幫助孩子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第一」,就像書中自認很會畫畫的大餅,發現每個人都畫出自己自認最美的東西時,終於懂得欣賞別人的不同;又如《阿非,這個愛畫畫的小孩》(信誼)這本書,當喜歡畫畫的阿非突然覺得自己畫不出來,討厭畫畫時,三個好朋友紛紛邀請他一起做一件自己真心喜歡的事,讓他重新恢復畫畫的自信。這類故事裡沒有直接教導如何面對挫折,但是反覆閱讀所帶給孩子的細膩觀點,影響必定是深遠的。

而年齡小一點的孩子,雖然不能直接了解或討論這類故事的深意,但可以從操作性的玩具書來培養能力,例如穿線、扣扣子這類的玩具書,可以讓孩子在反覆遊戲中,練習自己不熟悉的能力,慢慢達到純熟。

找到情緒出口,帶領孩子學會轉化挫折

幫助孩子在嬰兒期建立基本的信任感,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學會主動積極的態度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善用故事和遊戲引導孩子,這些都是儲備對挫折的容忍度的基礎工程,然而,爸爸媽媽為孩子打好基礎後,並不表示孩子就不會再有挫折感。

當孩子每一次遭挫折時,就是進步的契機。爸爸媽媽該做的事情是先懂得陪伴及安撫孩子的情緒,抱抱他或表示知道他的難過及生氣,或用他有興趣的事情轉化他的情緒,等情緒穩定後,再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不要一看到難題就幫他擋、遇到挫折就責怪是別人的錯,如此才能讓孩子從挫折中走出來。

其實,要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爸爸媽媽並不需要「刻意製造」挫折情境,而是要能觀察孩子對人對事的反應和需求,順應孩子的年齡和個性,支持他、引導他;只要藉由日常的家庭生活或學校裡的情境,善用以上的方法,你家的孩子也能培養出耐磨的特質,讓生命的韌性愈來愈強,在成長的路途上走得遠、也走得好!

換個角度看事情

許多圖畫書裡都傳遞著正面的價值觀。平常多陪孩子讀好書,多討論,和孩子一起學習換個角度看事情,遇上挫折時就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去迎接挑戰。

本期特選主題:有趣的黏土想像遊戲

黏土的可塑性極高,有各式各樣的玩法,能夠搓一搓、揉成球或是拿玩具刀子切一切。在遊戲過程中,可以增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發展和手眼協調能力,還能促發想像力與創意喔。趕快準備好材料,親子一起進入黏土的遊戲世界吧!

麵團黏土DIY

選擇小小孩玩的黏土,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安全無毒,你可以買市面上販售的幼兒專用黏土,也可以選擇自製麵團黏土。

材料

麵粉………… 300 g

沙拉油……… 3湯匙

鹽巴………… 100 g

水…………… 適量

色素水……… 食用色素加水混合

做法

1.將麵粉倒入盆中並且加上鹽巴。

2.倒進沙拉油和色素水,開始攪拌。

3.攪拌均勻以後就可以倒出來,灑上一些麵粉,用手搓揉成團。

活動1:搓一條長長的繩子

將黏土放在桌上,雙手前後來回的搓,黏土就會變成長長的繩子囉!爸媽可用黏土繩子延伸變化,和孩子玩一場扮演遊戲。

短片1: 【小太陽1-3歲幼兒雜誌】用黏土玩想像遊戲 (youtube.com)  (2分1秒)

     ( 搓一隻好長的小蛇:你可以拉起長條黏土的其中一頭,就變成一隻可愛的小蛇。用你的大蛇和孩子的小蛇打聲招呼:「嗨!我是大蛇,你好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演戲了。

     戴上美麗的項鍊和手環:將長條黏土圍在脖子上就變成一條項鍊,掛在手上變成手環,戴好項鍊跟手環和孩子一起唱首歌吧!

