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7 16:19:40瀏覽881|回應0|推薦0 | |
1.轉寄文章:流轉不息的愛正視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shared by Min-ju Yen from Switzerland http://www.mjswiss.com/)
在加卅教會非常敬重的一位的基督徒長輩. 此封書信給我很大的震憾及教育, 希望每一位收到這封信的人, 能夠耐心的好好看過一遍. 它會幫助你, 避免我們做子女的遺憾, 我自己的父母也相繼的離開人世, 所以很能感同身受. 希望它能不分信仰, 給予需要的人. (http://www.alearningfoundation.org/xoops/modules/mydownloads/) 2.你的生命有何意義和價值?(shared by Joy) 生命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 在人生舞台上, 每個人都有很多個角色要擔當 ( 我不說它是扮演, 因為人生舞台像戲卻不是戲, 我們不是在演, 而是要去承擔) , 承擔就是要提起( 事來則應 ), 有提起就需有放下 (事去則淨), 這樣才能承擔更多而不被壓垮, 我想很多人的最愛不是伴侶就是孩子, 因為過多的愛, 反而招兇, 最近讀易經第一卦 乾卦上六爻- 亢龍有悔 - 就是在提省我們凡事不可太過, 這個道理或許人人皆知, 但又有多少人能有不過與不及的智慧?? 我想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拉開一點, 不局限在個我的利益得失與家人身上, 或許把路人當家人, 把家人當朋友,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客觀一點應對, 就不會陷入情癡而情關難度了!! 一龍-我就是用朋友的心來祝福他...瑞馨,瑞廷- 我就試著把他當別人的孩子來包容陪伴, 也許這對他们不是最好的教養, 但我只能盡我能力所及, 盡了力, 其他就隨順因緣囉... 將來他們都會有更多角色要去承擔, 我希望自己在他們的人生中- 是助力, 不是阻力... 這是我的自我祈許 :) 除了為人妻, 為人母, 別忘了最重要的是做 "自己" 喔! - 與您分享 -父母的犧牲─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父母的犧牲─孩子 最可怕的禮物 ……孩子實際上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他們只是經你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給於他們的,是你們的愛而不是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庇蔭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庇蔭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的世界,那是你們在夢中都無法探訪的地方……" 因為王季慶看了詩人紀伯崙一首關於《孩子》的詩,讓她對教育孩子的看法有了180度的轉變,"其實我對自己很嚴格,但在我懷孕的時候,看了紀伯崙的書,真的好感動,你清楚知道你絕對不能去掌控另一個個體,即使他是你的孩子,但華人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財產。所以我很小心努力把孩子當作是一個'人',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即使是做錯了,他還是有權利去嚐試,你只能告訴他有什麼選擇,他決定了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待王季慶說完這句話,再聽她說別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於是你便知道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一位母親來說,對一位非常疼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來說。