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開台聖王鄭成功(四十一)之一、群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決
2023/09/28 12:59:18瀏覽139|回應0|推薦4

【楊英轉世台灣實錄:「群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決

西元1661年,發生在台灣的熱蘭遮城之戰,可說是東方與西方,第一場大型的決戰。一方是鄭成功,南京敗戰後,退無可退之下,所以必須率兵渡海來台灣,尋找一塊可以休養生息的土地;以繼續其抗清復明的大業。另一方,則是稱霸世界海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已占領台灣為其殖民地三四十年,自然也不肯退讓。雙方第一場短兵相接的戰役,就發生在夾於鹿耳門水道,與大員水道間的北汕尾沙洲。當時鄭家軍以宣毅前鎮的一鎮兵力,約八九百人,由陳澤率領,整齊列陣前進。另一邊荷蘭人,則以二百多個火槍兵,佔據高地,由上校指揮官湯瑪士、彼得爾(拔鬼仔)率領,使用荷蘭人訓練有素的排槍射擊,對付鄭家軍。結果是,鄭家軍的軍隊在面對荷蘭人的排槍射擊,既不閃也不躲,依然聽著戰鼓聲,以整齊的陣形,手持盾牌與大刀,不斷的前進。就算有人被槍彈打倒,空出的空位,也立刻就有另一人補上,讓嚴整的陣形毫無空缺。因為荷蘭的火槍兵,從未見過這種情況,眼見鄭家軍步步逼近,最後嚇到落荒而逃。卻被鄭家軍前後包抄。最後二百多個荷蘭火槍兵,幾乎全軍覆滅,都被鄭家軍砍死,包括指揮官拔鬼仔也被砍死。僅存十幾個人,狼狽逃回城內。緊接著,是雙方的海戰。

荷蘭艦隊的戰艦,大型戰艦每艘船配備的火砲,約都在三十六、三十八到四十門的火砲。小型戰艦每艘船配備的火砲,也都有在二十四、二十六到二十八門火砲。可謂火力相當的強大,足以橫行世界海洋,讓葡萄牙、西班牙與英國,都對其俯首稱臣。事實上,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世界三分之二的海上貿易,殖民地遍及全世界,包括現在的美國也是其殖民地。稱其為世界霸主並不為過。其艦隊武力之強大,自不用多說。另一方的鄭家軍,雖有士兵二萬多名,然火砲總數,約僅有一百門。而且鄭家軍的火砲,其砲彈多在十五磅到二十磅,算是輕型砲與中型砲。而荷蘭人,不只擁有三十磅的重砲,還有砲彈射出後會爆炸,殺傷力更強大的榴彈砲。總之,在軍火武器的較量上,鄭家軍遠不及荷蘭軍隊。然而雙方艦隊在海上短兵相接,交戰後,也不過就是眨眼時間,荷蘭艦隊居然全面潰敗。旗艦赫士亞戰艦,甚至整艘船爆炸起火,沉沒入海中,艦上官兵無一人生還。因為荷蘭戰艦,就算再怎麼堅船利砲,火力再強大,卻也抵擋不住鄭家軍艦隊的視死如歸。鄭家軍雖然每艘船,都僅有幾門火砲,遠不如荷蘭戰艦。但鄭家軍卻有更厲害的,那就是放火船。也就是用很多船頭裝有鐵鉤的小船,滿載火藥、柴薪與油脂。然後士兵再划著這些小船,去衝撞荷蘭艦隊的大船。一旦火船撞上,勾連住荷蘭的大船,船上的士兵就點火燒船,再跳海逃走。所以只要幾艘小船,撞上荷蘭人的戰艦,也就足以將荷蘭人的戰艦給炸沉。用現代的話來講,也就是敢死隊。

