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家系第五屆畢展「愛‧兒戲」 角落教學豐富有趣
2010/06/20 10:47:58瀏覽1344|回應0|推薦2
 

  第五屆兒童與家庭學系畢展「愛‧兒戲」,於五月三日至十一日,在百鍊展演中心歡樂開展!此次展覽分為靜態與動態兩部分,靜態展以兒家系學生四年來上課的照片和製作的教具展覽為主,動態則演出精彩萬分的音樂劇。

        此次靜態展分為拍照區、體驗區、繪本區、影片區、教具區,以及時光走廊。畢展負責人之一的王仁潔同學說,這次畢展幾乎全般動員,以八個核心學生為主導,八個人都是以前從未合作過的同學,不經普通投票過程選拔,而是各自發揮所長擔任職位,在溝通合作上,有很多啟發。
 
        靜態展透過「角落教學」的概念展出,角落教學在國外已約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近年才引進台灣。角落教學是以教室分區塊角落為概念,例如藝術角、體能角、語文角……等,讓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主動學習。

        王仁潔表示,過去孩童成長經驗中,幾乎都是老師說學生做,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但是角落教學的概念並非如此。每個角落都用不同顏色和配置,產生不同的氣氛,讓小朋友願意自己前往學習體驗,老師則是從旁引導、鼓勵,讓小朋友自己思考和動手。

        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特色,例如「繪本角」佈置沙發、軟墊、各式各樣的繪本,以及手指謠等設計。王仁潔說,繪本是分年齡層設計的,例如「布書」就是給年齡較小的孩童觀看,因為他們翻動書本的手指力還不夠,選擇用布製作柔軟簡單又可愛的布書,小朋友可以輕鬆翻閱,還可以把書上的魚拔下、扮演魚等等,一方面讓練習口語,一方面也能讓小朋友學習傾訴。除了布書外,還有觸覺書,讓小朋友一邊讀書一邊可以觸摸不同的布料;六至十二歲的大朋友則是可以選擇立體書,也可以閱讀較深奧的神話故事。繪本分年齡的理由是,年紀太小的小朋友會信以為真,或是還不能理解,認知能力不足,選擇適合的繪本才不會讓他們學習上造成混淆。

        手指謠部分,負責人之一的楊靜怡說,透過玩手偶、念歌謠的方式,引導小朋友思考、編故事,彼此有互動,讓小朋友啟發更多創造力。

        除了適合閱讀的區塊,「益智角」則設置了池塘情境,佈景以活潑的大自然為主,讓小朋友練習拿釣竿釣魚,將同樣的圖片釣起來配對。王仁潔說,這是訓練小朋有耐性和分類的認知,另外手眼協調也是這個活動的目的。

        「體能角」則由許多腳印構成,楊靜怡表示,讓小朋友跟著腳印走,左腳、右腳都有,訓練小朋友的平衡感,另外還有跳、後退等設計,訓練腿部大肌肉。走到終點的小朋友就可以戴著兔子的帽子跟拍照版拍照留念,或是自由作扮演遊戲。

        除了群體操作的大型教具和個人操作的小型教具展覽外,展場還設置體驗區,讓參觀的觀眾可以親自操作教具。例如疊羅漢拼圖遊戲,由三層拼圖組合而成,每張圖都有順序和意義,利用空間和時間的思考,串連成一個故事,最後疊合成一個完整的拼圖,極具巧思。

        靜態展的另一個重點是「時光走廊」。佈置上採用隧道佈景,搭配心理學錯覺圖、第五屆兒家系學生架構的家庭圖,以及每位同學童年和長大的個人照,組織成回溯過去的時空隧道,搭配影片區的回顧四年影片,兒家系同學的大學學習生活一一展現在眼前。

        王仁潔說,一般人都以為兒家系只和幼稚園或小朋友有關,事實上在兒童教育發展課程外,婚姻、家庭和青少年等方面,系上都有安排課程,所以未來不一定從事幼教工作,社會福利或是諮商方面也是
兒家系出路之一,平常同學間就常彼此互相諮商。她並認為,專業不是唯一,想教好小朋友只有耐性和愛心是不夠的,要用智慧和技巧,累積經驗和小朋友「鬥智」。

        楊靜怡和王仁潔均表示,很高興能選到輔大兒家系就讀,因為在其中感受到溫暖,老師們也像媽媽一樣,透過引導式教學,培養他們思考能力與如何處理各種不同議題的方法訓練;另外,和同學間的分組和團隊合作也學到很多寶貴經驗。

        對於此次的畢展,王仁潔代表同學特別感謝學校、系上老師和同學的協助和支持。透過畢展,她個人認為學到很多,她說,從上學期期末開始籌備,和同學一起思考創意點子,大家意見很多,過程中有爭執,但都表達了建設性的建言,最後才能好好溝通完成畢展內容,不僅學習到溝通和時間管理,也在大學最後一年創造了新的回憶。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lin&aid=414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