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2 15:49:07瀏覽29|回應0|推薦0 | |
冬季,當樹葉轉黃,落雪覆蓋了大地,人們自然而然地尋求溫暖的庇護。在這季節,霜花點綴窗戶,呼出的氣都成為白霧,只想找個地方窩著,感受熱度。此時,什麼能比一碗熱騰騰的食物更能打破這寒冷的束縛呢?每一口滋潤的湯液、每一片軟嫩的肉都是對這寒冷的最佳回擊。而談到冬日的熱湯,怎能不提及歷史悠久的胡椒鴨和羊肉爐? 胡椒鴨,這道菜源自於中國的傳統料理,主打的就是那強烈的胡椒香氣,給人一種深入骨髓的暖。而羊肉爐則是源於北方的草原文化,那獨特的羊肉香與各種藥材煮熬的湯底,早已是冬季的經典選擇。這兩道菜各有千秋,但都是冬日暖胃的絕佳之選。今天,讓我們透過小玉的味蕾,來細細品味這兩道冬季美食的魅力。 踏輕胡椒鴨的魅力踏輕胡椒鴨的製作方式胡椒鴨,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料理。它的烹飪過程彷彿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藝術表演。首先,選擇的鴨肉必須是肉質鮮嫩,肥瘦適中的,因此特別選擇特選1.6-1.8KG的土番鴨,保留飽滿鴨身,整隻不剁保留鴨肉的鴨油的原汁精華。 在清洗乾淨後,加入大量的沙勞越白胡椒粒進行醃製,去腥提味,讓鴨肉充分吸收胡椒的香氣,並且在用臺灣的溫體豬肚。再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鴨肉更顯嫩滑,胡椒的香氣也更加濃郁。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鮮明的胡椒味,給人一種從嘴巴到胃,再到整個身體的暖意。 小玉吃踏輕胡椒鴨的心得分享小玉我非常愛吃鍋物,最喜歡加入許多配料,用看的就暖入心扉啊!!!!! 鴨肉也煮得恰到好處,整體味道相得益彰,肉質的嫩滑和胡椒的暖胃效果,當下吃當下有感覺,尤其臺灣秋冬兩個分明的季節,暖暖胃真是下班一大享受啊,能夠品嚐到如此美味又有暖胃效果的料理,真的是一種幸福。 而且踏輕除了胡椒鴨這個口味,也有蝦黃厚薑母鴨,黑胡椒洋蔥鴨,麻辣開胃鴨等不同口味的產品,讓冬天食補多了許多選擇。 知名網紅也是超推薦踏輕胡椒鴨 |
踏青胡椒鴨VS丸張羊肉爐推薦評價當我們談到傳統美食,很多人會想起耗時且複雜的製作過程,而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這樣的烹飪方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踏輕胡椒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飲食體驗。
踏輕胡椒鴨不只是一道料理,它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每一口都帶有深厚的胡椒香氣,與鴨肉的鮮嫩完美結合,呈現出一種獨特而濃烈的風味。而這,正是踏輕對品質和傳統的堅持。踏青胡椒鴨VS春芳羊肉爐推薦評價
更令人讚賞的是,踏輕胡椒鴨結合了現代的技術和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使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享受到這樣的美味。這不只是一種便利,更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尊重和理解。踏輕胡椒鴨VS羊羊羊羊肉爐推薦評價
結論上,踏輕胡椒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選擇,讓我們在現代生活的忙碌中,依然能夠品嚐到古早味的魅力。不論是為了解饞,還是為了追尋回憶,踏輕胡椒鴨都將是你的最佳伴侶。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與踏輕共度每一個珍貴的飲食時光。踏輕胡椒鴨VS食分道地羊肉爐推薦評價
