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表解三國演義人物檢索(四)姓氏十劃
2011/03/14 15:40:12瀏覽767|回應0|推薦1
更新日期20160309至第33回

初次閱讀流程表請先看表解範例http://blog.udn.com/ piggysan/3042686

表解三國演義人物檢索(四)姓氏十劃

備註說明:本文為表解三國演義文章附件,相關內文參考來源維基百科、三國演義、後漢書等。

夏侯惇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20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5回、第6回、第10回~12回、第14回、第16~18回、第24~25回、第30~31回。
事略簡述: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自小習鎗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各引壯士千人來會。
曹操滎陽中箭落馬,引騎救曹操,挺槍戰徐榮,刺徐榮落馬,並與眾殘部隨曹操回河內。
受命為徐州屠城先鋒,並劫殺九江太守邊讓引兵馳援,徐州城下戰曹豹,但因狂風驟起,收兵回城。
曹操濮陽之戰主將。
與許褚、典韋、夏侯淵、李典、樂進共六人力擒呂布,呂布不敵敗逃定陶;再於濟郡密林擊潰呂布。
與曹操大敗李榷與郭汜於洛陽城外。曹操移駕許都後,受封將軍。
因張繡欲劫獻帝,曹操領軍討伐,受命為先鋒,軍馬至淯水下寨。
曹操討袁術先鋒。兩軍會於壽春界口,搠死橋蕤。
曹操討呂布前鋒。因追趕高順左目中曹性箭,以:「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從馬回營遭高順自後追殺,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
曹操討劉備,房暗夜劫寨設八面埋伏,伏於東北。
奉曹操命引關羽出戰,詐敗佯輸,誘入他處,以精兵截其歸路。不辱使命。
見張郃、高覽來降未知虛實,惟曹操慨然迎接,封張郃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
穰山之戰奉曹操命引軍抄背後逕取汝南,劉辟棄城,關羽馳援亦遭困。
穰山戰後奉命與滿寵守汝南。(續)

top

夏侯淵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19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5回、第6回、第12回、第14回、第18回、第24回、第31回。
事略簡述: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兄夏侯惇各引壯士千人來會。
與夏侯惇引騎救曹操,並與眾殘部隨曹操回河內。
與曹操入濮陽城中陳宮詐降之計;與典韋合救曹操脫困。
與許褚、典韋、夏侯惇、李典、樂進共六人力擒呂布,呂布不敵敗逃定陶;再於濟郡密林擊潰呂布。
曹操移駕許都後,受封將軍。
曹操討呂布前鋒。兄夏侯惇從馬回營遭高順自後追殺,大敗。救護其兄而走。
曹操討劉備,房暗夜劫寨設八面埋伏,伏於西北。
奉命圍龔都,並殺之。(續)

top

夏惲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189年。
謝幕原由:於翠花樓內剁被為肉泥。
章回出處:第1回、第3回。
事略簡述:靈帝末,與眾中涓朋黨為亂,稱十常侍。後誅殺何進導袁紹、曹操復仇,於翠花樓內剁被為肉泥。(完)

