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TAIWAN》橙果設計EYE CANDY糖果盤~是創新 還是危險器皿
2009/01/18 10:52:55瀏覽3374|回應0|推薦18

 

 

 http://www.sogo.com.tw/newsogo/card/MonthActive/04/11F-090118_0121HPG-EYECANDY.jpg

 

TAIWAN橙果設計EYE CANDY糖果盤~是創新 還是危險器皿

 

中國年商品 如同大家所知 是期許~喜氣與圓滿 

 紅色 是一個重要的元素 設計上必須引用 這就是傳統

 

橙果為台灣SOGO百貨設計 EYE CANDY糖果盤

 顛覆了傳統糖果盤的設計元素與使用方式

 採用類似HTC鑽石機的不規則三角切割法

 

 

創意度 鑽石機的延伸

 傳統糖果磐 採用是圓盤 採是圓滿之意

 在台灣方型亦有 比較類似日本的傳統便當的設計

 其實 EYE CANDY糖果盤 創意度是落在人之後 

 

 

無托盤 取用整理不便

 是分為六個不同大小 有尖銳角所組成的方盤

 套句俗話 它不是圓滿設計 是散的

 傳統盤設計 雖內分數個小盒 有外底的托盒

 可以讓主人捧拿請客人取用 或順利移位的方便性

 

為什麼糖果盤內 要分數小盒格設計 目的就是要多樣呈現 讓客人有多種選擇 

 而不是主人拿其中一格 客人只能吃拿的這一格糖果

 或是 糖果盤在桌上 說出客人請自拿的失禮 

 (抱歉 糖果盤是散的 不知道你要吃什麼 怕錯你不喜歡的)

 

傳統糖果盤 有一點類似奉茶 捧拿請客人的意味

 這個基本設計需求 EYE CANDY糖果盤 是沒有達到滿分

 

 

不當的分格 無用一角

 六個大小不一的分格 竟然有一個是小如醬油碟般大

 可見的設計分格 是出了問題 這是要裝可食用的金粉嗎

 

 

 

 http://www.sogo.com.tw/newsogo/card/MonthActive/04/11F-090118_0121HPG-EYECANDY.jpg

 

 

尖銳角 有安全的顧慮

 一個尖銳角的分格盤 用在中國年 似乎蠻不恰當

 老外不過中國年 但也知餐皿設計 還是要想想安全考慮

 雖然漸漸 中國年 的禮俗 禁忌 規範 越來越簡化了

 但基本上 有些原則是要能把握住 尤其是設計

不管自家或作客 糖果盤 總是小孩最高興的過年小驚喜

 設計者 是不是要考量 這1~100歲的傳統商品 

 尖銳的角端 是不是會造成幼童拿取時 意外的受傷機率呢

 

為什麼 設計者 沒全方位考量

為什麼 設計單位與委託單位沒有設計審核能力

    讓傳統糖果盤 1~100歲的商品 變成必須是10~100歲的商品呢

 

設計 如果為了創新 讓設計增加的不確定的危險性

   就要回頭想想 是不是創新 過了頭

 

 

深度不足 淺碟設計

 多數女性 都知 過年用糖果盤 一定要有某種合理深度

 否則一直來回補糖果 瓜子 核果類零食 是很麻煩的小事

 只顧設計造型 忘了實用就是如此 

  

 

糖果盤 無蓋設計的不足

 雖然其中 最中間 那最大件的 有一盒蓋

 可以裝 怕潮溼的瓜子 開心果 花生等 否則受潮會影響口感

 除此外 有些糖果亦需要加蓋防潮 但這件商品 又不行了

 

 

 http://www.sogo.com.tw/newsogo/card/MonthActive/04/11F-090118_0121HPG-EYECANDY.jpg

 

設計 如果是只顧視覺創新 是可以達到吸睛目的

  但回歸設計目的的本質 實用與方便性不足

  或甚至有安全顧慮的缺失 那就~不是好設計了

  

 是誰要負責 設計不良的問題呢

 

 

 

延伸閱讀~

 

Taipei》▲追蹤報導~橙果設計公車站碑

http://blog.udn.com/rocid/2294224

TAIWAN》橙果設計~ BUICK 內裝

http://blog.udn.com/rocid/2185934

TAIWAN》蔣家 橙果 與未來

http://blog.udn.com/rocid/2145840

Taipei》橙果設計~熊貓帽 & 白燈管

http://blog.udn.com/rocid/2145375

TAIWAN》橙果設計~虎虎生風GPS

http://blog.udn.com/rocid/2135002

Taipei》橙果設計~公車站牌...可能廣告字還不夠大

http://blog.udn.com/rocid/2125779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cid&aid=257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