白天的岐阜,和日本任何一個大城市一樣,街上穿著西裝皮鞋的小職員們夾著公文包大步流星走著;擁擠的地鐵上,一雙雙眼睛盯著手機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信息,是股市行情也或許是難懂的商業信息。列車隆隆行駛,載著上班族、學生,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們,穿梭于都市中。這大概也符合我們對“大城市生活”的認識吧。 夜晚的岐阜,是與白天大不相同的。 下午時分落下了一場小雨,路面還未干透,散著水汽。夜晚的天空倒是被雨洗得透亮,抬起頭仰望,星星在清澈的黑暗中顯得十分明亮。岐阜的城市燈光一點沒有污染到純凈的夜空,看著星光在夜空中閃爍,恍然已忘記自己置身于都市之中,沒想到這被燈紅酒綠包圍的地方竟能看到這樣漂亮的星空。 沿著街道漫無目的地踱步前行,暖黃色的燈光從路口一間屋子中照射出來。那是一間居酒屋。 就像是《深夜食堂》里的情景:傳統的木質橫拉門,書“居酒屋”的幾個橙黃色小燈籠掛在門前,店門招牌上畫著帶朝日啤酒logo的啤酒罐。透過正方形窗口向里看,老板在炒著焦黃的洋蔥碎。 輕輕拉開店門, “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店內的一切都是那么神似:木質長柜臺直延伸到小店的盡頭,簡單的菜單,墻上長條的木頭菜牌散發出木頭特有的清香,還貼著市長候選人競選海報和啤酒廣告。炒鍋里散發出炒洋蔥的香味,天婦羅在滾油中滋滋作響,很快變成誘人的燦爛金黃色。唯一不同的是老板不是那眼上有一道刀疤的小林薰,而是一位身穿黑外衣、笑容可親的中年人,他的手臂結實而手指十分靈巧。對于我們之間的語言交流問題,他顯得一點也不著急,耐心地拿著菜單讓我們一個個看要什么,費了老大工夫終于點好了,老板還是笑著,像是什么都無法洗去他的微笑。 店里坐著一位客人,看上去與老板十分熟識,不時與老板談笑著,聲音卻一直很小,像是怕打碎了什么東西似的。清酒滴入酒杯,化作幾個漂亮的同心圓。 門又被拉開了,進來的是個穿制服的職員,在不論早晚的街道上,他們總是行色匆匆的。可當他一進居酒屋的店門,一切壓力好像都消失了。他將手機關了,點了清酒自斟自飲起來。一會兒,又拿出一包煙,道一聲得罪,便輕推開門倚在門口吸起煙來,藍煙在燈光下盤旋而上。在居酒屋里,人們喝著小酒,吃著自己鐘情的食物,談論著遇到的趣事,或是獨自品味憂愁,來卸下一天都市“快生活”帶來的疲憊。 走出店門,走進夜幕下的岐阜。朝北望,能看見山,御岳山、乘鞍岳和奧穂高岳。群山在岐阜縣的北部綿延。岐阜是個內陸縣,數百萬的人口長居于此,在日本算是個都市了。而岐阜縣過八成的土地都被森林覆蓋著,森林覆蓋面積全日本第二。遠遠望著被夜色籠罩的群山和林海,想到岐阜如此得天獨厚,幾百萬居民終日可與綿延群山、茫茫林海為鄰,不禁暗自艷羨。夜深了,閉上眼。即使身在岐阜的街道上,我也能清楚地聽見山林舒緩的呼吸,感受到它脈搏的跳動。它在哄白天的岐阜趕快入眠呢,我聽得見。 睡不著,突發奇想登上酒店的天臺,倚著圍欄俯視整片城市,看群山懷抱中熠熠的光亮。向東邊眺望,試圖尋找那看不見的大阪和名古屋。我想,有什么人也在大阪的某個天臺上遙望崇山間的這個遙遠的城市吧。 這里是岐阜,塵世中一座美好的城市。 >>>更多美文:經典日志
“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憶童年時竹馬青梅,兩小無猜日夜相隨,春風又吹紅了花蕊。”爺爺又在哼這首《往事只能回味》的老歌了。五音不全、癡癡呆呆的爺爺,竟然把這首歌唱得百轉千回,滄桑渾厚的聲音里夾雜著一些誰也聽不懂的像密碼一樣的字符。 爺爺打過仗,子彈從城外高地呼嘯而來,穿透爺爺左邊肩胛骨的縫隙,“叭”的鉆進爺爺身后的古寺墻上。爺爺時常跟我說,那是跟小鬼子的一場惡戰,連隊的兄弟大多為國捐軀。爺爺肩頭那個彈孔,每到陰雨天就隱隱作痛,折磨爺爺一生。可爺爺一點也不在意,仿佛那是一枚驕傲的勛章。 爺爺告老后不顧病痛,把房前屋后,甚至奶奶墳前都栽滿了桃樹。我考上臺大那年春天,爺爺種的桃樹已經長得枝繁葉茂,桃花開得嬌艷欲滴。風起的時候,片片淺粉的花瓣隨風飄逸。爺爺佇立在桃林里,沐浴著粉紅色的花雨,目光穿過灼灼桃花,望向遙遠的遠方。我們都知道,此時此刻,爺爺正在思念一個叫萱洲的地方。 爺爺經常把那個叫萱洲的地方掛在嘴邊。說那里有劉錦公祠,有鋪著青石板路的河街,說那里遍野都是油菜花,說那里的艾葉粑粑很香很甜。一樁樁,一件件,只要是他記得的,能想起的,他都不遺余力地講給我聽。漸漸地,年少的我知道了那個叫萱洲的地方,知道了爺爺的萱洲往事。 爺爺的家在湘江河畔的一座古鎮里。古鎮究竟存在了多少個年頭,沒有人知道。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爺爺,躲避戰亂,溯江而來,在這一汪寧靜的河灣停泊下來,繁衍生息。