一個女子做了母親,最容易陷入一個窠臼,就是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 然教育家馬卡連柯卻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親所能給於孩子最可怕的禮物。"對孩子來說,他們習慣了風和日麗的天氣,直到有一天在自己迎接疾風驟雨的時候,在不測風雲的挫折和挑戰裡,驚慌失措,不知道心中的勇氣和智慧該從哪而來。對父母來說,兒女是他們的私人財產,他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在孩子身上,直到他們年老時,同樣渴望得到全部的關愛,兒女就像風箏,他們想要永遠拽住那根線,只有把它牢牢操在手中,心裡才有安全感。 做了父親以後的胡適先生,寫過一篇《我的兒子》,裡面說道︰"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但是你既然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王季慶曾經遇到一位母親,在女兒7歲的時候和丈夫離婚了,她的工作能力強、生活能力很好,但卻非常擔心獨生女兒的種種,開口閉口都是女兒。當王季慶問她:"妳的生命有何意義和價值?"她如此回答:"我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就是要我的女兒正常。"王季慶說:"她女兒已經17歲了,不瘋不痴不傻,而且長得很漂亮,你認為我可以接受她這樣的答案嗎?她不是普通老百姓,她是一位博士,在國外也住了很久,可是她的答案竟是如此!"王季慶再問她:"那妳自己的生命呢?"她說:"我自己有如槁木死灰,我已經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只一心一意地想女兒好,我已經把自己放棄了。"一個槁木死灰的媽媽一心一意想讓自己的女兒快樂、幸福。"這是最大的問題,你把自己生命的基礎放到別人的喜怒哀樂上,交在別人手裡,生命的意義竟是女兒正常與否?!"面對一個成熟的獨立女性有此生命告白,王季慶的嘴巴都張大了。 這母親每一天都像監獄裡的獄卒,把女兒當犯人看,甚麼都要通過她,即使她在上班,仍然想女兒不知道會不會偷跑出去。因為她對孩子的不信任,造成母女無法溝通,壓力越來越大,女兒豈受得了母親的監視,非逃不可。後來真有不太好的事發生,華人的父母總是替孩子選擇,但選擇之後誰要負責?這位母親以為自己很對,因為她是出於愛心,最可怕的就是這個──以愛之名,做一件與愛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 "王季慶最後提醒這位母親:"先不要講女兒如何如何,妳的焦點應該放在妳自己的生命上。先不要對人好,如果你自己是空的。你看到自己快樂嗎?因為我們不僅僅只是活,而是要活得快樂,這才值得。這才是給妳女兒最好的東西──身教,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有孩子要走的路王季慶對此也有自己的故事,"這聽起來很負面,我自己也很痛苦,是我給了孩子自由,他是一個'人',我沒辦法控制他,最後他自己去承受後果,他學到了教訓,可是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和痛苦。以結果來論的話,人家會覺得還是傳統的方法好,但孩子的學習肯定不一樣,這是他要走的路,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過去的經歷來學習的。 在兒子上高中時,有一次王季慶帶他們去看她上標準舞的課,老二看了便有興趣想學。於是舞蹈班就安排了一個女舞伴給他,是一個年紀較長的女生。跳跳兩人就成了朋友,常到家裡作客,後來成了情侶。當時老二才17歲,是個中學生,女伴比他大10歲,已經是一個相當能幹的職業女性。王季慶看兩人從舞伴到情侶,局面開始失控了。她和孩子分析過,雙方的生活背景、年齡差距,而且他馬上就要高中畢業到美國去上大學,兩人看來不可能有甚麼好的發展。"感情的事,我從來就跟孩子說,惟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傷害對方,要尊重對方。