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 - 第五十八章  奪二郡  漢中王
2022/09/29 23:42:41瀏覽74|回應0|推薦1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   -   第五十八章  奪二郡  漢中王
  第五十八章  奪二郡  漢中王
 
  祁山堡
 
  祁山堡在隴南地區禮縣城東23公里的祁山鄉,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建於西漢,是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統帥三軍,揮師北上進攻曹魏的營堡,因諸葛亮“六出祁山”而聞名。
 
  祁山堡為寬闊平川上突起的一座孤峰,坐落在西漢水北岸,高數十丈,周圍里許,四面如削,高峻奇拔。營堡只西南有門可入城堡,再沿盤折小徑,迂迴曲轉上至山巔。山上平地三千平方米,其下懸崖絕壁,峭峙孤險。
 
  申耽
 
  申耽,字義舉,東漢末期至三國魏國時地方豪強人物,益州上庸郡(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西南)人,與弟申儀本為魏將,一度投降劉備,任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但在關羽失勢時與孟達一同投靠曹魏,徙居南陽。
 
生平
出身於活躍西平、上庸等地豪強士族,初平年間在西平、上庸一帶聚眾數千家豪強自立,先與張魯聯繫緊密,又派遣使臣拜詣曹操,曹操於是賜予他將軍稱號,讓他擔任上庸都尉,後又升任太守,封員鄉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急切希望統治益州全境,於是命令孟達從秭歸郡北攻房陵郡,曹魏房陵太守蒯祺被孟達軍擊殺身亡。接著孟達又要進攻上庸郡,劉備暗地裡擔心孟達一軍難以獨任,於是派遣劉封從漢中與孟達會師合擊上庸。時任上庸太守的申耽率領全郡投降,將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為質。劉備於是任命申耽為征北將軍,其餘官爵保持不變(上庸太守、員鄉侯),又任命申耽之弟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
 
魏黃初元年(220),孟達害怕未馳援關羽而獲罪,又因與劉封交惡,於是率領部屬集體降魏;後胞弟申儀率軍降魏,擊潰劉封軍,劉封被迫逃回成都。申耽在無奈之下也投降了魏國。曹丕因為申耽不是自願歸附,於是剝奪了他的軍權,賜予他懷集將軍的稱號,遷徙他到南陽居住,閒散在家,又剝奪了他的爵位,轉封其弟申儀為員鄉侯。申耽終老於家。此後就沒有記載其事跡。
 
  申儀
 
  申儀,生卒年不詳,表字不詳,益州上庸人,申耽弟。原東漢曹操將領,一度投劉備,終成三國曹魏將領。
 
  原為上庸豪強大戶,與張魯投靠曹操,後來劉備攻曹操時改投靠劉備,任郡西屬,又被封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後因樊城之戰中關羽失勢,原劉封屬下的申儀兄弟都隨孟達歸順曹操。
 
  歸曹後,為魏興太守,受封真鄉侯,屯洵口,經常擅自刻印授人。魏明帝曹叡任期中,與孟達不和,導致孟達欲想叛魏投蜀漢(因被諸葛亮說服),申儀斷蜀道,使得蜀漢無法救孟達,因此孟達被司馬懿所斬殺。孟達死後,申儀有疑心,諸郡守奉禮祝賀司馬懿,司馬懿派人召來申儀,訊問其擅刻印情狀,逮捕他解送京師。後來轉任為樓船將軍。此後就沒有記載其事跡。
 
  孟達
 
  孟達(?-228年),字子敬,為避劉備叔父諱而改為子度,東漢司隸右扶風人,三國時期人物。
 
  劉備入蜀時,劉璋派遣孟達和法正去迎接劉備,劉備命其駐守江陵,蜀平後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殺死房陵太守蒯祺,(諸葛亮的姐夫)攻下房陵後繼續進攻上庸,並和劉封會合於此地。關羽被圍樊城、襄陽時(樊城之戰),曾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但被劉封和孟達拒絕,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於是投降曹魏。
 
  孟達投降曹魏後,在曹丕時受到重用,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命其擔任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達且與桓階和夏侯尚親善,並曾與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劉封。
 