top

孫乾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14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12回、第14回、第16回、第18 19回、第22回、第24回、第26~28回、第31回。
事略簡述:北海人,得陶謙所薦佐劉備主政徐州。
劉備因驅狼吞虎計討袁術,行前議請劉備定守城人。
見袁術興兵,議請劉備以唇齒相依之由求援呂布。
見呂布攻城愈急,提議棄城附曹操,再引曹軍破呂布,劉備聽其議。並先拜見曹操,得共識後再陪劉備與曹操面會。
劉備派孫乾守北門防呂布。見呂布破城趁隙逃脫,趕追劉備,建請劉備投曹操。後奉曹操命,攜金百兩賜獵戶劉安。
替劉備親送鄭玄書信與袁紹。
知曹操五路討伐劉備,與關羽至小沛報劉備,求袁紹以解圍為共識,由劉備修書、孫乾親送,請田豐引見袁紹。
徐州敗逃投效汝南黃巾賊劉辟。
關羽討汝南黃巾賊,營寨外以細作之名遭捕,與關羽相聚,報劉備投效袁紹一事,並以翌日詐敗以利關羽班師辭曹操。
受劉辟命結好袁紹,惟袁紹內部混亂,與劉備商議謀脫身之計。劉備往汝南投劉辟,令孫乾尋關羽。
奉關羽命入古城,要求張飛出迎二夫人,張飛卻引冰要殺關羽。
與關羽至汝南尋劉備不得,又親往河北袁紹處尋劉備。
於河北界首隻身入冀州見劉備,與簡雍共商脫身之計。
隨劉辟棄汝南逃往穰山。
建請劉備投效劉表,並請纓為說客,叱蔡瑁讒言,終得劉表認同。(續)

top

孫堅

生沒年代:公元155年至193年。
謝幕原由:身中石、箭,死於峴山之內。
章回出處:第2回、第5回、第6回、第7回。
事略簡述:吳郡富春縣人,乃孫武子之後。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史曰:「容貌不見,性闊達,好奇節」。
年十七,見海賊十餘人岸上分贓,揚聲大叫,東西指揮,賊以為官兵至,盡棄財物奔走。堅趕上,殺一賊。由是郡縣知名,薦為校尉。後會稽妖賊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孫堅與郡司馬招募勇士千餘人,會合州郡破之,斬許昌并其子許韶。刺史臧旻上表奏其功,除堅為鹽瀆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
黃巾寇起,率精兵一千五百餘人助朱雋,飛身刺黃巾賊趙弘,江湖鵲起。卒諡武烈皇帝。
時任烏程侯長沙太守。於諸侯盟會奮勇進兵汜水關討董卓。孫堅披爛銀鎧,裏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首戰告捷引兵至梁東屯住,惟袁術拒不出糧,自亂陣腳,夜遭華雄暗襲,與祖茂突圍,拽折鵲畫弓仍無傷華雄,只得棄弓縱馬而奔。幸得祖茂換孫堅頭上赤幘得以脫險。
袁紹見劉備三兄弟逼退呂布,遂令孫堅再次進兵,乃向袁術討扣糧之仇,袁術斬饞人方歸。後董卓遣李榷說媒,怒叱李榷,隨整兵入洛陽,惟董卓已縱火燒城奔長安,遂兵部眾救滅宮火,不意,於建章殿南井內,撈婦屍,項下錦囊藏傳國玉璽,得程普述玉璽來歷,孫堅暗藏。
後孫堅一與袁紹同鄉軍士,密報孫堅藏玉璽以求榮華,孫堅本拔劍欲殺求榮軍士,袁紹亦拔劍相向,後趁諸侯勸阻,拔營遁離。返途受劉表領兵截路,趁勢殺過界口,不料中伏,幸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得脫,折兵大半,奪路引兵回江東。
袁術向劉表借糧不成反結孫堅圍之,程普非議不為所用,差黃蓋安排戰船以利出征,並攜長子孫策闖蕩。鄧城之戰,一箭射中陳生面門,助程普衝陣破黃祖軍。後蔡瑁佈峴山,亦遭程普破陣。
所戰皆捷之際,帥旗受風橫斷,韓當之言不為所動,後見呂公突圍,輕敵,引三十餘騎追緝中伏,身中石、箭,腦漿迸流,人馬皆死於峴山之內;時年三十七。(完)

