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UDN 電子報內容分享: 掌握人生解釋權 從逆境向前「逆進」
2014/04/17 23:23:40瀏覽171|回應0|推薦0
掌握人生解釋權 從逆境向前「逆進」
人生不只IQ、EQ,還要有AQ,也就是克服逆境的能力。當逆境來臨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如何看待與詮釋,以及是否能做個「責任者」而非「受害者」。
AQ:衝破逆境的強者思考
撰文◎羅梅英
李飛彤:面對逆境時,不要抱持受害者心態,要當個責任者。
  遇到不如意時,為什麼有人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突破難關,開創新局面?其中最大關鍵就是面對、處理逆境的能力。

  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提出「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理論,也就是克服逆境的能力指數,通常愈能沉著應對逆境的人,工作和人生的表現就愈好,「AQ是相當準確的成功指標。」

高AQ者的核心素質

  保羅‧史托茲在《工作AQ》書中指出,一個人面對逆境時,AQ指數的高低,取決於4個面向:C控制(Control)、O擁有(Ownership)、R範圍(Reach)、E持續(Endurance)。

  AQ高的人面對挫折時,會找出方法改變情況(控制),扛起改善的責任(擁有),知道逆境是有限的(範圍),不久就會雨過天青(持續)。相反的,AQ低的人,則認為「逆境會一直持續下去,會破壞我所做的一切,而這都是我的錯。」

 1.控制

  所謂控制的定義是:「你自覺有辦法扭轉情勢,而且能掌控你自己對逆境的反應。」高AQ的人,就算無力控制情勢,也能掌控自己對逆境的反應,不會自暴自棄。

 2.擁有

  擁有和控制相輔相成,也就是你在面對逆境時,是否願意承擔更多責任。

 3.範圍

  範圍和期限,是你對逆境大小規模的界定,保羅‧史托茲說,「若是一遇到逆境,你就覺得大難臨頭了,會讓逆境更加不可收拾。」

 4.持續

  AQ低的人覺得逆境漫長無止境,AQ高的人卻能看到「明天之後」的希望,不會讓逆境的打擊時間拉得無限長。

逆境的「對立面」是機會

  《挫折的力量:衝破逆境的關鍵思考》作者亞當.傑克遜(Adam J. Jackson)指出,每個困境背後都藏有一個機會,他稱之為「對立面」(Flipside),也就是「福禍相倚,因禍得福」的意思。許多研究都證實,「當人生面臨最大的逆境時,往往也會同時產生相對的、最大的契機。」

  拉丁歌王胡立歐,原本夢想成為職業足球員,並且和皇家馬德里隊簽約,擔任守門員。沒想到他發生嚴重車禍、身受重傷,沒法再踢球。在他住院18個月期間,只有靠著唱歌、譜曲來紓解心情,出院後他參加歌唱比賽並出了唱片,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

  以胡立歐的例子來看,出車禍是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將原有夢想完全打碎,但卻意外為他帶來契機,創造更大的成就。

重點不是發生什麼,而是如何看待

  如何才能將逆境轉化為契機?關鍵不在於所發生的事情,而是你面對問題的態度。

  正向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說,樂觀者與悲觀者會用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成功與失敗。樂觀者面對失敗,會視為學習的機會與暫時的挫折;悲觀者則歸咎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注定會失敗;當必須再次嘗試時,他們「早就知道」一定不會成功,所以根本不想再試一次。

  亞當.傑克遜說,樂觀主義者總是抱著「會有好事發生」的想法,悲觀主義者則傾向預期「會有壞事降臨」。兩者面對的逆境相同,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對結果的預期和對未來的信心,但這小小的相異之處,卻大大的主宰我們未來的人生。

別問「為何倒楣事發生在我身上?」

  逆境降臨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追問:「為什麼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一切?」

  但是問這些問題無濟於事,《挫折的力量:衝破逆境的關鍵思考》書中強調,「當我們面對挫折時,千萬不要只沉溺於所失去的,而是要去看未來的可能所得,想想可能性在哪。」因此不妨反問自己一些正面、具激勵性的問題,例如:

 ‧發生這件事情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件事情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我可以從這件事情中學到什麼?

 ‧如何用我從這次經驗裡學到的東西來幫助別人?

 ‧當下我該怎麼把逆勢扭轉為優勢?

