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6 07:39:39瀏覽20|回應0|推薦0 | |
黃齊元指出,經歷投資中小型銀行的不良經驗後,現在外資不會對「現有的」銀行有興趣,本地近40家銀行要積極「自我尋覓良緣」,尤其是經營及獲利排名的後段班,更要加速整併,朝向10家的最佳市場規模,「否則會愈來愈難賣」,買主從一線金控已淪到二線金控,若本土金控整併在今年順利倡議並
發酵,加上金融科技大量取代實體通路等新趨勢,後段小銀行根本無法確保未來還有出售的價值! 一度鍾情台灣銀行業、連續買了3家的國際私募基金(PE)業,近5年,看台灣市場的併購商機 ,銀行業方面完全「只出不進」,保險業部份則抱持「隔岸觀火」態度,看著一線金控吞下不得不買的保險部位,至於證券業,則資金規模小到不想出手。 黃齊元分析,現在金融整併是「國內金控主場」,更 重要的是「公公併」要快點有實績,若小英政府有意把台灣金融業推向國際,國際PE業樂見的是「金控整併」儘也在台灣發生。 「結束了,外資PE不會進來了!」,藍濤亞 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一句話打死了國際PE看台灣金融併購的近況。 2007年雙卡風暴造成的問題銀行,凱雷、隆力集團及SAC 3家國際PE業,在台灣融資一大半、入資大眾銀行、萬泰銀行及安泰銀行,即使各PE業者延攬國際專家進入積極為3家銀行翻身,首先要讓財務條件由黑翻紅,身強體健、外表優雅下,才容易賣個好價錢。事實上,2014 年7月凱雷出售大眾銀行持股,3家在台投資的PE業才開始邁出退場行動的第一步。黃齊元透露,PE業賣的很辛苦,估算凱雷╱大眾案例也頂多以成本價出售給元大金,現在獨留SAC仍守著安泰銀,合夥本地股東完全無意買回。 工商時報【陳碧芬╱專題報導】 國際PE業不再壓寶台灣金融業的併購,連原本承受本地問題銀行的外商銀行,也開始調整台灣的資產配置,不屬於集團策略的項目一概出售,找上詢問本地金控業接手的意願,消息傳到市場上,成了捕風捉影的「外銀準備撒出台灣」。外銀主管 小額貸款 推薦 說,如果台灣市場被政府政策綁死,市場發展潛力被亞洲其他市場超越,國際總部自然會放棄台灣市場,「屆時只能找本地金控業『青菜』買走」。
6CAF1CFD9CF0385B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