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法審視下的外道」
2022/02/09 22:58:07瀏覽92|回應0|推薦0
「正法審視下的外道」

請檢視下文
“萬教歸宗,言有宗.事有君。
金剛論云: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好心二字,為弟子解說。曰,好心二字,須是參求明師口訣,正法方便,得好也好。若不參求明師,不得正法,亦是入輪回,作四生六道,牛馬豬羊禽獸,亦是心不好也。”(出自五部六冊,明,羅清著)

~~~五部六冊非佛經~~~~~
請看李炳南老居士開示

...
再說佛的經典,皆必須記明記錄之人,說經之時,何人所說,在某處所說,聽眾某某,以作證據。非如他教之經,是天上降下來的,或是神在乩盤上寫出來的,這些事自可看作神話,佛家是反對這種方式的。知道佛經這樣注重考據,就明白「五部六冊」不是佛經,查真的佛經,自梁武帝於華林園總集釋經,凡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選經目錄,唐時有開元釋經錄,其後宋、元、明、清、日本、高麗都有經藏集刻,至今合約八千餘卷,在此大藏內,遍查也見不到「五部六冊」之名,是真是假,不辯自明。

諸位要再明了,超出輪迴,證取涅槃,不生不滅,這是佛家獨得之奇,他教皆不能證得。這等大事業,使他成就,只有一條道路,實無二法三法,若有二法三法,定是錯路。況且「五部六冊」把佛經改的七顛八倒,要認他作真正佛經,那就是不認貨了。更去依靠他的說法修持,那就是盲修瞎煉!想要證道,除非驢年。或問你為甚說的這樣嚴重呢?話又說回來了,凡事謬以毫釐,差之千里,經訓因地不真,果招紆曲。佛度眾生,總希成就,在初步入門之時,就須定準方針不使謬差。

凡是真的佛教徒,初步入門,是受三皈依,其中的戒條是:自皈依佛盡形壽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盡形壽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盡形壽不再皈依邪眾為師。此名翻邪之皈,受五戒菩薩戒,均得重受。出家眾即受比丘戒,仍得重受。不問大小寺廟叢林,每晚課畢,又必念三皈依一遍,可想此事之重要。佛知眾生邪執太固,所以時時加以警惕,就是教人莫走錯路,知道這一點,自然明白佛教自是佛教,龍華先天金幢等自是龍華先天金幢等。

佛早已知道,後來非佛教的外道,要拆取佛經,顛倒黑白。恐怕眾生辨別不清,在各經中又說了許多比喻。如猴王井底撈月,盜竊王衣等,教人不要誤信。小經如《法句比喻經》、《賢愚因緣經》等,這類的載記尤多。佛為救度眾生,慈悲眾生,可算是費盡了苦心。
.........,.................................
文章一開始審視此段出自“五部六冊”,是明朝羅清所作,非佛經典
羅清可視為修佛修成外道的類型
 以下請看高僧大德開示
.......摩訶止觀卷十,智顗將外道分為三類:佛法外之外道,附佛法之外道,學佛法成外道。
所謂附佛外道,大體有以下幾個特徵,仁者若能多閱讀佛典,親近三寶,自己將很容易就能判斷邪正:

一、宗教狂熱,自命聖人,個人崇拜。

二、師承不明,假附他宗。

三、自揚己德,謗毀他師,裝點禪相。

四、雜以神、鬼通,迷惑大眾。

五、無有戒律,貪圖利養、女色,三毒熾盛。

六、強調世俗利益,缺乏出離心。

七、邪解經論,教理錯亂,自創教典,雜以外道(氣功之類屬之)。

八、修無次第,大違傳統。

當然,光憑以上幾點原則,有時仍不 一定能「完全」判別附佛外道,尤其有一些道場或組織,他們也資源、事業龐大,信眾、徒弟眾多,政經、媒體關係很好,甚至很有「名氣」等等。就思想上看,他們或許還稱得上「佛教的」,但在行事作風上,似乎加了很多「方便」法門,總給人感到與傳統「不太一樣」(傳統對佛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怪怪的」。 對於這類的情形,我們或許還不能稱之為「外道」,但他們將俗化佛教,混淆世人對純正(依於戒律及三法印為標準)佛法的認知則是肯定的。就長遠的立場上看,這樣的做法終究有損佛法的長久住世(這正是所謂的「末法」),一個正信而不貪圖近利(不究竟,增長貪心及投機心理)的佛弟子,最好亦選擇遠離。......

結語
日出冰銷,正法炬下外道無所遁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myk168898&aid=1716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