那可真是一方富澤的寶地,面朝湘江,背依衡山,肥田沃土,春天桃李爭艷,油菜飄香,夏秋稻香蛙鳴,魚躍人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鎮上有了南雜鋪、裁縫店、榨油坊——再后來,岣嶁峰的南竹、南岳山的木材,界牌的瓷泥,都集中到小鎮,又從小鎮的河埠頭裝船出航,順風北上,經長沙,過武漢,再轉陸運,通達全國。 那是古鎮最好的時光,商賈云集,書聲瑯瑯。古鎮的對河有座小洲,洲上長滿萱草,每到夏日,繁花似錦。遷來小鎮的祖輩是書香門弟,借景取名,小鎮就有了散發著墨香詩韻的雅號——萱洲。 爺爺的父親是一介書生,生得俊秀,深得衡山富商恒旺紙棧老板的青睞,將掌上明珠許配與他。夫妻郎才女貌,琴瑟和諧,生五男二女,個個才貌俱佳,能唱會寫。閑暇時分,曾祖父領著爺爺兄妹唱京戲,耍皮影,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兄妹年歲漸長,爺爺的大哥從西南聯大畢業,信仰共產主義,一顆紅心向太陽。作為二哥的爺爺走的是“三民主義”路線。抗戰時期,兄弟并肩作戰,一時傳為佳話。再后來,兄弟倆各在各的陣線,各走各的路,一別三年。 那個春寒料峭的傍晚,爺爺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潛回萱洲。這次回來,他要帶著全家遠走高飛,去到海那邊的臺灣。大爺爺斷然拒絕,年邁的曾祖父母也以故土難離而不愿跟隨。叔公和姑奶奶們,也都站在大爺爺一邊,力勸爺爺不要走。帶不走家人的爺爺,也沒能帶走住在對河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未婚妻。從此,骨肉分離,勞燕分飛,生死兩茫茫。 幾十年后,爺爺輾轉收到一封家書,才知未婚妻遠嫁他鄉,大哥英年早逝,雙親也已相繼離世。爺爺捧著那封家書,讀了又讀。渾濁的老淚順著臉頰落在信箋上。爺爺說,他要回去,回到萱洲去—— 可爺爺終究沒能回到萱洲。在他去世的前幾年,他得了老年癡呆癥。他不認識自己的兒女了,一看見我,就拉著我的手直嚷嚷,桃花,桃花,咱回家吧,回萱洲去。我帶你回去,見見我的爹娘。桃花是我奶奶的名字,而奶奶早已長眠在那片桃林下。 我飄洋過海來到了萱洲。現在,我站在劉錦公祠的大門前,眼睛貪婪地望著湘江,河水緩緩流淌,河對岸的小洲,青碧如玉,繁花似錦。我手持那疊發黃的信箋,找尋一對年過七旬的堂叔伯。 踩著一級級青石板,穿過幽暗的舊巷,我找到了他們。堂伯戴著老花鏡,正在一張張地整理著老照片,老宅子的舊墻上,爺爺七兄妹英姿勃發,他們穿越時光,平靜淡然地望著我,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沒有戰爭,沒有分離,他們以最親昵的姿勢,緊緊依偎在一起。 老街的另一頭,有座新宅,宅門前的月季開得嬌艷。屋里擠擠挨挨,一群如花女子正好奇地圍著堂叔,看他十指扣動,將貴妃醉酒舞得栩栩如生——哦,這就是爺爺嘴里念叨的影子戲吧? 時光流轉,幾起幾落,如今古鎮游人如織,兩位堂伯堂叔守著湘江,守著老街,守著書香,守著歲月,訴說著那怎么說也說不完的往事。 堂伯堂叔帶著我祭祖、掃墓。曾祖父母的墳墓就在石塘。那里油菜花層層疊疊,滿山滿坡,桃李爭奇斗艷——睡在花海里的曾祖父母一定不會寂寞吧!天堂里的爺爺和大爺爺,已早該握手言歡了吧! “恰飯羅!”“買艾葉粑恰嘛!”沿河的青石路上,有人在喚兒吃飯,也有人在吆喝買賣。那音節,那腔調,多么熟悉!那不正是爺爺歌聲里夾雜著的字符嗎?我終于破譯了那些難懂的密碼——它的名字叫鄉音! 暮春時節,我飛回了臺灣。我知道,我還會回萱洲。那里四季飄香,那里河水悠悠。那里是我的根,我的家。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有這樣一個人,偏偏愛上一種極普通、極易被大眾忽視,詩人畫家筆下淡忘的花——稻花。40多年來,從風華正茂到皓首窮經,他與稻花似乎語言相通,情感相契,夢中常聞稻花香。癡迷、沉醉于稻花里,渾身散發出稻花的清香,并把這種清香傳到大江南北、天崖海角、非洲、美洲、亞洲能夠種植水稻的地方。 他就是我國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家、湖南省老科協省農業科學院分會會長周坤爐研究員。 這位1944年10月21日出生在湖南安鄉縣董家垱,23歲畢業于常徳農校的農家子弟,1967年供職湖南省農業廳下屬單位賀家山原種場的農技員,懷揣一張中專文憑,在攀登農業科研高峰中,卻做著“驅散人類饑餓,溫飽天下黎民”的美夢! 二十世紀60年代,湖南省安江農校教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在我國提出以水稻雄性不育“三系法”,實現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設想,并于1964年開始了此項研究,揭開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的序幕。