負面處境,正面「再造」

  知名講師、ACMC國際註冊教練李飛彤,2008年創業舉辦第一場大型活動,沒想到卻發生金融海嘯。當時可容納千人的場地和講師都已敲定,而且票價高達6,000至8,000元,所有人都跟他說「不可能」。但他動員所有資源,最後票不僅賣了9成,而且爭取到3個贊助商。「如果你一開始就說不可能,就真的不可能成功,」李飛彤說。

  壞事不全然皆壞,端看你怎麼看待。全球最知名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成功,來自於公司破產,他情緒徹底崩潰,苦思要如何破局而出。他的名言是:「當我覺得真的跌到人生谷底時,我的好運才來。」

  亞當.傑克遜認為,用積極的目光「再造」現況,往往會發現事情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好。例如可將失業的現況,再造為「這是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的好機會」,把死棋下成活棋。

對事情的「解釋權」操之在己

  不管什麼事情,你都可以賦予它正面積極的解釋,這是轉失為得、反敗為勝的關鍵。

  富邦人壽富鴻通訊處業務經理楊美娟從業17年來,連續14年拿下公司年度冠軍,只花了9年就取得MDRT(百萬圓桌協會)終身會員資格,立下別人難以突破的「楊美娟障礙」。

  入行第一年她堅持不找原有人脈,從零開始、陌生拜訪開發新客戶,每天打100通電話。許多人受不了被掛電話的挫折,楊美娟卻認為「被拒絕99次,代表你有1次成交的機會。」

  楊美娟看得很長遠,預先為未來帶新人做準備,把任何一次拒絕都當成寶貴經驗的累積,可以傳承給年輕後輩。她歸納發現,打100通電話平均90個會拒絕、10個願意聊、5個可約訪、2個能跟催,提供新人一套可參考的數據化系統。

  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結果也大相逕庭。有一次楊美娟拜訪客戶,老闆娘不停地在旁懷疑楊美娟是在騙錢,她一度想乾脆放棄算了。繼而心念一轉,告訴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更要證明自己的專業價值才行,最後順利贏得客戶的信任。

變身為責任者、瞭望者及轉換者

  人生充滿各種挑戰,要如何化逆境為「逆進」?李飛彤建議,若能扮演好「責任者」、「瞭望者」、「轉換者」這3種角色,就可強化回應逆境的能力。

 ‧責任者》丟掉受害者心態

  AQ低的人遇到挫折,喜歡怪東怪西,「都是你害我…」、「為什麼別人老是找我麻煩」,心態像是「受害者」,這對於解決問題完全無濟於事。

  李飛彤年輕時做廣播節目,自掏腰包製作3,000多套有聲書,不料開賣之前合夥人臨時抽腿,只剩他一個人,當時他窮到戶頭只剩1,000多元,且年關將屆,壓力大得讓他喘不過氣。但他沒有怨天尤人,選擇積極面對、處理問題,靠著狂接保險公司通訊處的早會演講,下午自己送貨及約訪行程,最後順利還清所有貨款,還小有盈餘。李飛彤回想起來,那個過程非常美好,也體驗到「沒有什麼關是過不了的」。

  李飛彤說,「與其當受害者,不如當個責任者,」把解決問題的責任扛起來,就會衍生出很多新的機會,你也會發現自己竟有這些本領能耐。

 ‧瞭望者》看長多不看短空

  瞭望者的特色是看得夠遠、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可以讓你更勇於承擔責任,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為何而堅持,再大的挫折也甘之如飴。

 ‧轉換者》看到背面的風景

  李飛彤認為,在負面的環境裡,不難找到100種藉口,合理化自己的失敗,這對AQ完全有害無益。處在逆境時,不妨試著跳脫出來,將眼光拉高,360度繞一圈,你就能看到背面的風景。

  李飛彤建議,可藉由「自問」,引導自己轉念,看到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在台上講課時,看到學員露出不認同的表情,你可以問自己:「他不認同你,是否能帶來正面作用?」例如促使你再多累積一點講課經驗、去發現更多新個案,這樣就能跳脫沮喪感。

訓練自己「做不好就重來」

  AQ是需要磨難淬煉的,李飛彤有時會刻意練習「做不好就重來」的過程,以培養耐挫度。

  早年他做廣播節目助理時,負責剪接帶子,但受限於機器設備,剪出來的播出帶總是會聽見接點的聲音,令他深感挫折。有一次他下狠心,足足花了6小時,將40分鐘母帶不斷細剪,終於剪出完全零接點的1.5分鐘播出帶,克服困難的感覺非常美好。

  逆境來,人生是進或退?只要能發揮高AQ、看出對立面的契機,就有機會成功「逆進」!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2月號(45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海外打工 科技人打成旅遊新貴
蕭世華原本只是想出國學英文,沒想到從旅行中玩出熱情,許多人慕名請他規劃行程並擔任伴遊,回台後不當科技新貴,在旅行社拚出一片天。...[繼續閱讀]
當國際志工 認識地球另一面
海外志工不是一般旅行,不但要自掏腰包,而且沒機會讓你到處遊歷,也沒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當你知道要打地鋪、蹲茅坑,還依舊會熱情滿溢嗎?...[繼續閱讀]
菁英學院免費培訓課程
  您想領先同儕開創精彩涯舞台、夢想成真變身即戰職場新秀嗎?參加Career菁英學院免費培訓課程,幫助您增進職場軟實力,推薦至知名企業實習、工讀,提前感受職場文化,在職涯的路上盡情揮灑、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招生對象:全國大專院校大三升大四、碩一升碩二、應屆畢業同學,預定培訓30名

◆報名日期:2014/03/08起~2014/4/16截止...[學院介紹]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myk168898&aid=1259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