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物流自動化與國際標準應用
2005/11/16 11:56:23瀏覽571|回應0|推薦0

所謂物流」,是一在流通過程中透過管理程序有效結合倉儲、裝卸、流通加工、包裝、運輸、資訊等相關物流機能

台灣物流業的發展與自動化應用應該可以說有幾個關鍵時間點 

民國80年以前

物流觀念引進物流業本為各地為政的封閉性市場迫於企業需求演化為開放式市場

市場的開放蘊意著競爭的開始,流通業者開始尋求競爭對策,而傳統物流業者也開始投資於物流的自動化

自動化應用

部分物流業自行撰寫MIS系統,如庫存系統

面臨問題點

傳統物流業者對物流」觀念不清楚,加上當時的物流業老闆本身的資訊能力有限,自動化程度不高

民國80-85年80年度由商業司主導的商業自動化計劃啟動,匯總了產、官、學、研共同推動基礎建設,商策會亦參與本計劃,成功推動條碼等成為產業標準,該計劃同時建立了示範性VAN系統,改善零售業與相關物流業的經營環境

自動化應用

示範性VAN系統成就了僑泰、捷盟等示範性物流中心,引入揀貨分貨系統倉儲管理系統

面臨問題點

惟零售業的EDI成封閉式獨立系統,物流業者對每個委託業務還是必須獨立作業,資訊化程度不足

民國85-90年量販店等零售業者大行其道88年經濟部QR/ECR委員會更加強流通業者凝聚力,物流業被迫加強自身的資訊服務與商品處理能力

自動化應用

舖貨品項的增加與3PL的快速成長,加速專業化物流服務,引入即時商訊系統、物流應用系統等

面臨問題點

多數物流業者在業務系統與文件規格上無完整的電子化與文件格式統一化,且無一準的運作模式

民國90年以後物流戰國時代因3PL物流業者家數眾多與全球運籌加速物流業者為強化本身競爭力,必須提昇本身企業績效92年行政院全球商業鏈整合及物流運籌e計劃」,物流D計劃受人注目

根據美國IDC調查公司預測,全球物流委外服務市場將從2002年的1,558億美元成長到2007年的2,765億美元;2005年的亞洲國家(日本除外)在全球運籌服務(包括陸、海、空運等)的需求量上也將高達290億美元。

目前台灣物流業在國際標準的應用

 

台灣的物流因應台灣於國際貿易的必須性與擴張性在全球運籌上被企業所評選的考慮點不再只是商品處理(Merchandising)與配銷能力資訊(information)服務能力已被提升到第一位

目前,物流業在商品處理(Merchandising)與配銷已經很清楚要能提高效率,先決前提就是要適用國際標準化,因為透過有效導入全球化或區域標準來減少不具附加價值的流程,以更低的成本代價、連結全球或區域或國家的努力去促進更廣、無國界的交易。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931022&aid=10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