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古詩文學 欣賞 林占梅 地震歌 心得
2010/01/19 20:27:51瀏覽2380|回應0|推薦0

臺灣古詩文學 欣賞 林占梅 地震歌 心得


作者:一流才子


臺灣古詩繁榮一時.至今經典佳作乃難得.

臺灣經921地震後.才讓年輕一輩親身體驗.

臺灣土地是活的.生命是可貴的.

人生觀是需要重新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難怪古代原住民傳統尚有敬土靈山靈祭典.

讓臺灣許多人更不知道的事.

臺灣古詩竟然有地震歌.


過去漢民族生在中國內地.有人世代也未曾經驗

所謂的地牛翻身的可怕.就好比許多人不知颱風

是甚麼鬼玩意一樣.


其實就算是身在臺灣的臺灣人.在未經驗臺灣

九二一地震的人生際遇之前.可能也沒幾個人能真正

感受臺灣地震帶來的人生經驗是如何的難用語言表達?.

................................................

現在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


古詩文學 地震歌 作者林占梅 的簡述:

清朝年代:男性

生沒:西元(1821-1868)

個人簡介:

林占梅,幼名清江,字雪村,號鶴山,又作鶴珊,別號巢松道人。

清淡水廳竹塹(臺灣新竹市)人。

一生因捐獲官位數次

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同治元年(西元1860)

獲貢生加道銜.知府即選.賞戴花翎.

准簡用浙江道.加鹽運使銜.加布政使銜等.


林占梅擅絲竹、書畫、騎射諸藝。

道光二十九年(西元1849),構築潛園,雅集詩騷。

著有《潛園唱和集》二卷、《潛園琴餘草》八卷。


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約有詩一千九百餘首

寫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1867)。

內容:

多詠骨肉親友、園居、遊歷、時事、興懷之作。


作品風格多樣:

平易如白居易,感時憂似陸放翁,傷感如吳梅村。

臺澎道徐宗幹評其詩「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

.......................................................

地震歌

作者:林占梅

天朗氣清日亭午,閒吟散食步廊廡。

耳根彷彿隱雷鳴,又似波濤風激怒。

濤聲乍過心猶疑,忽詫棟樑能動移。

頃刻金甑相傾碎,霎時身體若籠篩。

廄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

悲風慘慘日無光,霎爾晴空成晝晦。

扶老攜幼出門走,忙忙真似喪家狗。

更有樓居最動搖,欲下不得心急焦。

心急勢危肝膽碎,失足一墮魂難招。

蟻走熱鍋方寸亂,兩腳圈豚繩索絆;

窘逼轉愁門戶狹,攀援不覺窗櫺斷。

如逢虎狼如觸蠍,形神惝怳魂飛越。

偷眼視之但溟茫,滿耳聲聞唯窸窣,

千家萬家齊屏息,大兒小兒多避匿。

少選聲停地始平,相顧人人成土色。

地平踏穩相欣告,眾口一時同喧噪。

老者無眾少者疑,從此夜眠心不怡。

東南雖缺地無縫,豈有妖物簧鼓之?

自是乾坤氣吞吐,世人哪得知其故。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憐嘉、彰成墟墓。

試問既震何重輕?消息茫茫歸劫數。

長歌賦罷心轉愁,驚魂未定筆亦柔。

此情回首不堪憶,此身猶自隨沉浮。

安得長屋縮地法,居無樂土免煩憂。

....................................................


此詩描述之景.

如果您親身經歷過臺灣九二一的人更感心有戚戚焉!

這樣感同身受的心境.實在讓人很難聯想

.號稱寶島的臺灣四季如春.竟然是地牛的運動場.

作者將情景交融的生活景象藉由此詩顯現

讓人不盡感覺作者也算是懂得生活情趣之才子.

詩中寫到:

作者享受午後休閒美好時光遇上地牛翻身的窘態.

作者形容臺灣的地震如雷鳴隱於耳又似浪濤之激怒.

餘震時還能感受到房屋棟樑會移動.