在以后一段時間里,他以南廣粘不育材料作了大量的觀察研究,但直到1970年仍沒有突破性進展。是年6月,湖南省在常德召開“農業科學實驗交流會”,袁隆平就研究情況作了匯報發言,時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的華國鋒在會上指示:“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拿到群眾中去搞”。為雜交水稻優勢利用指明了方向,為研究及尋找突破口開辟了一條廣闊道路。從此研究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當時還是學生的李必湖與海南崖縣南紅農場青年職工馮克珊,坐著牛車到南紅農場附近的一條流向檳榔河的小溪“鐵路橋下”水邊發現野生稻群落,即花粉敗育的不育株(簡稱“野敗”),拔回幾株插到試驗田里。為水稻“三系”的成功選育打開了突破口。 同年底為加強這項研究工作,省政府決定成立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研究領導小組。1971年初,省農科院所屬省水稻研究所(前身系院糧油系)組建成立了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組(三年后更名為雜交水稻研究室),1971年4月,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后改稱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成立,由湖南省農科院主持協作研究工作。同時袁隆平從安江農校調省農科院工作,與該院研究組(室)領導一道,主持全省雜交水稻研究協作工作。協作組成員有湖南省農科院、湖南農學院、湖南師范學院生物系、安江農校、省賀家山原種場以及部分地、縣農科所。 此后,在省農科院主持下,協作組成員在全省上下開展了一場目標明確、力量集中、頗有聲勢的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攻關活動。各成員單位充分利用“野敗”這一原始材料,采用測交、回交等方法,于1971年相繼在湖南、海南的試驗基地上進行繁育、轉育研究觀察工作。 周坤爐作為省賀家山原種場一名青年農技員,1970年10月8日被場部指派到海南三亞崖縣南紅農場跟班學習,參加雜交水稻育種協作組攻關活動,從此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他帶著開滿稻花的夢幻,加入了雜交水稻協作組攻關的尖兵行列。主攻雜交稻三系親本及新組合選育。這是一項嶄新的課題,要攻克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世界難題,在成千上萬的水稻資源中,在缺乏理論指導的情況下,要配制上萬甚至更多的組合,去測定雜種優勢,從中選出強優勢組合,對于這位學歷不高的初生牛犢來說,猶如大海撈針,一切都得靠自已去實踐摸索。 為彌補自身理論根底不深的知識缺陷,白天,他頭頂烈日,高卷褲管,腳踩爛泥,不顧蚊蟲叮咬,螞蟥游曳。在水稻揚花時,在蒸籠般的田里,來回在上萬份育種材料中選抜表現力強的種質資源,身子伏在用木板釘成的架子上,精心地進行雜交試驗。為每天完成300多朵稻花的任務,他將一日三餐改為二餐,每天上午8時水稻開花就下田,一直干到下午2時多稻花閉穎時收工。汗水泥水染黃了襯衫,他仍不顧饑餓勞累地沉浸在測交“野敗”花粉,培育出18個三系不系材料的喜悅里。 1972年4月 ,寫出《野敗野生稻和栽培稻雜交在選育水稻雄性不育系方面的一點進展》的實驗報告。(這是雜交水稻成功育成初現署光的一篇實驗報告)。 晚上,他一頭扎進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的書籍里。如在炎熱的海南島,坐在小板凳上,把書本攤在用椰桿制作的通鋪上,不顧蚊子叮咬,在昏暗的燈光下,逐字逐句地讀,一撇一捺地記。先后攻讀了《普通遺傳學》、《細胞遺傳學》、《遺傳與育種》以及玉米、小麥、高梁雜交方面的基礎理論書籍,摘錄了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周坤爐掌握了理論,開闊了視野。當時十幾個省、市的農業科技人員云集海南,算得上百萬大軍下海南,浩浩蕩蕩搞科研。