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份氣,一份生命的能量,一份本
2006/05/09 13:44:35瀏覽662|回應12|推薦40

活著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只要還在呼吸,身體裡的氣都在運行著,它的速度、活動力的旺盛,扮演著運輸的功能,在身體的每一個層面、每一個角落,在皮、脈、肌、筋、骨之間穿梭往來,所以在一個健康最佳狀態來說身體裡的氣場分佈的均衡、密度強、活動力旺盛,應該是---不易生病也不易被傳染疾病,即使生病在就醫或調養之後恢復能力也相當快!!

**

自己身體裡的氣,怎麼會乖乖的待在自己的身體裡呢?   怎麼不會四散到空間去呢? 也會!  在不同的影響中就會有這些變化,例如有摔跌碰撞,或是有錯誤的思想觀念心態行為;自己的氣能夠凝聚在自己的身體裡,是因為氣含有自己生命的能量,能量是一種磁,有黏性的;所以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在人體範圍皮膚之內,支撐著身體每一時、每一刻,是不是頭腦清醒!  很有精神!  氣色紅潤!  身體的代謝進出正常!

大自然的運行中,人體內也有生理時鐘,所以規律的作息以及維護身體健康種種條件,也照顧著自己生命能量,有基本上的呵護!

**

每個人的氣都是自身的代表,它比指紋更獨特,因為生命的能量囊括了一個人的全部,這個全部是非常完全的,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健康,他的氣裡面就有病氣,如果他有接觸某種宗教,他的氣裡面就有那個宗教的氣、排不出體外的種種雜氣和電磁波;因為是一個人生命的能量,所以氣之中也包含了這個人好與壞的個性、脾氣、因果能量;這些是個人的本來所有,所以它存在個人的生命能量之中!!

**

在現代二十一世紀的環境之中,科技文明與一切的快速之下,科技文明帶來資訊與享受便利,也產生了許多污染與環境的被破壞,更增加許多人體難以負荷的物質與狀態,因此人的身體也需要升級版,以因應成為一個現代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但是因為人無法像一個電器用品,充電或插上插座就可以淨化恢復而繼續使用,所以需要有一個好的鍛練方法,自己幫助自己養護身體健康、淨化身體,這是最單純又安全的方式!

**

自己的身體機能擁有養護身體健康的功能,能力是自己的,能夠"操之在我",若是每每需要靠別人來幫忙,自己的身體始終是會處在弱的狀態,而無法建立起自己的養生條件,當面臨環境中一個大的破壞力或是傳染病,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所以每個人都該有健康上的自保之道,建立起自己身體健康維護能力〈另外就是,我們多半不會願意隨意的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舌吻或體液交流嘛!!  要自己靠自己鍛鍊才不會造成被別人污染自己的氣或是污染別人的氣或是相互交叉污染的狀況,氣的交流可是交的更深入而複雜,甚至日後帶來健康上的危機,這些外來的氣磁並不會自動被身體排出體外,量的累積到後來就會有影響力,你不會知道那一次會是那根壓塌駱駝背的草,讓你變的衰弱而產生不明原因的病痛!!

先撇開污染的複雜問題,如果說一直依賴著強者,弱者永遠都是弱者,本來是強者到後來也會漸漸衰弱,所以說這不是幫助人的好方法,才說這不是行「善」的好方法!  無論自己的氣多麼強盛,本的能量有多厚實,都禁不住.... ,意思好比說,不論你開幾家銀行,也供不起別人無限制的製造你的呆帳。

我的練功方式是靠平衡的功架、連貫的力勁和丹田吐納,就是針對身體健康的鍛鍊這麼單純,沒有冥想、不用意念、咒語、真言或神明的名號...,這些都已超過氣功的範圍;其實天賦與人體內本來就有氣的軌道,只是需要人去鍛鍊它通暢,使體內氣場分布均衡、活躍,而達到自我淨化、養生的功能。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anthatsai&aid=26736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龍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錯~ 沒錯~~~
2006/05/10 04:15

現代人常一肚子鳥氣.....連帶地損傷了生命的能量.....

做人呀~ 還是要看開一些, 自己好好養氣比較重要啦!


cea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多半不會願意
2006/05/09 15:56

隨意的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舌吻或體液交流嘛!! …吼:小莎莎有點限制級唷…

原本人家一本正經在看文…忽然…哈哈:…算了…不鬧妳了…不然下次妳又不敢寫了…

老實說…這文真的好看…對我們而言都是一門好課程好學問…也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氣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們一毛錢都不必花就能上這麼好的課…真的好謝謝小莎莎唷…妳真好…愛妳唷…老師師…^0^

這樣講幾句我就覺得氣血循環超好…哈哈哈…沒辦法…還是忍不住要逗妳…呵呵…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