     捲一隻小蝸牛:拿起黏土的一端,往前捲起,就成了一隻可愛的小蝸牛。捲起的動作對孩子來說有一點難,你可以平放在桌上捲給孩子看,並且鼓勵他多試幾次。)

活動2:壓一塊扁扁的餅乾

孩子很喜歡用力把黏土壓扁,將壓扁的黏土加上一些裝飾或是壓上圖案,就像在做餅乾一樣喔。

短片2: 【小太陽1-3歲幼兒雜誌】用黏土做好吃的餅乾 (youtube.com)   (1分29秒)

     (做好吃的餅乾:在扁扁的黏土上,讓孩子放一些紅豆和綠豆,或是用通心粉來裝飾,看起來就像是可口的餅乾!還可以拿出小刀子和小盤子玩扮家家酒。

     印出美麗的圖案:用筆蓋在壓平的黏土上就能戳洞,或是將容器上凸出的圖案壓印在黏土上,就會看到美麗的圖案。此外吃完的布丁盒或是各種形狀的容器,也是壓印的好工具。)

 貼心小叮嚀

★塑型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不用急著一定要捏出什麼樣的形狀或是圖案,只要孩子能夠盡情隨意柔捏,就是最好玩的黏土遊戲。

★一歲多的孩子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吧裡,所以做餅乾的時候,請注意不要讓孩子將裝適用的小豆子或是通心粉放進嘴裡,避免吞食的危險。

從遊戲看發展:玩黏土可促進孩子——

1.大小肌肉發展 ★★★★★

活動中孩子能從揉捏、搓長、搓圓、按壓的動作中伸展大小肌肉,增加手部的力量。

2.激發創意與想像力 ★★★★☆

一團黏土可以當成是包子或是湯圓,孩子能夠盡情的發揮創意。

3.手眼協調能力 ★★★★☆

孩子如果想要將黏土搓成粗細相同的長條或是搓得很圓,需要手眼的協調能力。

4.語言發展 ★★★☆☆

想像時的對話,能引起孩子說話的動機,擴展字彙,有助於語言發展。

 延伸閱讀: 跟著寶寶一起玩美勞

小寶寶喜歡用手來感覺東西的粗、細、軟、硬……所以黏土、沙子、蠟筆、海綿、顏料、紙糰等較為原始、又方便徒手操作的美勞用具,就會是您為寶寶挑選玩具或美術用品時,相當好的選擇。

另外一方面,寶寶對色彩的認知雖是慢慢增加,因此每一次給寶寶準備的顏色使用,其實不用太多,約34種顏色就相當足夠;像是可以準備紅、黃、藍……比較搶眼的顏色,也有助於寶寶視覺上的發展。此外,我們可以帶著寶寶一起玩玩美術遊戲,讓寶寶的創作更為有趣新鮮!

讓寶寶探索顏色的變化

雖然使用的顏色不多,不過,也可以利用像黏土或顏料這種可混合在一起,卻不易髒掉的產品,除了讓寶寶單純認識紅黃藍的原色,也不妨試試混合在一起時有什麼變化的遊戲。但,寶寶不一定非得要知道紅加黃會變橘,我們完全只是想讓寶寶玩一玩顏色的變化遊戲嘛!

為寶寶準備的東西,盡量「大」!

因為寶寶的精細動作還沒發展完全,太過細小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吃力的。所以,圖畫紙,大張!蠟筆,大枝!海綿,大塊!唯有像黏土這類需要出力的東西,才以寶寶手掌好施力的合理份量作為標準!千萬別要求寶寶畫出眼睫毛!

使用有安全標示的玩具、美術用品

寶寶除了喜歡用手來感覺東西,也很喜歡用嘴巴來吃吃、舔舔它的味道是甜是酸…!因此,我們必須特別小心的是:有顏色的產品當然很美又吸引人,不過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安全標示!當然我們會盯著寶寶別把黏土當糖果吃進去;但是沾了顏料的手,對寶寶來說,看起來也是香甜可口的呢!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8113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