top

孫策

生沒年代:公元175年至200年。
謝幕原由:于吉陰魂不散致金瘡迸裂而死。
章回出處:第7回、第15回、第17~18回、第29回。
事略簡述:孫堅峴山中伏身亡,得程普守護脫困,知父亡屍首劫入敵寨,大哭。桓楷與劉表商議,以黃祖換孫堅屍,迎父靈至江東,葬曲阿,引軍屯江都。
父喪之後退居江南,後因陶謙與策母舅丹陽太守吳璟不和,策乃移母并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術甚愛之,常歎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因使為懷義校尉,惟術性傲踞,乃起出奔之念,得朱治與呂範計,抵璽救親為由出逃。
於歷陽遇舊識周瑜,並得周瑜薦得張昭、張紘二謀士,乃攻劉鯀,敗張英於牛渚,屯神兵嶺北,後夢光武帝,得張昭告之嶺南有廟,率親信祭拜,遇太史慈互有勝負。後於涇縣與周瑜計捉太史慈,並錦袍衣之奉若上賓,終得太史慈心,並立竿候影待太史慈歸,博得知人佳話。
隔日,親與劉鯀叫陣並周派瑜襲曲阿,劉鯀轉秣陵,聽張昭計暗夜襲營,大勝,後劉鯀取牛渚,棄攻秣陵轉討劉鯀,生擒劉鯀副將于糜挾死腋下,並大喝驚駭倫鯀副將樊能,致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
嚴白虎求王朗,孫策迎王朗並派周瑜與程普引軍後襲,大敗王朗,後聽叔父孫靜以襲查瀆之計引王朗與嚴白虎,收復江東。
拒袁術借兵後,忽曹操使至,拜為會稽太守,令起兵征討袁術。從張昭議,勸曹操南征與其前後呼應。
助曹操討張繡有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
建安四年,襲取廬江,敗劉勳,使虞翻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自此聲勢大振,乃遣張紘往許昌上表獻捷。曹操知孫策強盛,歎曰:「獅兒難與爭鋒也!」遂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婚。留張紘在許昌。
上表邀功求大司馬職不成生恨,常有襲許都之心。
以議事為由誘捕許貢進而殺之。
會獵於丹徒之西山,遭許貢家客三人謀刺,面頰中箭幸得程普馳援得以身免。
華陀徒治其病。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
宴袁紹使陳震,仙人于吉搶風采,命且囚於獄中。母亦勸解,乃出喚獄吏取于吉來問。原來獄吏皆敬信于吉,吉在獄中時,盡去其枷鎖;及策喚取,方帶枷鎖而出。痛責獄吏,仍將于吉械繫下獄。
後從呂範議,令于吉祈雨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臥於柴堆之上,大喝一聲,雲收雨住,復見太陽。見官民俱羅拜於水中,不顧衣服,乃勃然大怒,叱武士將于吉一刀斬頭落地。只見一道青氣,投東北去了。策命將其屍號令於市,以正妖妄之罪。
後見于吉登堂索命,昏倒於地,甦醒後奉母命至玉清觀祭拜,又見于吉,拔佩劍望于吉擲去,一人中劍而倒。眾視之,乃前日動手殺于吉之小卒,被劍砍入腦袋,七竅流血而死。
因于吉形銷骨毀,引鏡自照又見于吉,拍鏡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昏絕於地。夫人令扶入臥內。須臾甦醒,自歎曰:「吾不能復生矣!」隨召張昭等諸人,及弟孫權,至臥榻前,囑付後事。(完)

top

孫靜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7回、第15回。
事略簡述:孫堅弟,袁術結盟孫堅討劉表,率眾臣諫孫堅孫堅,勸退無功。
孫策叔父,獻襲查瀆引王朗與嚴白虎計,盡除王朗與嚴白虎之勢。(續)
替劉備親送鄭玄書信與袁紹。(續)

top

孫權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52年。
謝幕原由:
章回出處:第15回、第29回。
事略簡述:孫策平江東,孫權與周泰守宣城,遇賊竊發,幸周泰護孫權得脫。
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從諸葛瑾議,不與袁紹合謀。(續)