用各種材料選育不育系。有部分科研人員不重視“野敗”,有的將“野敗”丟棄不用,而以常規品種作為雜交體。 周坤爐則從遺傳學角度進行科學分析,認為用常規水稻品種雜交,是“近親結合”,難以產生優良品種,而“野敗”是“遠親”,用它作雜交母本必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他將丟棄的野敗視為珍寶,插到自已的試驗田里,堅持不懈用“野敗”與栽培稻遠縁雜交。1972年夏袁隆平選育出二九南1號A不育系,周坤爐選育出71—72A不育系基本定型。成為我國第一批秈稻不育系。1972年10月,在賀家山原種場工作的周坤爐又測出了IR24強優恢復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黎垣慶也測出了IR26強優恢復系,從而實現了我國秈型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同年周坤爐在海南找到安微省廣德縣農科所技術員吳讓祥要了V20水稻材料與“野敗”雜交,1973年7月,周坤爐又育成了V20不育系,為配制諸多強優組合打下了堅實基礎。為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立下汗馬功勞。 實踐證明,威20不育系的育性穩定、配合力好、異交率高,(V20A母本)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也具核心竟爭力,它及其轉育的不育系,一直從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沿用至今,經40多年利用經久不衰,配組了眾多強優組合,為水稻增產貢獻十分突出。 V20A的育成與應用為我國雜交水稻穩定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利用它配出的三系雜交組合威優2號、威優3號、威優6號等,成為雜交水稻最初應用的第一批主栽組合之一,其中他1975年配組的威優6號,1976年經過5個組合、5個播期、5個插期的3個參試因子比較試驗,無論哪個參試因子,其產量威優6號均居第一名。后經參加湖南省的2年區試,南方稻區2年區試,其產量也居試驗的第一位。推廣部門加大了推廣力度,威優6號迅速在全國推廣和穩步發展發揮了獨特作用,取得了巨大的增產效果。 從1976年到1991年間在湖南省累計推廣面積1.33億畝,增產稻谷130多億公斤,增加產值130多億元。威優6號在美國、印度、印尼種植,也是居同時參試品種之冠,以第一個專利賣給了美國。從此奠定了雜交水稻走出國門,推向世界的成功之路! 澧縣有位老農贊揚說:“培育威優6號的人,是個真正的勞動模范!” V20A后來被同行們應用選配出的威優64、威優46、威優644、威優77等也是湖南省長盛不衰的晚雜、中雜主栽組合;配制出的威優35、威優48、威優49、威優402等是早雜組合。這些早、晚稻組合在湖南省累計推廣3.5億多畝,占雜交水稻面積50%,增加產值350多億元。V20A也是迄今我國應用最多、推廣面積最大的不育系之一,全國同行利用它選配出20多個強優雜交組合,其系列組合推廣面積據不完全統計累計10億多畝,增產稻谷約1000億多公斤,增加產值1000多億元。 V20還被用作轉育其他多個新不育系的優良育種材料。例如大面積應用的金23A、豐源A、湘豐A等都是用V20作親本之一育成的。 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農業部就雜交水稻的發明問題舉行了有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徐冠仁、小麥專家金善寶、農業部副部長朱榮及中國農科院、北京農大等單位100多名學者、專家參加答辯會。 會議由錢學森主持,由湖南農科院水稻所主持研究協作組一切事物的副組長(未設組長)李東山,代表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主持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湖南省農科院在會上宣讀了《秈型雜交水稻研究》論文,全面介紹雜交水稻“三系”選育、制種繁殖、栽培技術及病蟲防治等研究推廣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提出了5條發明權項,回答了與會專家學者提出的問題。 