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路葵
野路葵為台灣田野常見植物之一,其花雖小,但同時數朵齊放時,再加上花色呈醒目的淡紅色,對蜂蝶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
植物分類上,由於其所屬梧桐科,與錦葵科同屬錦葵目,因此,它的某些植物特徵頗似錦葵科植物,例如:葉富含黏液質、花形酷似葵類植物
(通常指錦葵科植物)等,又此植物多野生於路旁,故名「野路葵」。
.....................................
台灣俗稱其為燈仔草,而其他相關文獻所載別稱,還有馬松子、假絡麻、木達地黃、野棉花秸等。形態上,它是一年生的亞灌木狀草本,高不及1公尺,直立,
多分枝,全株疏生星狀毛。單葉互生,具葉柄,葉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稀有不明顯的3淺裂,鋸齒緣,基生脈五條。
............................................
密繖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苞片條形,具緣毛,混生在花序內。
....................................................
萼鐘狀,5淺裂,裂片三角形。花瓣先是白色,後變為淡紅色,長圓形,基部收縮。雄蕊5枚,下部連合成筒,與花瓣對生。蒴果圓球形,具5稜。
種子卵形,略呈三角狀,褐黑色。花期於夏、秋季。
.....................................................
藥用方面,取全草或莖、葉入藥,於夏、秋兩季採收,多紮成把,曬乾,其味淡,性平。有清熱、利濕、止癢之效,可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皮膚癢疹等,煎湯內服多用10至30克。對於皮膚止癢治療,則以煎水外洗為主。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上安中醫診所院長)自由時報
以上文字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