top

徐晃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27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13~14回、第19回、第24~26回、第30回、第32~33回。
事略簡述:楊奉部將,於華陰縣勤王一斧砍死崔勇。
李樂暗通李榷欲劫駕,徐晃出戰迎李樂,僅一合被砍於馬下。
楊奉攔曹操移駕,縱徐晃叫陣與許褚戰,不分勝負,受曹操部將滿寵遊說,以良禽擇木而居動搖心志,惟顧舊情,捨弒主求榮,僅率親信奔曹操。曹操移駕許都後,受封校尉。
力阻呂布攜女突圍,成。
宋憲開城降曹操,入城於南門擒陳宮。
曹操討劉備,房暗夜劫寨設八面埋伏,伏於東南。
為誘降關羽之左右伏兵。
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
與張遼戰文醜,文醜放箭襲張遼,二救張遼。
暗夜擊截韓猛,燒盡輜量。
張遼、許褚、徐晃、于禁四員引軍追擊袁紹。
黎陽戰汪昭,一刀斬汪昭於馬下。
南皮戰彭安,一刀砍死彭安。
從張遼迎戰冒頓,大勝。

top

袁尚

生沒年代:公元177年至207年。
謝幕原由:遭公孫康斬首獻曹操。
章回出處:第31~33回
事略簡述:袁紹三子。
母劉氏為袁紹後妻,生得形貌俊偉,紹甚愛之,因此留在身邊。
倉亭叫陣,持雙刀出戰,史渙迎戰,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史渙左目,墜馬而死。
倉亭兵敗,隨袁紹入冀州養傷。
見袁紹欲引兵抗曹操來犯,乃請纓代父上陣。
自斬史渙之後,自負其勇,不待袁譚等兵至,自引兵數萬出黎陽,張遼當先出馬,袁尚挺不三合大敗而走,急急引軍奔回冀州。袁紹聞袁尚敗回,又受了一驚,舊病復發,吐血數斗,昏倒在地。
母誅袁紹五寵妾,恐寵妾家屬為害,並收而殺之。
逢紀與審配二人立袁尚為大司馬將軍,領冀、青、幽、并四州牧。
郭圖要求審配與逢紀二人擇一同至袁譚軍旅,乃令二人拈鬮,拈著者便去。逢紀拈著,尚即命逢紀齎印緩,同郭圖赴袁譚軍中。後袁譚黎陽失利,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
從審配之議不願領兵馳援,逢紀因而遭斬且讓袁譚有降曹之心,終自領大軍來黎陽救譚,留審配並大將蘇由固守冀州。
聞袁譚邀宴,從審配之議,引兵五萬出城。袁譚兵敗奔平原。
袁譚二犯又敗,從審配議圍平原,三面圍城攻打。
知曹軍渡河,急急引軍還鄴,命呂曠、呂翔斷後。呂氏兄弟遭袁譚策反。
從審配之議,留審配與陳琳守冀州,使馬延、張顗二將為先鋒,連夜起兵攻打平原。
裡外夾擊之計為曹操識破,退往西山下寨,令人催取馬延、張顗軍來。惟二人已遭呂氏兄弟策反。
再三失利,只得遣豫州刺史陰夔至操營請降。曹操佯許之,卻連夜使張遼、徐晃去劫寨。盡棄印綬節鉞,衣甲輜重,望中山而逃。
知曹兵將至,料難迎敵,乃棄城引兵,星夜奔遼西,投烏桓去了;冒頓被張遼所斬轉投遼東。
袁氏兄弟商議投靠公孫康後,伺機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不料反中公孫康計,遭斬首。(完)

