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風箏,只有線被牢牢的抓住才能越飛越高,在天空翱翔。在學校時,老師就是抓住風箏線的手,放學後再交給父母親。只是有些父母狠心的鬆了手放了線,無辜的孩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擺盪,終至墜落!放學時,校門口集結了家長、安親班老師,焦急的等候著孩子;但是,有一部分背著書包自己步行回家的孩子,看似輕鬆愉快不疾不徐的步伐,其實是失去倚靠毫無目的的漫遊。他們,有些是隔代教養、有些是單親、失親,但大多是低收入戶的子女,回家後也許是獨自面對空盪的家,也許只有管不動他們的阿公或阿嬤。這些窮孩子回到家裡面對的只有飢餓、咆哮和四面牆壁,流落街頭也就淪陷於五光十色的社會誘惑裡。孩子放學後缺少適當的照顧,已經結合失能家庭與弱勢,成為教育現場一個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近幾年弱勢族群與解體家庭急速增加,最無辜的就是孩子,因為經濟貧困或家庭失能缺乏照顧而導致學習停滯,有人稱這些沒有人管教的孩子是「浮萍兒」。父母沒有能力供他們去安親班或學才藝,也沒空陪伴教育,學習成就和同學越拉越大,導致他們放學後在外遊蕩、流連,學習到一些不該有的偏差行為。而教育部社教司所推動的「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正好適時的爲這些孩子點亮了看見未來的明燈,除了一頓晚餐與夜間的照顧之外,也讓他們感受到教育的溫暖並獲得心裡的倚靠。在這裡的孩子背後都有家庭失能、經濟弱勢的故事,所以孩子們都很容易相互理解進而彼此接納;加上老師的鼓勵,一張張原本落寞的臉出現了笑容,不想寫的功課也在老師的督促之下漸漸的完成了,落後的成績在指導後也有了起色,希望有一天他們都能撕去自卑的標籤,和其他的同學一樣擁有昂揚的笑聲!
開始接辦這項業務時,一直覺得負擔沉重!當別人都下班回家後,我的辦公室依然明亮,心裡有些抱怨和不甘心,但是當我看到這些孩子滿足的吃著晚餐,出奇安靜的寫功課,專心的聽老師講故事或看影片,一陣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這樣平凡的事對他們而言竟是一種幸福!真的很高興爲他們點亮了教室的燈,讓他們不再流連失所,也許我少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不過這是值得的!我些許的付出卻能讓這些孩子感到如此的快樂是我始料未及的,結業式時每個孩子的臉上堆滿了笑容,相約著下學期再來,我和老師也開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