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章分享 : 這才叫開放
2014/04/24 22:43:30瀏覽75|回應0|推薦0

快速復甦的力道

英國:這才叫開放

作者:高宜凡 │ 攝影:蘇義傑
出處:2014年4月號《遠見雜誌》 第334期 瀏覽數:25,600+

一個國家敢讓外資掌握自己的水、電、天然氣?看似古老又保守的英國,就有如此大膽開放的政策!大家或許不知道,這個歐陸邊上的國家,像巨大吸金石,吸引許多外資,俄國、卡達、印度、杜拜,當然還有中國,及最引人注目的華人首富李嘉誠。令人詑異的是,這些外資竟然可以投資重要的國家基礎建設。他們的政策思惟是什麼?曾經的「日不落國」,經歷多次景氣衰退後,為何擁有快速復甦的力道與彈性?

字級:
 
 3  891  43

     2014年初,飄著大雪的瑞士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正熱鬧舉辦。

     「印度資金救了Jaguar Land Rover汽車,中國的投資也進入英國,這些都令我感到驕傲,」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台上大聲疾呼:「現在,英國正向世界敞開雙臂,歡迎各國投資!」這番話,清楚說明了英國拚經濟的政策方向。而無畏的開放態度,也讓英國此刻領先歐洲其他各國,率先走出低潮。

     關於英國的消息,台灣人最近聽過的新聞,可能是泰晤士河淹大水的天災。但你或許不知道,英國境內還有種比大水更誇張、更兇猛的東西,就是「外來資金」。

     過去幾年來,可能多數台灣人沒注意到,英國已是外資最愛去處之一。這兩年來,來自新興國家的資金更比洪水還兇猛,不斷搶灘、大肆併購,光是來自中國與香港的資金,就幾乎淹沒倫敦。


外資搶進 倫敦錢淹腳目

     今年3月份,「華人首富」李嘉誠公開表示,歐洲市場已在復甦中。若要投資,他將選擇稅率較低、而且法治健全的英國。

     事實上,李嘉誠早就用行動證明他的論點。旗下長江實業等事業體,自2010年起便大舉買進英國的水、電、天然氣等能源事業。如今已掌控全英約25%的天然氣及28%的電力輸配業務。不管你在倫敦坐火車、搭地鐵、或趕飛機,都得用到李嘉誠掌管的基礎設施與能源服務。光李嘉誠一人就有如此可觀投資,何況滿手錢、卻無處去的中國資金。

     去年底短短兩個月內,英國從首相卡麥隆、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到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紛紛先後拜訪中國,大舉招商、引資,堪稱是目前最歡迎中資的已開發國家。

     來到倫敦最精華的金融城,一定會被一座充滿機械主義風格、鋼構紋理外露的怪異建築吸引目光,那是1986年落成的勞合社大樓(Lloyd''s Building),是常吸引觀光客駐足的地標。但2013年中,勞合社大樓的擁有權從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悄悄轉給中國第二大壽險業「平安保險」。


中資買電廠 英國可能被中國「關燈」!

     這已不是中資第一次買英國了,再前一年,規模超過4000億英鎊的中國主權基金(China Investment Corp),便以2.5億英鎊收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倫敦總部大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myk168898&aid=1277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