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近‧現代文學叢刊6
2010/11/02 14:14:16瀏覽464|回應0|推薦2

書名:中國近代文學史
作者:袁進
ISBN:978-986-6777-21-9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7100980.htm

書籍簡介:

本書選取了一些近代重要的文學作品,從文學變革的角度加以分析梳理,以展示中國文學近代變革的轉型過程,以及它們的過渡特性。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與中國近代建立「民族國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它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建立「民族國家」的一部分。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社會文化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國近現代文學做出的選擇,實際上決定了以後的文學發展,近代的選擇,實際上一直影響到現在。現當代文學碰到的問題,如文學的市場化問題,文學的雅俗問題,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作家面對各種潮流是否堅持自主意識問題,現實主義成為文學主流問題,中國文學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問題,等等,都能在近代文學中追根溯源。中國現代文學實際上是沿著近代的選擇繼續走下去的。


作者簡介:

袁進,1951年7月10日生,江蘇鎮江人。 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代現代文學。著有《張恨水評傳》、《小說奇才張恨水傳》、《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中國文學觀念的近代變革》、《鴛鴦蝴蝶派》、《近代文學的突圍》、《上海文學史通》近代編等專著。主編《上海近代文學史》、《鴛鴦蝴蝶派散文大系》等。近年來曾去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並曾作為客座教授去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學。


緒論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與中國近代建立「民族國家」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它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建立「民族國家」活動的一部分。

  何謂「民族國家」?難道中國古代建立的國家就不是民族國家?「民族國家」是現代社會具有特定含義的概念,並不是所有民族建立的國家都叫做「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其實是近代以來全球化過程中的產物。古代世界也進行世界貿易,各個國家之間也有交流和相互影響,但是除了部分地區殖民化之外,這種相互影響並不構成全球國家的一體化。近代以來,由西方殖民主義推動的資本主義發展,形成一股現代化潮流,逐漸籠罩全球,隨著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國家也逐漸成為世界大家庭下的國家,需要有相似的國家機構、教育體制,對應的政府部門,這樣才能進行正常的對話與交流。為了適應現代化的要求,國家機器很難再像古代那樣,它需要現代社會的法制,建立現代的外交、國防、行政、立法、司法等管理機構和相應的職能,它需要確立現代社會的科層制和組織動員能力,能夠組織動員到每個個人。它需要實行普及的教育,由此形成新的國民意識。中國從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觀念,發展到近代以來的「世界」、「全球」觀念,這是在西方近代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威脅之下轉換的,正是這種威脅逼迫中國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這是中國文學近代變革的歷史背景。

  然而,過去的文學史研究只重視了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近代文學研究一度過多把注意力放在中國近代創劇痛深的亡國危機上,把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其造成的反抗,作為文學變革的主要原因,把反抗這種侵略作為近代文學的主要特色,把愛國主義作為近代文學的價值所在,這種看法實際上只看到歷史的浮面,研究成果也就難以深入。亡國危機雖然能夠改變文學的面貌,卻不能改變文學的性質。僅僅討論中國近代的亡國危機並不能說明近代所發生的變革,因為中國近代為消除亡國危機建立民族國家的努力是與中國社會文化的現代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即使沒有中國近代的亡國危機,經濟政治的「全球化」也會逼迫中國的社會文化現代化。