曹丕死後,當時桓階、夏侯尚都已去世,孟達因心不自安,在諸葛亮引誘下,企圖歸蜀漢,孟達又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諸葛亮為促使孟達起事,派郭模詐降,故意將孟達之事告訴申儀。司馬懿得申儀報信後,寫信安撫孟達,暗中遣軍進討。孟達得知事泄後本已決定起事,但因得司馬懿信遲疑,又認為司馬氏率軍來討必定先啟奏魏帝曹叡再作定奪,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達,自己屆時城池必已堅固;所以當司馬懿不等魏帝命令就於八日內,行軍一千二百里趕來時,完全打亂孟達的部署。後來司馬懿在十六日內破上庸,斬殺孟達。
 
  蒯祺
 
  蒯祺(2世紀-219年),南郡中盧人,荊州望族子弟,東漢末年房陵太守。娶故兗州泰山郡丞諸葛珪長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王劉備遣宜都太守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蒯祺被孟達所部士兵所殺。向朗曾任房陵太守,趙一清認為可能是在孟達殺蒯祺後調任。
 
  由於蒯祺於史書記載不多,無法確定他何時為房陵太守,胡三省指出房陵縣本屬漢中郡,懷疑是已故荊州牧劉表所置,使蒯祺守之,否則就是蒯祺割據本郡自立。吳增僅則認為房陵不在劉表轄區內,懷疑房陵郡是建安二十年(215年)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張魯投降丞相曹操時曹操所置。
 
  ※  ※  ※  ※  ※  ※  ※  ※  ※  ※  ※
 
  為避免蘇則、嚴幹藉水路搬光上邽至臨渭各縣府庫內所有的物資與遷移所有人口,雷駱接到通知後便連忙率部隊南下欲阻止氐人各部隨漢軍撤回關中,但蘇則與嚴幹早已算準雷駱的行動並預先派人駐紮在清水縣的總路口而為阻擾雷駱的追擊蘇則便派遣隴西子弟組成的州郡兵於通往臨渭的各路通道總口駐紮以拖延時間,此時雷駱因出兵傖促隨行兵員不過千餘人見敵軍已有所安排一時間也不敢妄動!
 
  見漢軍已搶先駐紮於通往臨渭的各路總路口並佈署防線,雷駱不明敵軍虛實便下令就地駐紮以探明敵人動靜,卻於此時漢軍陣營卻派來一名信使求見!雷駱雖是同意接見但此人表明率領漢軍之人的身份後仍是令雷駱驚訝的說道:「你說什麼?現在率領隴西兵的人是上邽大族上官府之人!這怎有可能?上官家主已表明不會隨蘇則等前往關中何以現今卻成了領軍與我河西抗衡之人?」
 
  「雷校尉莫急,家主如此安排有其原因,詳情皆在此信中。」
 
  看著上官府的信件,雷駱嘆了口氣苦笑說道:「看起來上官府也是有意要我軍罷戰休兵了,若是我軍堅持追擊至上邽那上官府就會與我軍開戰並協助蘇則撤離隴西,反之若我軍肯於此時罷兵停戰上官府便會協助河西安定渭水一帶的情勢更可幫助河西召集為躲避戰火而避難至深山中的百姓回歸,看來這上官府是不願自己的家業被戰火波及了!」
 
  「不知雷校尉打算如何?」
 
  「也罷,反正照現在的時間推算蘇則等人應已是水路並進已經進入隴山了,上官家的人擺此陣仗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掩護蘇則,而且你方軍中成員會被選上留下斷後的人若無意外應是隴西子弟居多是吧?再打下去河西軍與隴西人的仇恨可是會越來越深,這一仗若要不打也非是不行但本尉若是真不打這一仗可是真能夠換來上官一門對河西軍的真心協助嗎?」
 
  「事關上官一門的家業發展,相信家主知道該如何做。」
 
  「好~本尉可承諾不追擊蘇則與嚴幹只待他們撤離隴西後再行接管上邽、臨渭等縣也望上官府謹守承諾。」但.......蘇則這一撤可是帶走了隴西眾多人丁牲畜與農作......要讓隴西能夠早日恢復元氣只怕不是一、兩年就辦的到的事了......
 
  此會後雷駱便下令休整三日再行進軍渭水。
 
  另一方面徐庶亦率軍一路南下武都郡,連日趕路下終於抵達了祁山堡,再繼續南下不日即可抵達禮縣,一但到達禮縣後便是武都郡的邊界建威城了,雖然徐庶心中也明白此時趕至武都、陰平二郡需翻越崎嶇不平的山路就算再怎麼急行軍的連日趕路只怕此時也已經是遲了一步,楊阜此刻只怕已經帶領眾多百姓與氐人自下辨縣進陳倉道準備走散關進關中了......此時的河西軍就算接管二郡只怕也已經是十室九空了......
 