當時我對孩子說'你要去唸書,她年紀也大了,怎麼可以等你這麼多年?'"兒子答應媽媽先做朋友,直到他美國唸書後,雙方便各自自由發展。但結果卻出乎意料,兒子上大學後,不只和對方保持聯絡,反而因為感受到外在的壓力越大,兩人的距離越遠,兩人就越是團結,越是覺得這段愛情是偉大的。於是,兒子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與對方切斷關係,還在他讀大二時就結婚了,家人全蒙在鼓裡。 王季慶說:"本來沒有甚麼,我也承認他們的關係,不說甚麼,兒子畢業後就在太太底下工作,應該很好的。但他們夫妻的關係越來越不平衡,越來越不對勁,兒子和我本來是很親密的,甚麼都談,但兩人卻慢慢疏遠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痛苦不是兒子不聽你的話,而是你覺得他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了,你不知道他在想甚麼?" 後來事情的發展是,夫妻兩人的事業失敗,初生的孩子還小,太太卻患上精神分裂症,王季慶眼睜睜看孩子承受巨大的挫折和痛苦,整整10年,在孩子最黃金的10年。作為一個母親,王季慶的心疼和難過是言語無法說的,但她一直陪兒子,接受他的一切,當時她最常對孩子說的不是"當初如果怎樣怎樣。"而是"我會一直在這裡。 "我沒有再去責備他,這沒有用,我不會讓他覺得因為他犯了錯而不理他。我已經不能替他做甚麼,他自己做的自己承擔,我只能包容他。"直到今天,即使讓王季慶早知道結果是這樣,她還是覺得:"想盡辦法去鉗制孩子是沒有用的,有一些選擇,是他自己要做決定的,別人不能替他做。當時他選擇了這條路,必然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我不了解。 現在兒子的事業和生活已平穩順利,王季慶回頭看這件事:"有一些事是無解的,它在正常的狀況下是找不到答案的,既然發生了,就不要怨天尤人。只是你不要覺得這件事是衝你來的,或是衝兒子來的,無論如何,不管事情好壞,它都成為我兒子人生的一部份,一個過程,值得他去學習。"沒有一個女子天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媽媽,一個獨立的妻子,自己的價值自己去尋找,去肯定。 王季慶以前也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建立在愛情上──"我要我愛的人全心全意地來愛我,如果不是如此,自己就失去了價值。"王季慶遇到一個女子把一生的重心都放在丈夫身上,卻因為無法生育,先生與她離婚。她在離婚後患上嚴重的腦癌,經過一段努力奮鬥的抗癌期。 但王季慶看她其實是不要活的,"她的痛苦是她指定了只要她先生的愛,只有她先生可以肯定她的價值,因為她的先生不愛她,在她心裡早就喪失了活下去的意願。在她的潛意識裡有一點自殺的傾向,但她又不能自殺,她把受傷的感情不斷壓抑下來,慢慢地就變成了她的病。她一生病,就可以轉移掉自己的問題,'你看我很可憐,我生病不是我的錯啊!我還要去奮鬥、拚命去抗癌! "王季慶覺得這位女子如果不願承認自己早已放棄了自己,不承認自己的生命是被動的,"如果你不愛我,我就……,不管她如何努力去抗癌,都是沒有用的。她提醒說:"當一個人在情感上受傷時,儘管情緒是負面的,你都要去承認它、認識它、接受它。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價值的,不管你是貧是富,美貌平凡,遇到任何事,從根本上來說,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王季慶參加一個團體叫"Pollyanna","其實每個人都有悲觀樂觀矛盾的地方,Pollyanna就是叫你從樂觀的角度去看事情,它有點像傻大姐的意思,不管你發生什麼事、任何打擊,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份禮物,敲醒你,告訴你應該要改變了,讓你變得更快樂。參加這個團體的每個人,可以把自己的問題拋出來,讓其他人幫你從Pollyanna樂觀的角度看事情,讓別人幫你在困境中看到一些好處和積極面。" 3.溫柔地告別 文:林芝安 (shared by Principal Y.) 「或許我們生命中所有的暴龍都是公主,她們只是在等著看我們美麗且勇敢地行動一次。」