  近一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從古代漢語轉入現代漢語,文學形態文學觀念以及文學內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的關鍵是在近代,它是一種文化全方位的變化,如果我們把文學活動的構成視為作家、文本、語言、傳播方式、讀者、與現實的關係等諸種要素的運作,那麼,這些要素在近代全部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作家由古代的士大夫變為近代的知識份子,其寫作方式、寫作心態等都發生了重要變化。文本的外觀形式由線裝書變為平裝書和報刊雜誌,除詞以外,各種文學體裁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古代文學以詩文為中心開始轉變為以小說為中心,文學表現的內涵,與現實的關係,都出現了重要變化,現實主義佔據了文學的主導地位。文學語言由古代漢語變為現代漢語。文學傳播方式納入了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和商業化銷售的軌道,這就大大降低了文學作品物化的成本,擴大了文學的市
場,從而導致讀者的變化,古代文學的士大夫讀者轉變為現代文學的平民讀者。只消翻一翻中國文學史,就不難發現:像如此巨大的全方位文學變革,中國近代是僅見的,近代之前的各個朝代從未有過的。先秦時期也可能有巨大的文學變革,只是限於現有的資料不足,還不足以得出確切的結論。中國文學發展到近代,好比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具有多種選擇的可能,因此這也像先秦時期一樣,成為中國思想史上最活躍的時期。而中國近代文學作出的選擇,實際上決定了以後的文學發展,一直到現在,現當代文學碰到的問題,如文學的市場化問題,文
學的雅俗問題,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作家面對各種潮流是否堅持自主意識問題,現實主義成為文學主流問題,中國文學吸收外來影響問題,中國文學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問題等等,一旦追根溯源往往都能追溯到近代。中國現代文學實際上是沿著近代的選擇繼續走下去。因此從發生學來說,近代的選擇,實際上一直影響到現在。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過程,它與建立民族國家的中國社會文化的現代化進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社會文化現代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探討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我們首先必須瞭解什麼是「現代化」。

  「現代化」指的是傳統社會轉變為現代社會的過程。它包含了工業化、商業化、城市化、社會化、民主化、法制化、契約化、個人化、科層化、世俗化、教育普遍化等許多方面。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過程各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它們的轉變也有大致相同的地方:除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那就是在社會結構上由宗教或者宗法主導的傳統等級制社會,逐步轉變為以個人為本位的現代社會。這個過程在思想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與世界觀,形成了人們的理性意識,理性意識的代表—「科學」逐步進入傳統社會,通過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形成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新知識系統;由此產生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新型價值觀念,產生了「主體性」意識,於是「自我意識」、「個性解放」等等思想也就發展起來,原有的傳統觀念逐步被現代意識所更替。這個過程產生了一種態度:與傳統斷裂,崇尚新穎事物,使現在英雄化。這個過程伴隨著政治與宗教的分離,伴隨著一個社會結構「世俗化」的過程,原有的等級制逐步瓦解,形成以個體為本位,靠市場來調節的資本主義社會。當然,這個大致相同是抽象化的結果,世界各國在實現自己的現代化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社會文化狀況,有著不同的現代化進程與結果,其間的差異,其實是相當大的。

  在這個現代化的過程中,傳播媒體的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是一個焦點,它集中體現了中國近代社會文化的變革,決定了文學的變革。近代傳播媒體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報刊和舊平裝書成為主要傳播媒體上,報刊與舊平裝書是用機器印刷的,還要運用鉛字排版、石印或者紙型技術。這種書籍複製方式就是工業化的產物,沒有近代大工業,僅僅依靠手工業作坊無法形成從線裝書到報刊和舊平裝書的轉換。近代傳播媒體報刊與舊平裝書又是運用資本主義商業化的方式運作的,像《申報》館和商務印書館都是股份制企業,在全國各地廣泛建立分支機搆,運用西方股份制公司的運作方法來管理和經營,這就使得這些傳播媒體比起傳統媒體來,效率大大提高。近代傳播媒體適應了城市化、社會化的需要,適應了近代市民的需要。例如,近代城市形成了「禮拜」的時間概念,有了「週」、「周日休息」的新觀念。對報刊和舊平裝書產生了不同於線裝書的需求。中國古代社會形成的是「士農工商」的社會階層,我們在下面將會看到,隨著近代都市的崛起,知識份子和「工商」逐漸形成了市民,社會產生了新的文化組合。文學一旦進入資本主義工業化、商業化的軌道後,文學的社會運行機制就商業化了,作家以寫作來謀生,讀者以閱讀來消費,由於商業化的利益驅使,近代媒體的運作目標不可能再像傳統媒體那樣主要面向士大夫,而是變成面向大多數人的市民。廉價的近代媒體大大擴大了媒體的消費範圍,從而也就普及了文化,促使文化向世俗化的方向發展,也就推動了教育的普及化。正因為近代媒體產生於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和商業化,媒體在觀念上維護契約化、科層化、法制化就是必然的。現代城市產生的以個人為本位,幫助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口擺脫宗法制的束縛。現代城市產生的經濟獨立,擺脫政治的控制,這種城市形態必然會產生對民主的訴求,新型市民成為民主的主要社會基礎。近代媒體的變革造成了文學的作家、讀者的變化,從而也使文學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變化過程又是複雜的,它是諸種因素互動下的產物,與社會文化變化相關聯,充滿各種選擇的可能性。