  雖然河西呂氏打贏了隴西之爭但經過此次的消耗只怕也已經暫時沒有能力東征了,更何況如今還將接管已可說是空殼的武都、陰平二郡,大戰過後的隴西急需要河西物資上的支援,但河西為這場隴西之爭也已是損耗甚多又須提供隴西補給,看來呂氏想要回復元氣只怕沒有個三、五年是辦不到的......
 
  這一晚睡不著的徐庶外出巡視,走在城牆上的他看著天上的明月若有所思,此時正值夜勤的呂興漢見徐庶尚未休憩便走過來詢問說道:「監軍面帶憂色看著天際,是在為何事擔憂呢?」
 
  「大公子,徐某確是心有憂慮才輾轉難眠。」
 
  「監軍是為此次楊阜將二郡百姓遷入關中一事憂心嗎?其實在下對於此事也是甚為憂心,畢竟河西民力物資遠不如巴蜀荊襄,同樣是百姓被遷走左將軍尚有西川荊州的兵馬錢糧可為後援支撐渡過難關非是難事但河西卻未必有同樣的實力為盾,激戰過後想要回復元氣只怕沒花個一、兩年是辦不到的!」
 
  「徐某憂心尚不止如此,此次隴西之爭河西軍的勝利乃是因漢中之戰主公擊敗朝廷大軍迫使張既等決定撤離隴西所致,蘇則等人並未遭逢大敗只能算是元氣小損待休整後若要出兵反攻也非難事而且河西後患仍存乃是一大變數......若是蘇則利用我軍於隴西立足未穩之時反攻隴西然後再煽動河西諸多反對勢力叛亂,這一步將一舉打的安戎將軍首尾難以兼顧只怕河西軍將陷入危機!」
 
  聽著徐庶所言呂興漢登時臉色大變訝異的看著徐庶說道:「莫非這就是監軍如此重視隴山防線的原因?但曹賊漢中新敗、隴西方失張既此時鎮守關中應是以穩定局勢為先真有可能趁機反攻隴西嗎?」
 
  「徐某若是張既,若見此時曹軍雖失隴西但河西軍卻無法迅速穩住隴西諸郡,他見河西軍立足未穩又被遷徙數萬部居民至關中,現在隴西的民生物資極需河西支援但河西經歷這段時日的耗損與叛亂後也是元氣受損......若這個時候河西的反對勢力遭到策反再度起兵叛亂呢?河西內部陷入混亂無法立即平叛隴西又立足未穩物資匱乏下引起民變呢......這種情勢之下張既豈有不趁火打劫一舉奪回隴西諸郡的理由?」說著,徐庶的臉色亦越加凝重。
 
  「若是張既真如此行事那監軍可有反制之法?」
 
  「沒有辦法......這幾年來東西兩川之地戰火不斷,曹軍之人早已將東川諸多百姓與物資遷入關中,這次對隴西如法炮製目的就是為拖慢我軍戰後重建回復生產的速度,如今只能加快隴山防線的建造以防敵軍的反撲!」徐庶無奈的說著。
 
  「難道就如監軍先前所說,沒有隴山防線河西軍就無法守住隴西?」
 
  「隴山乃是天險,佔有隴山河西軍才有天險可倚仗,一旦敵軍犯境便可據險而守拒敵於境外立於不敗之地,反之若失隴山便有可能重演當日夏侯淵翻越隴山連敗馬超、韓遂再挫敗氐人的戰況,當年馬超與韓遂若未棄守隴山只怕夏侯淵無法如此輕易進入隴西,勝負恐怕還是未知數。」
  
  聽著徐庶的分析,呂興漢這才徹底明白隴山的重要,他亦無語的看著天際的明月,眼前的勝利並非是真正的勝利,但是敵人卻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時間休整......接管二郡後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但此時河西軍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呂鴻成除了戰爭的後續問題外還將面臨一場政治上的難題!
 
