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位轉型之我見
2021/04/12 08:19:13瀏覽391|回應0|推薦6
自己還蠻喜歡華碩雲端 CEO 吳漢章的說法,數位轉型其實大家早就在做,在製造業稱為「工業 4.0」、醫療產業叫做「精準醫療」、公部門則有「智慧城市」、金融業講的是「Fintech」。各行各業早已有了自己的主題,近兩年逐漸收斂為「數位轉型」的統稱。『若要給它一個定義,就是企業或組織透過數位化工具,徹底改變運作模式、翻轉跟客戶的關係。』。

剛好來一位新老闆,自己服務的 IT 部門也要進行數位轉型(OneIT),也開始身陷風暴之中,首先啟動的當然是組織變革,找到對的人才能做對的事,終於成立 COE (Center of Excellence) 組織,可以推動 Global sites 事務,而且加深專業深度,最好可以取得專業證照。培養 T 型人才是第一步,而跨領域的斜槓青年才能發揮創意。

建立三層的服務層級(COE - Reginal - Site),同時加速推動 Service Level Agreement,建立 KPI ,從 95% 可用度做起,將 schduled downtime 也納入計算,將會導致系統架構的變動,集中式系統是避免不了下線時間,使用雲端分散式系統才能提高可用度。

當然導入 ITIL 流程和工具才有穩定的高可用度表現,首先主管們接受 ITIL foundation 課程訓練,形成共同語言,再由主管帶領同仁建立全球一致的 SOP,同時加入持續改善和 Lean 精神,才能邁向 99.99 % 之路。

在公司全球化之後,Shared Service 越來越重要,尤其併購其他公司時,高層總會想到共用一套系統,可以節省 License 和維護費用,減少人力成本。軟體開發團隊就需要學習雲端開發流程,引入 DevOps,Micro Service,Serverless 等相關技術,盡量將佈署工作自動化,減少人工介入,避免人為疏失。

當系統越來越多,修改需求單就會快速增加,以往是加強訓練程式員,減少錯誤發生,提高程式品質,另外一種思考方向是導入 Design Thinking 理念,不要直接將客戶需要(Need)直接轉換 Solution,而是要找到問題,同時轉換成需求(Requirement),能夠換位思考,看到客戶看不到的需求,這樣也能減少修改需求單的產生。

重新定義 IT 相關工作,IT 主要負責平台建立,而 OT 的應用程式開發回歸工廠智能製造部門,另外 IT 也需要提供 Single Source Data,避免數據不一致的狀況發生,同時應該加入大數據平台和機器學習平台,提高資料廣度和深度。

當然這些只是初期做法的分享,在 OT 方面當然以支援 I4.0 為優先,而在 IT 方面還是要以 K8S 平台加上為服務為發展方向,雙方面還是有交錯之處,這就是發揮 IT 數位轉型力道的地方。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bertyjlai&aid=16075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