top

袁紹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02年。
謝幕原由:>聞袁尚敗回,舊病復發,吐血斗餘而死。
章回出處:第2回~第7回、第11回、第18回、第21~22回、第24~26回、第28回、第30~32回。
事略簡述: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姪。
何進遭中涓謀害不成,遂行反擊,袁紹挺身助何進,然何進耳軟,未信袁紹盡誅中涓之議,後議請袁紹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誅盡中涓以絕流言,何進聽其議;董卓亦趁勢入京。
張讓聞之,假何太后誘何進入宮,袁紹與曹操各選五百精兵交袁術列於青瑣門外,紹與操於殿外候,久候呼何進,然竟得何進首級,遂入宮誅宦。
後董卓二次欲廢帝,袁紹仗劍不平離席,董卓聽群臣議,不懲反獎,封渤海太守。
拔劍非議董卓廢帝,董卓欲誅,受眾謀士勸議,終棄嫌養名,封袁紹為渤海太守。見董卓欺天廢主,私修殺董卓密信予王允,以為內應,惟曹操行刺失敗。
知曹操伐董卓,引兵三萬相會,受各路諸侯封盟主,令袁術督糧草,差孫堅為先鋒,進兵汜水關。孫堅先勝後敗,雖得關羽力斬華雄,但引董卓誅叔袁隗,且增兵虎牢關,聽曹操議,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
袁紹見劉備三兄弟逼退呂布,遂令孫堅再次進兵,惹孫堅向袁術討扣糧之仇。後董卓遷都長安,屯入洛陽無意追擊,曹操怒曰:「豎子不足與謀!」語畢,逕自追董卓。後曹操討伐失利,會眾置酒勸慰,但無遠謀,遭曹操唾棄,且見諸侯盡散,拔離投關東。
後孫堅一與袁紹同鄉軍士,密報孫堅藏玉璽以求榮華,遂向孫堅索玉璽,但孫堅抵死不從,孫堅趁諸侯勸阻,趁隙拔營,乃修書劉表追緝孫堅。
自諸侯結盟離去,屯兵河內,糧草短缺皆由韓馥調送,引謀士逢紀覬覦,並從逢紀借公孫瓚之力入主冀州計,愚昧韓馥拱手稱臣;見勢摧枯拉朽,失信公孫瓚,並冒董卓軍士擊殺公孫瓚來使公孫越。
公孫瓚磐河叫陣,先勝後衰,先有趙雲救公孫瓚、破麴義軍、單騎謀刺,後有劉備三兄弟引兵馳援,當下魂飛天外,撥馬而逃。受趙雲狙殺雖兜鍪撲地,但呼:「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以陣士氣,豪氣異於平常。終得董卓說項,百里之外奉詔,與公孫瓚和解。
收容因遭李、郭之亂逃竄之呂布,然呂布常山大破張燕自得意滿、目中無人,袁紹難容暗起殺機,呂布聞風逃奔張揚。
討公孫瓚之舉,受曹操封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
破公孫瓚易京樓,盡收瓚軍。
得鄭玄書,召幕僚商議,從許攸、荀諶議:「討漢賊以扶王室。」馳援劉備;並從郭圖議令陳琳撰討檄。
至黎陽戰曹操,惟謀士內鬨,令袁紹心懷疑惑,對陣三月不思進兵。
憂幼子患疥瘡而絕命,無心出兵,以「倘有不如意,可來相投,吾自有相助之處。」供孫乾覆命。
袁譚報劉備來靠,親自引眾出鄴邵三十里迎接玄德。
受劉備慫恿興兵攻曹操。聞顏良為關羽所斬,憤怒之餘欲斬劉備。