  益州  漢中
 
  劉備方面成功佔領漢中後,並沒有滿足於擊敗曹操佔領漢中後就止步不前,相反的在漢軍撤退不久劉備就抓準時機盡全力擴大戰果!於六月初派宜都太守孟達由秭歸北上攻打漢中東部的房陵,殺死房陵太守蒯祺。之後再命養子劉封由漢中順沔水而下,率兵與孟達軍會合攻打上庸,太守申耽順勢投降,兩戰皆勝後西城郡亦不作任何抵抗便對劉備獻城投降,此戰過後劉備軍已完全掌控漢中與東三郡,漢水以南只剩下襄樊兩地尚在漢軍的掌握之下!
 
  攻取漢中是劉備生涯成就的最高峰,不僅僅因為漢中是極重要的戰略要地,更是劉備起兵以來首次以軍事力量從正面擊敗曹操,漢中之戰讓劉備的聲威如日中天,短短一個月內西川軍更是一舉拿下西城、上庸、房陵三郡更是令劉備聲勢更上一層樓!重振漢室的目標似乎已是指日可待。
 
  對於申耽和申儀的請降劉備雖是接受並讓他二人繼續擔任原本的職務,但劉備對他二人的反覆並不信任,因此為防萬一劉備便將申氏兄弟的妻兒家眷都遷往成都作為人質。 
 
  時至七月一舉擊敗漢軍奪得東川四郡的劉備聲勢如日中天,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經成型為對益州加強控制,更為了表明復興漢室的堅強決心和已經稱魏王的國賊曹操抗衡的必要諸葛亮認為劉備有進位為漢中王的必要性,西川眾多官員也都表示讚同!
 
  此時的劉備卻以天子蒙難,自己豈能於此時潛越稱王為由謙讓不受,諸葛亮見劉備一再的謙讓挽拒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帶領文武百官一次又一次的勸進,劉備才終於點頭登上漢中王之位!
 
  在諸葛亮的打理之下,西川眾官員並未選擇回到成都在百姓的山呼海擁下擁立劉備登上漢中王之位反而就近選擇漢中舉行封王儀式,而為什麼諸葛亮會選擇已經是十室九空的漢中進行儀式呢?那是因為漢中有著成都沒有的象徵意義,當年楚漢之爭劉邦就是由漢中起兵最終建立漢朝,選擇漢中表示劉備將要繼續漢朝香火,這除了宣示了劉備一直以來標榜的復興漢室的決心更是一種政治上與魏王曹操抗衡上的表態!
 
  但稱王得經過朝廷的許可,需要大漢天子的詔書才是名正言順,但天子與朝廷都被曹操所把持,與劉備已是水火不容的曹操又豈會同意天子承認劉備自稱漢中王?
 
  但明知道無法得到天子詔書的諸葛亮仍是召集了西川一百二十名重要官員聯合署名並由益州文壇重要人物李朝親自執筆擬寫了一份上奏給漢帝的奏書。
 
  立漢中王上表漢帝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
 
  昔唐堯至聖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賢,而四國作難,高後稱製而諸呂竊命,孝昭幼衝,而上官逆謀,皆憑世寵,藉履國權,窮兇極亂,社稷幾危。非大舜、周公、朱虛、博陸,則不能流放禽討,安危定傾。伏惟陛下誕姿聖德,統理萬邦,而遭厄運不造之艱。董卓首難,盪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鳩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久令陛下蒙塵憂厄,幽處虛邑。人神無主,遏絕王命,厭昧皇極,欲盜神器。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受朝爵秩,念在輸力,以殉國難。睹其機兆,赫然憤發,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謀誅操,將安國家,克寧舊都。會承機事不密,令操遊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內。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禍,小有定安之變,夙夜惴惴,戰栗累息。昔在《虞書》,敦序九族,週監二代,封建同姓,《詩》著其義,歷載長久。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大宗之基。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藩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自操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奉辭在外,禮命斷絕。昔河西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權均,不能相率,咸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今社稷之難,忽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寮,朝廷有蕭牆之危,而御侮未建,可為寒心。臣等軌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埽滅凶逆。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製,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同時劉備為了表示謙遜劉被還親自寫了一份表文上呈漢帝。
 
  先主上言漢帝曰:
 
  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於外,不得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造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凶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靈,人神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後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厲。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週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寔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謗。群寮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於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同時劉備還派人將當年朝廷所封的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一同繳回,至於劉協是否能夠收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1163&aid=17722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