  近代文學是一場歷史劇變,在一種社會文化變革的背後,往往有經濟因素和物質生產因素在起作用,中國文學近代變革背後就是如此。它與中國古代的文學通俗化最大的不同便在於:整個文學的社會運行機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資本主義商業運行機制主宰了文學的社會運行機制,建立了新的傳播模式。中國古代書籍也曾採用商業化的營業方式,完全作為商品來生產銷售。如《儒林外史》寫到書商請馬二先生編選八股文選本,便是講好報酬,印出書來作為商品銷售的。這種情況在小說中尤為普遍,明末清初一些作家大量炮製才子佳人小說,可能就是應書商之約。不過這種商業化還停留在手工業作坊階段,與近代的資本主義商業化不可同日而語。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形式和商業化營業方式組合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報刊和平裝書的銷售上。報刊和平裝書作為新的文本物化形式,在外觀上就與中國傳統文本—線裝書不同。報刊和平裝書容量大,可以用較小的字排印;出版快,出版週期最短在一天之內;價格低,普通老百姓也能承受。這些優勢使它們的傳播範圍遠遠超過了線裝書。它們一旦成為文學的主要文
本,就註定了文學必須面向普通老百姓,必須通俗化。從而也就改變了士大夫壟斷文學的局面。但是,近代媒體的變革一方面促使文學普及,另一方面也促使文學走向通俗,高雅的詩文從文學的中心退向邊緣,以前不入流的小說則成為文學的中心,這一過程本身就使得傳統的高雅文化走向衰退。於是,由於報刊和平裝書的出現與迅猛發展,逼迫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承擔者—士大夫們正視它們,適應它們,乃至在抗拒它們的過程中逐步衰亡。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從舊文學走向新文學的過程,五四文學革命提出「提倡新文學」的口號就證明瞭這一點。「新文學」與舊文學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新文學」用的是現代漢語,舊文學用的是古代漢語。因此,中國文學近代變革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語言變革。我們一般都確信,現代漢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發動之後才形成的,其實不然。我們在下面將會看到:現代漢語形式的文學問世遠遠早於五四,至少在19 世紀70 年代,就已經有非常成熟的現代漢語文學作品問世,其語言甚至要比五四時期的作家所寫的現代漢語白話文更加像今天我們正在創作的白話文。它們出自西方傳教士或者是西方傳教士與其中國合作者之手,絕大部分是翻譯作品;它們無論在語言還是形式上,都不同於中國古代的文言白話作品。這部分作品的發現,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中國近代的文學語言轉換。......


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傳播與市場/27
 第一節 傳播的市場化與文學的變革/27
 第二節 從士大夫到作家/ 56
 第三節 市民讀者與通俗小說的崛起/73
 第四節 以《民權素》為個案/86
第二章 語言與形式/111
 第一節 文言、白話、淺近文言/111
 第二節 西方傳教士的努力/124
 第三節 報章語言文體的演變/161
 第四節 中國士大夫翻譯對語言的影響/178
 第五節 清末白話文運動/ 196
第三章 本體與範圍/219
 第一節 對文學本體的認識/219
 第二節 文學範圍的擴大/246
第四章 傳統與現代/ 279
 第一節 近代學者是怎樣接受西方進化論思想的/279
 第二節 復古思潮/ 293
 第三節 同光體/309
 第四節 南社/ 321
 第五節 詞壇的復古/335
 第六節 舊劇改革/ 349
第五章 功利與審美/ 371
 第一節 經世致用文學思潮/ 371
 第二節 從經世致用到文學救國/ 391
 第三節 對「情」的崇仰帶來的變化/ 410
 第四節 現實主義的崛起/425
第六章 作品與時代/ 451
 第一節 《花月痕》/451
 第二節 《海上花列傳》/463
 第三節 小說的興起與譴責小說/ 471
 第四節 《老殘遊記》/ 483
 第五節 《孽海花》與歷史小說/ 492
 第六節 偵探小說/ 498
 第七節 《玉梨魂》/508
 第八節 《廣陵潮》與民初社會小說/ 524
 第九節 短篇小說的發展/54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njianpublic&aid=455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