聽從劉備詭辯責沮授,派自薦報顏良仇之文醜領十萬兵渡黃河追殺曹賊。
聞關羽又斬文醜,欲殺劉備洩恨,又遭劉備矯飾,再斥幕僚。
遣陳震為劉備送密函與關羽,乃退軍武陽,連營數十里,按兵不動。
劉備以同宗之誼以說劉表,袁紹從其議。
從簡雍監督劉備說劉表之議,郭圖識破詭計,惟袁紹不從。
見劉備脫逃大怒,後從郭圖所議,修書遣陳震為使,來會孫策共討曹操。
大舉興兵望官渡討曹操,大軍七十萬,東西南北,週圍安營,連絡九十餘里。首役,曹軍大敗,盡退至官渡。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
韓猛運糧遭截,從審配議重兵守烏巢。遣大將淳于瓊,督領部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引二萬人馬,守烏巢。那淳于瓊性剛好酒,軍士多畏之;既至烏巢,終日與諸將聚飲。
獲審配撰許攸濫收民間財物信,逐出許攸,致許攸轉投曹操。
沮授夜觀星象建請防備烏巢,位從其議終招禍害。
烏巢失火,從郭圖議劫曹營,遣張郃、高覽引軍五千,往官渡擊曹營;遣蔣奇領兵一萬,往救烏巢。
誤信曹操遣兵偽報蔣奇殺散曹兵,傾力馳援官渡。
聽信郭圖讒言,遣使急召張郃、高覽二人歸寨問罪;致二人倒戈。
曹操趁勢夾擊,袁軍俱無鬥志,四散奔走。袁紹披甲不迭,單衣幅巾上馬;幼子袁譚後隨。張遼、許褚、徐晃、于禁四員將,引軍追趕袁紹。紹急渡河,盡棄圖書車仗金帛,止引隨行八百餘騎而去。
官渡戰敗逃至黎陽北岸,蔣義渠出寨迎接,招諭離散之眾,將士私云若聽田豐言不得如此而大悔。
因逢紀謗言,又生殺田豐之意,遣使者齎寶劍先往冀州獄中殺田豐。田豐自刎。
返冀州無心理政,妻子劉氏勸立後嗣,幕僚各擁其主,難以決斷。
備三子一甥兵力,前至倉亭下寨力戰曹操。
中曹操十面埋伏計奮力衝突,得脫重圍。紹抱三子痛哭一場,不覺昏倒。眾人急救,紹口吐鮮血不止,歎曰:「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便教辛評、郭圖火急隨袁譚前往青州整頓,恐曹操犯境;令袁熙仍回幽州,高幹仍回并州,各去收拾人馬,以備調用。袁紹引袁尚等入冀州養病,令尚與審配、逢紀暫掌軍事。
聞曹操進兵官渡,欲領兵親征,袁尚請纓上陣。袁紹許之,遂使人往青州取袁譚,幽州取袁熙,并州取高幹,四路同破曹操。
聞袁尚敗回,舊病復發,吐血數斗,昏倒在地。劉夫人急請審配、逢紀,直至袁紹榻前,商議後事。但以手指而不能言。劉夫人曰:「尚可繼後嗣否?」紹點頭。審配便就榻前寫了遺囑。袁紹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斗餘而死。(完)

top

袁術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199年。
謝幕原由:坐於床上,大叫一聲,倒於地下,吐血斗餘而死。
章回出處:第3回、第4回、第5回、第6回、第7回、第14回、第16~17回、第19回、第21回。
事略簡述:何進進宮,奉兄命領精兵守青瑣門外。
曹操討董卓與之結盟,為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受兄命督糧草。孫堅首役告捷,聽下讒言憂孫堅鵲起乃不發糧,斷孫堅後路。
袁紹見劉備三兄弟逼退呂布,遂令孫堅再次進兵,但孫堅登門討扣糧之仇,惶恐,立斬饞人卸責。
見兄袁紹計奪冀州,強索千匹戰馬受拒,遂與兄交惡;後向劉表借糧二十萬又不得,暗與孫堅謀劉表,洩拒糧之恨。
袁術收容孫策,甚愛,惟性傲踞,孫策怨懟,以抵璽救親出逃,袁術得玉璽大喜,除借兵三千、馬五百匹,並封孫策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後不歸玉璽。
袁術中曹操驅狼吞虎計,遣上將紀靈發兵十萬討,兵敗,欲結呂布誅劉備,許以糧五萬斛,馬五百匹,金銀一萬兩,綵緞一千疋為酬,然藉劉備聞風逃,拒付。
聽楊大將議,派韓胤具粟二十萬斛贈呂布,再遣紀靈為大將,雷簿、陳蘭為副將,統兵數萬,進攻小沛。但呂布違約,無功而返。
地廣糧多,又有孫策所質玉璽,遂思僭稱帝號,主簿閻象駁謬論,仍獨斷為之。建號仲氏,立臺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后,立子為東宮。
遣韓胤向呂布說媒,遭呂布解赴許都,為曹操所斬,令張勳統領大軍二十餘萬,分七路征徐州。術自引軍三萬,使李豐、梁剛、樂就為催進使,接應七路之兵。
迎戰呂布大敗,敗逃又逢關羽攔路,倉皇奔淮南;欲向孫策借兵復仇遭譏,本欲伐之,長史楊大將力諫方止。
曹操來討會於壽春界口,大敗,從楊大將議留兵壽春拒戰以耗敵糧,自身引兵回淮南。
知呂布反覆,告知王楷與許汜,需呂布先送其女方出援手。
於淮南驕奢過度,不恤軍民,眾皆背反,欲歸袁紹,親送玉璽。
歸順袁紹途中,於徐州先遭劉備追擊,又受嵩山雷薄,陳蘭,劫去錢糧草料。欲回壽春,又被群盜所襲,只得住於江亭。止有一千餘眾,皆老弱之輩。
嫌飯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得蜜水?」術坐於床上,大叫一聲,倒於地下,吐血斗餘而死。(完)