同年6月,國家科委決定授予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果特等發明獎(獎章、獎狀及獎金10萬元)。 湖南、廣西、江西等兄弟省組成的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榮獲此獎。經商定,特等發明獎獎狀存放于此項全國研究協作主持單位之一的中國農科院,獎章授予率先提出并作出突出貢獻的袁隆平。 湖南省袁隆平、李必湖、周坤爐 、尹華奇、李東山、羅孝和、陳梅生、羅澤民參加了國務院召開的授獎大會,并分別獲得“秈型雜交水稻”發明證書。 1981年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中記載:“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是我國當時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果1981年榮獲我國首個特等發明獎,周坤爐是主要貢獻者和獲獎人之一。湖南省在分發獎金時的評語是:“你在這項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排名第三。其V20A、71—72A 與威優2號、威優3號、威優6號是發明獎的主要內容之一。 威優6號成果還獲1979年度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他早期育成的威優6號等雜交稻優勢強、產量高、深受農民歡迎,發展迅猛。但這些雜交稻生育期長,只能作中稻或遲熟晚稻種植。 要進一步發揮雜交稻的增產優勢,擴大種植面積,必須發展雜交早稻。當時也有科研農業人員進行雜交早稻育種嘗試,均未能成功,甚至有人過早地片面結論“雜交水稻早而不優、優而不早”。1975年周坤爐便開始謀劃研究雜交早稻的設想。 面對“早與優”的矛盾,他冷靜分析,認為不育系V20A等在早稻熟期上不存在縮短生育期的問題,應重點放在恢復系的選育上。即要縮短IR26等恢復系的生育期,又要保持其恢復力、配合力和抗性,他借鑒國際水稻所多個品種復式遠緣雜交的方式以改良恢復系,采用(IR26×窄葉青8號)F2×早恢1號的配組,這樣的配組在育種上是一個創新。 它把IR26R 的恢復性、配合力、窄葉青8號的適應性、早恢1號的大穗性都聚合到了一起,育成了“二六窄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優與早的矛盾。 為縮短育種年限,他采取邊測配邊穩定的創新辦法,僅用6年時間,(注:農業科研人員常規育種,出一個品種正常時間要13年才能出一個成果)終于選育出符合要求的恢復系“26窄早”與“V20A”配組,1982年育成第一個高產、多抗的優良雜交早稻遲熟組合威優35。經過品比、省區試、南方稻區試早稻區試驗均居第一名。 威優35的育成,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較好地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的矛盾。其應用使我國雜交早稻種植區域大幅度北移,從嶺南移到了湖北,擴大到北緯23°—28°之間,并且使早雜(威優35)配晚雜(威優6號)、雙季畝產過噸糧第一次在長江中游成為現實。 “雙雜”畝產過噸糧技術推廣20余年,開創了長江中游雜交水稻生產新局面,為糧食增產發揮了極好效果。 1984年1月15日,湖南日報刊登:記湖南農科院助理研究員周坤爐——《應當在錦繡田疇上署上他的名字》,文中這樣評價說:“他,我國農業科壇上升起的一顆新星,不,一個新冠軍”。 威優35成果1989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國水稻產量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稻米要求由“吃飽”向“吃好”轉變。在雜交水稻較好地解決了高產、多抗的問題后,他又把研究目標轉移到提高雜交水稻米質上來,培育“高產、多抗、優質香型”的雜交水稻,使普通百姓吃上過去帝王才能吃上的“貢米”。 優質雜交稻研究又是一個嶄新而艱巨的課題。他對當時推廣的雜交水稻組合及其親本進行科學分析,認為改良雜交水稻米質必須針對組合親本雙方,而關鍵是不育系,因不育系是長江流域早稻,其米質差。為此必須選育出米質優良的不育系與恢復系配組。他開始搜集優質親本。1984年恰好被派到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研究,利用這個機會,他廣泛收集優質稻種資源,包括特資源香稻品種,作為培育優質雜交稻的材料。 