第一次海戰,荷蘭人的旗艦赫士亞爆炸沉沒,一艘戰艦鄂禮維蘭洛起火,衝上沙洲擱淺。還有一艘列克威茵運輸艦重創,以及一艘小型戰艦瑪莉亞號從戰場逃走。可說是幾近全軍覆沒的慘敗。若說第一次的慘敗,是因荷蘭艦隊輕敵所致。那四個月後,當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巴達維亞總部,派來了另一支更大的艦隊,理當應該就可輕易殲滅鄭家軍。因為這支艦隊,共由十一艘戰艦組成,其中有五艘是大型戰艦,與六艘中小型戰艦。其艦隊的火砲總數加起來,少說有三四百門。幾乎已經是鄭家軍火砲的三四倍。火力如此強大的艦隊,理當輕而易舉,就能將鄭家軍的艦隊殲滅於海上,甚至把鄭家軍的陸上陣地,也轟成平地。然而事實卻不然。就算此次,荷蘭艦隊是有備而來,且是傾精銳戰艦而出。可雙方於內海一正面交戰,荷蘭艦隊卻同樣,又再次潰不成軍。不但旗艦柯克肯號,被炸到擱淺,失去戰力。還有三艘中小型戰艦,被鄭家軍俘虜奪走。而由此一戰,也註定了熱蘭遮城最後必須獻成投降的命運。因為情況很明顯,荷蘭艦隊就算縱橫世界,所向無敵,但它就是打不贏鄭家軍。那怕荷蘭東印度公司,再從全世界召集艦隊前來台灣,恐怕也只是會讓自己損失更慘重而已。何以如此?由這場三百多年前,發生在台灣的熱蘭遮城之戰。卻也讓筆者的腦海,不禁浮起了上個世紀,由當今世界霸權美國,發動的韓戰與越戰。

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歐洲戰場擊潰德國後,隨之又在亞洲戰場擊潰日本,就此成為世界霸權。然而戰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迅速擴張,赤化中國後,又向周鄰國家蔓延。做為世界民主陣營領頭羊的美國,於是先後發動韓戰與越戰,意圖阻止共產主義的蔓延。而大家也知道,韓國與越南,雖然都只是中國周邊的小國。但在他們背後撐腰的,其實主要都是中國共產黨。因此美國發動韓戰與越戰,面臨的真正對手,其實都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當時剛建政,國家貧窮又落後。只要武器就是小米加步槍。而稱霸世界的美國,擁有各種先進的軍火武器,包括戰機、坦克車與戰艦,幾都是世界所向無敵。照理說,連德國與日本都被美國收拾掉,所以美國要打贏韓戰與越戰,當是輕而易舉。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出人意料之外。於韓戰與越戰,世界霸權的美國,居然打得灰頭土臉,雙雙落敗。因為美國縱然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艦隊,以及各種先進武器。但它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面對中國,「群體主義」的強烈發酵。就有如三百多年前台灣的熱蘭遮城之戰,荷蘭東印度公司與鄭家軍之間的戰爭一般。

「群體主義」台灣人應不陌生。因為自古以來,我們也都是生長在這種強烈的群體主義當中。尤其國政府撤遷來台後,四處更都可看到這樣的標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而且這種群體主義,也不是國民黨威權統治下才有。而是自古以來,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之下,中國向來就是強調群體主義。甚至深受中國儒家思想所影響的日本、韓國、越南,也都是如此。簡單的說,群體主義,就是以國家社會為「大我」,個人則是「小我」。而「小我」的身家性命,都必須為「大我」的利益而犧牲,如此方是值得歌頌的美德。以社會學來講,這就是一種「社會功能論」,淋漓盡致的發揮。就像是一輛火車般,每個人都只是火車的一個小零件,每個人也都得各安其位,奉獻自己的努力,才能讓火車開動起來。又如螞蟻窩或是蜂巢般,一旦遭到外來攻擊,則整窩的螞蟻或蜜蜂,傾巢而出,為保護窩巢而拚死。就算你打死多少螞蟻或蜜蜂都沒用,它們還是或死命的一直咬,一直叮,直到你狼狽的逃走為止。