其實臺灣傳統建築乃土木混合屋居多.

遇上地震可想而知更是恐怖.

其實地震中最讓人驚心動魄的莫過於房屋牆壁遇上

地震當時產生扭力.發生如聲嘶力竭的龜裂聲之景象.

家具飾品摔破的清脆聲如天驚石破的聲音....

作者形容遇上地震石破天驚片刻間

自己像是需要籠篩保護的初生嬰兒般沒有安全感.

這種比喻真是貼切.

因為本人在臺灣九二一當時正居住災區.

當晚是生平第一次感受到生死存亡盡在頃刻間的感受.

這種感受是無法言語的.

沒想到此詩能形容的如此逼真.

因為當下的恐怖之感恐非臨淵履冰能比擬.

作者

更形容就算是聰明的人在當下被驚嚇的心

恐如馬一樣聲嘶力竭與狗如見鬼般的狂吠

深受聲音影響.就當時任誰都會變呆滯.

作者筆觸下更將地震時天空形成連天都變色.

這種因是驚嚇過度的心驚膽怕影響的層次再提升.

因地震驚嚇霎間如臨鬼城更像天狗食日般的景象.

讓人更感世界末日來臨的無力感.不知所措.....

作者更將地震過後逃災避難之景描寫細膩

觸目驚心的竟然是眼前扶老攜幼似喪家犬.

記得九二一當時.主震過後

最讓人擔心的事應屬房屋建物掉落或倒塌.

因為許多人都是在此時二次被災蒙禍.

作者形容:

逃難之人如螞蟻上熱鍋之情節.感覺像被困綁.

如磨刀待宰的豬一樣的心情真可說是經典描繪.

作者能將遇上地震後的心情描寫如遇虎狼般的

瞠目結舌之景象

或如親身觸摸劇毒蠍般的觸目崩心感受.

連因地震後的滿目瘡痍之景

都無法察覺可見地震當時心緒恍惚之嚴重心境.

想當初臺灣九二一地震那種驚嚇

真的感覺連眼睛都迷茫了尤如瞎子摸石過河般無助

作者形容:

眼無法看見只能靠耳朵去聆聽的景況

沒想到聽到卻只是輕微细小的怪聲.

讓人腦海浮現如電影戰火下的求生之景

作者形容:

感覺逃難躲避的天地間都無人般的萬籟俱寂.

原來當靜下心時.才發現

周遭躲難之人都滿身塵土真是處境窘迫.

雖然感覺地總算不再顛覆.大家互相問安與

喧喊家人的驚慌無奈.更增加

身經此次災難之人.不論老少都驚魂動魄.

就寢忐忑不安.不知何時地牛又翻身讓人命喪黃泉.

作者不單描寫地震後人們心靈嚴重受創

更描寫臺灣人對鬼神之說的文化

人遇上無端天災難免受迷信影響.

作者最讓人敬佩的乃是具憐憫心

作者描寫

當時自己所處地區雖然災情不算嚴重.

但是卻深深關懷嘉彰地區同胞的災難嚴重.

尚有人飢己飢之心.

作者寫出悲天憫人的胸懷.感慨萬千.

寫了此詩文.但是還是無法忘懷悲傷.

作者甚至感慨

真希望自己能學有奇門遁甲術

能尋找一個安樂家鄉.

其實真正經歷過臺灣九二一的民眾.

最能體會當初露宿風餐的恐慌.

雖然沒有戰爭.卻感受到戰火下求生的感覺

擔心生活.擔心家人.朋友.更惶惶不可終日

地震是大自然給我們最嚴厲的考驗

也是給人類最大的警訊..

其實任何大自然的災難.都在警告人類.

要懂得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如何保護大自然給我們的珍貴環境.

如果人類只懂自私.不懂珍惜.不懂互助.

那大自然可能會讓人類面臨更可怕的遭遇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值得省思!

臺灣難得有古文詩描寫關於臺灣本地的生活.

此詩亦留給臺灣後人一個歷史文學珍貴記錄.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hblog&aid=37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