∼德國詩人里爾克 「媽媽,我要去睡冰床了,」13歲、眉清目秀的瑋澤躺在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病床上,吐出這句話之後沒多久就過世了,臨走前,面容安詳 瑋澤9歲那年,突然發現自己手腳愈來愈沒有力氣,身體莫名疼痛,在台北各大教學醫院求診、轉診,始終找不出病因。整整花了一年,最後才被長庚醫院腫瘤科洪悠紀 醫師診斷為「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 從此,瑋澤開始過著與惡性腫瘤為伍的生活。身體情況好,媽媽就陪他回學校上課,情況轉糟時,只好回醫院住院接受治療,「再怎麼痛,他都不哭不鬧,」瑋澤媽媽語氣既心疼、又安慰。 一年年過去,瑋澤待醫院的時間愈來愈長,年紀雖小,卻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而且堅持親自簽「放棄急救」醫囑聲明,「因為他不想像隔壁大哥哥過世前,全身插滿管子,痛苦掙扎,最後七孔流血走了,」幾乎全天候守在病床旁的瑋澤媽媽說。 病塌旁的同學會 不知道什麼緣故,瑋澤似乎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他跟媽媽說,很想念同學。媽媽提議幫他辦個小型同學會,邀請幾個要好的同學來看他,媽媽準備了三明治、奶茶、麥當勞快樂兒童餐(瑋澤看著同學享用),在病床旁掛上氣球、彩帶,瑋澤靜靜地聽著同學七嘴八舌說班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蒼白的病房變得熱鬧活潑。媽媽當然也跟同學說明瑋澤生了什麼病,解釋瑋澤必須頂著大光頭,那麼久不能上學的原因,以去除孩子們內心的恐懼。 從來,瑋澤媽媽都不隱瞞瑋澤病情,「我總是跟他說,隨緣,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以後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是愛你的。」 同學會完那天晚上,瑋澤賴在媽媽身旁說:「媽媽,謝謝妳,我今天好開心。」 瑋澤過世前一個月,長期照顧瑋澤的醫療團隊成員之一,方恩真護理師在一次閒聊時,問瑋澤有什麼願望想實現? 「我想幫洪 醫師過生日,」當時腫瘤已經侵犯到心臟附近的瑋澤不假思索道出。對瑋澤一家人來說,長期悉心照顧瑋澤的 洪悠紀 醫師無疑是救命恩人。 某個星期五下午,幾乎動員醫療團隊每個人,有人負責訂花,有人買蛋糕、水果,還得有人負責支開洪 醫師,想辦法找理由讓她查完其他病床,最後來到瑋澤病房,來個大驚喜。 當瑋澤出其不意捧出蛋糕,對著洪 醫師說「生日快樂」,那一瞬間,又驚又喜的 洪 醫師感動落淚,圍繞在瑋澤床邊的醫護人員們,也忍不住眼角泛紅。 慶生會結束後,瑋澤趁著體力還好時,自己打電話問候住在外地的阿嬤。他將訪客送來的水果分送給護士阿姨,謝謝她們多年照顧。最後一個星期,瑋澤幾乎沒吃東西,只喝水,不做積極治療。 原本就很安靜不多話的瑋澤有一天突然說:「媽媽,我要放下,一切隨緣。」那時媽媽並不清楚瑋澤想表達什麼,直到三天後才恍悟。 那天是個風和日麗的春天早晨,瑋澤躺在媽媽懷裡,輕聲說著:「媽媽,我要去睡冰床了,」然後闔眼離去。 「兒子教會我,不要太在意很多事,」瑋澤媽媽淡淡笑著說,瑋澤這幾年生病,讓以前只知道賺錢、很少與孩子互動的老公開始幫忙接送兒子女兒上學、詢問功課,全家人關係變得更緊密。 為了讓瑋澤走得「歡樂」,瑋澤媽媽辦了一場很不一樣的葬禮。 靈堂前的遊戲 媽媽相信,瑋澤去了天堂,身體脫離病痛後,會過得更開心、自由。「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她不想將葬禮弄得愁雲慘霧。 她將瑋澤同學摺好的紙鶴掛在靈堂兩側,準備了許多零食、飲料,抱著再幫瑋澤辦一次同學會的心情。 剛開始小朋友們來上香時,童稚臉龐充滿害怕、不知所措,也不敢靠靈堂供桌太近。這時,瑋澤媽媽突然提議,「我們來擲茭,問看看瑋澤在天上都做些什麼?」 很快地,這個勁爆提議將瀰漫靈堂內的濃濃哀傷,一掃而空.有個男生先跑出來,站在瑋澤相片前唸唸有詞,手握兩個硬幣就往地上丟。他問瑋澤天上有沒有電視可以看。同學們陸續冒出一連串的好奇:在天堂要上學嗎?也要寫功課嗎?那裡有沒有電動玩具可以打?有其他玩伴嗎?會不會無聊?連女生也不落人後。