top

袁隗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190年。
謝幕原由:被董卓派李榷與郭汜誅殺。
章回出處:第2回、第4回、第5回。
事略簡述:任太傅,袁紹叔,受袁紹拔劍非議董卓廢帝,後袁隗曲附董卓。
汜水關之役,華雄不敵關羽,董卓受李儒為免裡應外合,派李榷與郭汜誅殺全族。(完)

top

袁熙

生沒年代:公元176年至207年。
謝幕原由:遭公孫康斬首獻曹操。
章回出處:第31回、第33回
事略簡述:袁紹次子。
袁紹官渡戰敗回冀州,引兵六萬自幽州來,再戰曹操。
倉亭兵敗,為箭所傷。軍馬死亡殆盡。奉袁紹命回幽州防曹操來犯。
知曹兵將至,料難迎敵,乃棄城引兵,星夜奔遼西,投烏桓去了;冒頓被張遼所斬轉投遼東。
袁氏兄弟商議投靠公孫康後,伺機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不料反中公孫康計,遭斬首。(完)

top

袁譚

生沒年代:公元173年至205年。
謝幕原由:遭曹洪亂刀砍死。
章回出處:第24回、第31~33回。
事略簡述:任青州刺史,袁紹長子。見劉備投靠,差本州人馬,護送玄德至平原界口。
袁紹官渡戰敗回冀州,引兵五萬自青州來,再戰曹操。
聞父喪與郭圖、辛評商議。從郭圖議屯兵城外,觀其動靜。由郭圖親往察之。
黎陽不敵曹軍,遣人求救袁尚。袁尚與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
聞袁尚僅增兵五千且遭曹操劫殺,喚逢紀責罵。逢紀以親自作書乞袁尚親自來救回應。
見袁尚不願發兵,斬逢紀並釀降曹之心,此議遭袁尚細作竊聽,袁尚因而親援,終消降曹之心。
曹操退兵,不滿袁尚承父業,從郭圖議借飲宴謀殺袁尚;遭審配識破,兵敗奔平原。後令岑璧為將,領兵前來。又敗。
袁尚退兵,追擊遇呂氏兄弟夾擊,以昔日對待不薄策反。
降曹操,曹操以女許配與袁譚。
從郭圖議,私刻將軍印二枚與呂氏兄弟,不料呂氏兄弟出賣,引殺身禍。
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聞袁尚敗走中山,乃統軍攻之。尚無心於戰鬥,逕奔幽州投袁熙。拒絕曹操召喚,令曹操馳書絕其婚,自統大軍征之,直抵平原。
聞曹操親征,求援劉表遭拒,與曹操戰於南皮。
與曹操交戰,亂軍中遭曹洪亂刀砍死。曹操下令將袁譚首級號令,敢有哭者斬。頭挂北門外。