1984年2月,他在國際水稻所利用MR365優質香稻品種和V20B雜交,1987年育成湘香2號A,后與明恢63配組,育成了超級香稻“香優63”,集優質、多抗、香味于一體,是米質育種上的新突破。其米質超過泰國香米。也是我國第一個高等級優質米雜交香稻組合。 在選育優質雜交稻時,為快捷、方便地把優質、優良的親本組能在收獲前選上,特采用咀嚼稻米法。優質稻米咀嚼起來感覺柔軟。在嚼的過程中,他發現用香稻不育系與非香的恢復系配組的雜交稻即使在同一稻穗中的不同籽粒也有香的和不香的,聯想到人們在煮飯時,需要在非香米中摻和少量香米之情。而今我們用香×非香的雜交稻,只有部分籽粒是香的是一種遺傳比例,可免于摻和之煩。經測定,在雜種一代的一個稻穗中有10%左右的籽粒具有香味,表明其稻米不需要摻和,而米飯就有香味。這樣的雜交稻其根、莖、葉、谷殼皆無香味,大田種植、倉庫儲藏可以避免蟲、雀、鼠危害。 為早日育成定型的優質雜交稻,他打破常規,加代穩定,硬是一年種植四季,春湖南,夏廣西、冬海南,為趕上播種季節,像懷抱嬰兒一樣,將種子揣在懷中,用體溫崔芽。刷新了水稻育種紀錄。 多年辛勤耕耘換來豐碩收獲。他先后選育出優質香稻不育系湘香2號A和新香A(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選配出既高產又優質雜交稻組合香優63、新香優63、新香優77、新香優80等,分別通過品種審(認)定,從1992年起陸續推廣,到2002年全國累計達2400多萬畝。這些組合米質比汕優和威優組合都有所提高,其中香優63、新香優80、新香優77的米質達到了農業部頒布的優質米標準,適口性等品質指標超過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優質米。例香優63九十年代在全國119個縣市試種和稻米品嘗,被人們譽為“超級香稻”,其稻米被譽為“超級香米”、“超泰香米”。這一重大系列成果為提升雜交稻米品質,使稻農增收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正在發揮日益重要作用。這一重大系列成果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汗水澆灌稻花,稻花回報辛勞。由于周坤爐在雜交水稻育種上有突出成就,1995年至1998年期間,先后三次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為顧問,到糧農組織總部、孟加拉國訪問、講學和指導發展雜交水稻。到過亞、歐、美洲的多個國家,是普及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在湖南水稻育種界享有盛名。同行們稱他為“雜交水稻之叔”,似乎是對他工作的肯定。 1992年4月被評為湖南省勞動模范,同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5年4月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自1985年后光榮擔選為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黨代表。2014年11月,作為湖南科技界代表,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先進個人。 稻花香飄萬里,稻花寄托著周坤爐“驅散人類饑餓”的熾熱情懷。他要在雜交稻這部人類文明史上再寫輝煌,培育出一種既高產高效,又品高質好的雜交稻。 退休以后,仍然在繼續朝著香型、優質、多抗、廣適的雜交水稻育種目標努力。近年他育成的農香優204,由隆回縣老科協在隆回高產區試種100畝,經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驗收,畝產達828.8公斤。該組合米飯清香純正。現已大推廣到湖南、湖北、江西等省。 科學研究永無止境。在周坤爐的心靈深處,帶著萬傾良田開滿稻花的夢幻,繼續為雜交水稻事業圓夢,在錦繡田疇上續寫大地論文! 2015年2月25日 >>>更多美文:人生故事
RR111DVOM254WD5
踏輕胡椒鴨VS紅龍羊肉爐costco推薦評比
踏輕胡椒鴨VS羊寶寶專業羊肉爐推薦評價 》胡椒鴨對抗羊肉爐:口味與風味的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