小女孩捧著一束花跟瑋澤說:「這是我用零用錢買的,花了150元,我很捨不得,不過還是要送你。」 「瑋澤說捨不得就不要送嘛!這麼不甘願。」媽媽幫忙擲茭問瑋澤喜不喜歡。結局是,為了搶位置發問問題,男女生在瑋澤靈前擠成一團,又笑又鬧。歡笑聲趕走了葬禮特有的冰冷氣味,孩子們玩興大發,竟然不想回家。「這是我見過最溫馨的葬禮,」瑋澤老師孫義芬說。 有些時候,大人反而比小孩難釋懷。到了民間習俗「頭七」的日子,瑋澤阿嬤很傷心地問瑋澤姐姐,為什麼沒有哭?「我才不要哭,他在天上過得很好,」瑋澤姐姐回應。 瑋澤姐姐一開始很生氣老天爺,為什麼讓弟弟發生這樣的事,很恨、不甘心。可是在入殮那天,當瑋澤被放入棺木的那一剎那,她赫然發現,弟弟對著她,柔軟的臉上竟現出一抹笑容! 「瑋澤姐姐後來跟我說,弟弟像個大洋娃娃,只是睡著了,他應該不會再疼痛受苦了,」瑋澤媽媽眼神望向遠方。她固定到學校擔任志工媽媽,輔導需要被關懷的學生,雖然剛失去一個兒子,依然神情愉快,充滿活力。因為「生命生生不息,死掉的只是軀殼,靈魂永遠存在,瑋澤將繼續他該有的旅程,」媽媽語氣堅定。 你想如何做最後的告別?「你和你所愛的人有一天都會死,而生命絕不只是你現在所經驗到的。」-《體會死亡》。日本導演黑澤明在電影《夢》裡,有一段描述:全村的人吹奏音樂、邊遊行邊灑花,歡慶老奶奶的過世,有個老爺爺正要趕去加入慶典行列,他是老奶奶初戀情人,他告訴從外地來的年輕人:「順著大自然生活,死本來就是一件值得喜悅的事。」【本文摘錄自《康健雜誌》56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health.asp】 4.鳳凰花開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好朋友(funny) 趙寧走時不求七彩祥雲,不貪琉璃宮瓦,只願在鳳凰花開的路口,守候家人,這份重如泰山的情卻能視如鵝毛的隨喜,也許情到深處無怨尤,有的就是一無掛愛的祝福,不要讓親人有著無法償還的負擔。 讓我想起席慕蓉的詩(如下),即便要化成心愛的人身旁的一棵小樹也要五百年的祈求,如能像趙寧守候在鳳凰樹下不也要幾世的企盼吧!如何讓親人在今世就將思念綿延成更美的圓;或是學習更早放下,換化成無所不在的彩蝶? 人要能了生死也是一門課題,值得一生準備,看破、看開. 人生本是一場轉眼成空的百年孤寂,如何詼諧的處理身後事:讀一本自己喜歡的經書普渡自己、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埋葬自己、享受一股「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淒美悠然。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席幕蓉) 趙寧病中手記 http://blog.ctjob.com.tw/lowestc/archive/2008/09/23/5237.html 茵茵要好好照顧自己。要堅強,孩子都要靠你了。元元要幫媽媽,護弟弟。佑佑不可懦弱,控制情緒,發揮長處。小小努力用功。大家都心地柔軟善良。爸爸50歲才成家,你們都是老天爺給我的恩典,我感激不盡...。 我比茵茵大26歲,比元元大50歲,比佑佑大52歲,比小小大55歲。先走許多年是必然的。無論我在何處,只要向上看,無論是雲,星,日,月,夜,我ㄧ定在那裡努力的護佑你們,祝福你們平安健康快樂。 人生的聚散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不要太悲傷。你們懷憂喪志,我會生谷鬼氣(粵語生氣),別忘了,我是「談笑風生趙茶房」哦! 常帶孩子去看看奶奶,她心中永遠在念著兒孫輩,遇事,與靖、欣、怡、健打個商量,不要獨自發愁。你們的快樂,是我最大的安慰。 向上!向前!向善!加油!加油!加油! 心中有愛,目中有人,耳中有歌嘍!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於我們分頭走,沒有那個港口,是永遠的停留,腦海之中有一個鳳凰花開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好朋友,茵茵元元,小小和佑佑!I Love You!very very very much.bye-bye 爸ㄅㄚˇ爸ㄅㄚˊ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