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添興窯60周年慶(一)大歷史下的美好深情 - 寫在《一把青》上映前
2015/11/24 15:04:27瀏覽192|回應1|推薦8

~騎單車去綠色隧道路過添興窯60周年慶.....

集集添興窯簡介

集集添興窯又稱「集集蛇窯」,位於美麗的集集綠色隧道旁,建於西元1955年,是台灣現存少數風格獨特的老窯。成立初期第一座蛇窯專門製作粗陶器皿及琉璃瓦,隨著市場需求增加,於1959年又增設一座蛇窯。1980年添興窯開始採用電、瓦斯及其他現代化機器設備,以符合現代化做陶需求。隨著經濟及時代的改變,陶器不再只是民生用品,添興窯也將生產重心轉向生活陶藝系列,並將園區轉型成為陶藝文化結合觀光的多元化經營方式,斥資設立陶藝教室,讓遊客親身體驗玩陶樂趣,更加深入了解陶藝文化。

集集添興窯陶藝村園區面積大約2000坪,除設有南投陶及添興窯文物及機具展覽外,陶藝製作流程亦開放參觀及講解,還有陶藝體驗DIY,指導遊客一些簡單的製陶技巧,協助您成為一個速成的陶藝家。園區內另設有陶藝品販賣區,包括茶具、食器、花器、一般生活陶藝及飾品應有盡有,為全方位陶藝園區。

 

*********************************************************************

大歷史下的美好深情 - 寫在《一把青》上映前
◎郝譽翔

在台灣文學史上,白先勇是絕對不容錯過的一個名字,而短篇小說集《台北人》更是經典之中的經典,也是《亞洲週刊》選出「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前二十名中唯一的台灣小說。
在《台北人》的扉頁,白先勇題下了一句感人至深的獻詞:「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點出⋯⋯了這本小說深厚的歷史感,更是那一個苦難而傳奇的大時代的見證,夏志清教授甚至指出:「《台北人》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民國史。」而這也是為什麼《台北人》中的作品如:〈遊園驚夢〉、〈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孤戀花〉、〈花橋榮記〉等等,直到今天都還屢屢被改編成影視戲劇搬上銀幕和舞台的原因,就在於白先勇不僅寫活了他筆下的一群人物,更寫活了20世紀現代史上最充滿悲歡離合的傳奇時刻。
如今〈一把青〉由曹瑞原導演執導,即將在公共電視播映,這無疑又將會掀起了另一波白先勇的熱潮。曹導演是近年來白先勇作品的最佳詮釋者,從《孽子》到《孤戀花》,如今〈一把青〉的改編,他更是執導演筒的不二人選。我以為曹導演的成功,在於掌握了白先勇小說中的兩個重要元素:一是它背後所蘊藏的大時代的意義;一則是白先勇對於青春與美的悼念,執著與追求。「時代」與「青春」透過《台北人》交織在一起,譜成了一首首悽美而動人的悲劇之歌,其中〈一把青〉便是最好的代表。小說透過1949年前夕的南京,勾勒女主角朱青與空軍飛官郭軫的一段浪漫戀情,再對映於1949年之後的朱青輾轉來台,卻對於生活與情感漸次感到麻木,墮落沉淪。那一個未經世事天真又純潔的樂園,早已隨著時光永遠失去了,而良辰美景,轉瞬即逝,生命的凋零枯萎,如何讓人讀來能不感到怵目驚心?
故〈一把青〉既是在哀悼那個充滿了苦難的現代中國,更在悼亡著那一去就再也不得復返的青春。正如白先勇曾說:「有一次我看見一位畫家畫的一張裸體少年油畫,背景是半抽象的,上面是白得熔化了的太陽,下面是亮得燃燒的沙灘,少年躍躍欲飛,充滿了生命力,那幅畫我覺得簡直是『青春』的象徵,於是我想人的青春不能永保,大概只能化成藝術才能長存。」而〈一把青〉中女主角名為朱青,這「青」不也正是暗指「青春」之意,正是一則青春的化身和隱喻嚜?
不過,朱青來台後的命運,卻在曹導演版的電視劇《一把青》中有了新的可能與發展。電視劇《一把青》沒有讓歷史的巨輪在1949年停止滾動,相反的,時代的風雲仍是瞬息萬變,白色恐怖,冷戰,台灣退出聯合國……朱青卻夷然地穿越了現實中一切的風風雨雨,而使青春有了蛻變和再生的可能。雖然現實是殘酷而醜惡的,橫加在人身上諸多的枷鎖,但《一把青》卻讓我們見到了唯有愛與理想的追求,才能穿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永恆地發光發熱,照亮了那些埋藏在歷史縫隙之中的,幽暗、深邃且美好的角落。

★《一把青》於12月19日起,每週六晚上9時,公視播出。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33184

photo:《一把青》講述女性經歷顛沛流離大時代,夷然穿越人生風雨的動人故事。(公視/提供)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36661102

 回應文章

王如玄認了!確實買過5戶軍宅 獲利740萬元
2015/11/25 15:13


眷舍「落日條款」 搬遷不補助

2015-11-25 06:59
聯合報 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市有眷舍一住幾乎是一輩子,還不需付費,屢遭質疑「不公平」。為求公平正義,市政會議昨通過廢止「市有眷舍房地處理自治條例」,未來若市有眷舍住戶要搬遷,不再發給補助費。

財政局表示,自治條例須送議會同意,若這會期通過,最快107年上路。換句話說,106年搬遷,仍可獲市府補助。

財政局統計,市有眷舍基地約88處,總計957戶,現有住戶約561戶。搬遷的住戶,每戶可獲得70萬至160多萬元搬遷補助。

事實上,中央民國96年起已不發搬遷補助費,北市還多發了8年多。據了解,市長柯文哲認為,不符合公平正義,何況中央很早就不再發給搬遷補償費,且北市大面積眷舍土地都已收回,希望財政局訂出落日條款。

財政局副局長游適銘表示,未來不再發給搬遷補助費,但因現住戶配合返還意願不高,不會逼住戶搬遷,仍可繼續住到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