top

馬超

生沒年代:公元176年至222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10回。
事略簡述: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
年十七與父同討董卓四寇,首戰王方,戰不到數合,一鎗刺王方於馬下,見李蒙追趕,卻故意俄延,待兩馬相並,輕舒猿臂,生擒李蒙。後因,後因糧草俱乏且內應又洩,力退張濟助父敗走。(續) (續)

top

馬延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年。
謝幕原由:
章回出處:第32~33回。
事略簡述:為袁尚討袁譚先鋒;聞曹操圍冀州,建請袁尚取小路,從西山出滏水口劫曹營解圍,袁尚從之。
受呂氏兄弟招安降曹操。
奉命攻幽州討袁熙。(續)

top

top

馬騰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12年。
謝幕原由:待補。
章回出處:第5回、第10回、第20回。
事略簡述:曹操討董卓與之結盟,第十三鎮,西涼太守。
年時為西涼太守,與朝中要臣共議誅賊,受封征西將軍,先勝李蒙與王方於城外,後因糧草俱乏且內應又洩,敗走。
夜訪董承遭拒大肆咆哮,董承知其為田獵事憤慨,立邀馬騰共謀,並薦劉備共議。(續)

top

高順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199年。
謝幕原由:白門樓上遭曹操斬。。
章回出處:第11~12回、第14回、第16~19回。
事略簡述:受命屯守西寨誘殺曹操。
濮陽城詐降之役與侯成守南門掩殺曹操軍。
濟郡密林襲曹操敗逃後,與陳宮護呂布妻小離城。
隨呂布夜襲徐州城。後率五萬兵與紀靈圍劉備,劉備撤,向紀靈索物不成。
呂布圍小沛,劉備棄城附曹操後,奉命守小沛城。
引一軍進小沛,敵橋蕤。
奉命與張遼取沛城,攻玄德。
與夏侯惇交戰失利,得曹性援助脫身並反攻得勝,引軍回擊玄德。
與張遼於小沛城外戰關羽,大勝,與張遼守小沛城。
宋憲開城降曹操,受困於水患,遭曹操軍生擒,白門樓上遭曹操斬。(完)

top

高幹

生沒年代:公元年至206年。
謝幕原由:被都尉王琰所殺。
章回出處:第31回、第33回。
事略簡述:倉亭兵敗,為箭所傷。奉袁紹命回並州防曹操來犯。
曹操征討,守住壺口關抗曹軍。
中呂氏兄弟計往投單于。遭左賢王所拒。欲轉投劉表。行至上潞,被都尉王琰所殺,將頭解送曹操。(完)

top

高覽

生沒年代:公元180年至220年。
謝幕原由:趙雲一槍刺死。
章回出處:第30~31回。
事略簡述:烏巢失火,奉命與高覽劫曹營,遭四路夾擊,敗逃。
聽從郭圖密使袁紹殺意,乃殺袁紹專使,邀張郃投曹操,受封偏將軍東萊侯。
與張郃夾擊敗逃之劉備;將劉辟砍死於馬下,卻遭趙雲一槍刺死。(完)

top

姓氏筆劃十劃………

夏侯惇【字元讓】

夏侯淵【字妙才】

夏惲【】

孫乾【字公祐】

孫堅【字文臺】

孫策【伯符】

孫靜【字幼台】

孫權【字仲謀】

徐晃【字公明】

袁尚【字顯甫】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袁隗【字次陽】

袁熙【字顯奕】

袁譚【字顯思】

馬超【字孟起】

馬延【】

馬騰【字壽成】

高順【】

高幹【字元才】

高覽【】




其它頁連結
( 創作小說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wshin6&aid=497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