誠如熱蘭遮城之戰,荷蘭艦隊的士兵,看到的鄭家軍就是這樣。「中國士兵就像是一群不要命的瘋子。好像他們還有一條命放在家裏面。所以就算面對槍林彈雨,他們也駕著小船一直衝過來...」「中國士兵整齊列陣,聽著鼓聲不斷的前進。就算有人被槍打倒,立刻就有人補上空位。...假如中國士兵都如此英勇,那這將是一場很難打的仗...」。荷蘭士兵對鄭家軍不怕死的震懾。這情況,同樣也出現在中共發動的「抗美援朝」的韓戰。雖然中國解放軍,手中只有老舊的步槍,但面對美國各種先進的武器,與猛烈的炮火,卻依然前仆後繼,不斷的挺進。嚇到美國大兵幾乎手軟,最後從戰場敗退。而這種為了保衛國家,不把自己的性命當性命,以及為了成全大我,不惜犧牲小我的精神。可謂就是有如蟻群或蜂群般,將群體主義的功能,發揮到了極大化。

與「群體主義」相反的,則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主要源於西方,也發展於西方。歷經中古世紀羅馬教廷,威權統治的黑暗時代,進入文藝復興年代後,反抗威權群體主義,崇尚個人自由的個人主義,更是蓬勃發展。十七世紀初,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家洛克,提出「天賦人權」,主張個人有天生的生存、追求自由、幸福與財產的權利後。個人主義,更在西方逐步發展成了現代民主政治的體制。及至今日,「人權至上」「注重個人的差異性」「沒有一個人的權益該被犧牲」「個人思想言論的自由,不該受到國家社會箝制」...幾更成了國際社會的主流價值。或至少是西方民主國家,用來打擊非民主國家的利器。且將時間撥回到三百五十年前,發生在台灣的熱蘭遮城之戰。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場東西方的戰爭,正也可謂是一場「群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戰爭。毫無疑問的,當時的鄭家軍,正是一種極端群體主義的象徵。將士的性命,有如螞蟻窩的螞蟻般,為了成全大我,隨時可犧牲。甚至整齊列陣,槍彈打來也不閃不躲。或是槍林彈雨中,駕著放火的小船,視死如歸,直衝荷蘭戰艦。反觀荷蘭士兵,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雇員與傭兵,都是招募自整個歐洲。包括德國、法國、比利時、瑞士、瑞典等國。所以這些人來當兵的目的,絕非是為了國家,或是甚麼大我。而是純粹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也就是為了賺錢。因此當被鄭家軍圍城的時候,只因物資匱乏,分配的米酒與食物少了。於是這些荷蘭士兵,就開始不滿的鬧事,或是終日抱怨「想要獵兔子,那也得把狗餵飽」。雖說台灣首長揆一,與一些傳教士,也總是滿口宣揚「異教徒毀壞基督的教堂。基督徒要有為上帝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而企圖將這場戰事導向有如十字軍東征般,是基督徒與異教徒的戰爭。進而喚醒荷蘭士兵的群體主義精神。然而誰都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並非是羅馬教廷,而是一家為了賺錢,而殖民世界的公司。雖說當兵,就得嚴守軍隊的紀律,長官叫你衝,你就得衝。不過在緊要的關鍵時刻,可以確定。這些為了個人利益,來自歐洲各國的士兵,絕對不會心甘情願,想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去犧牲自己的性命。

彼方的鄭家軍,為延續大明國命脈,在強烈的群體主義意識下,團結一體,有如一窩螞蟻窩的螞蟻,各個視死如歸。此方的荷蘭士兵,雖是堅船利砲,武器先進,卻是鬆鬆散散只顧自己利益,一受到驚嚇,就潰散而逃。於是這場群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決戰,最後的勝者,自不用說,自然是鄭家軍。然而,群體主義真的就此勝過個人主義嗎?把時間再撥回三百五十年後。我們看到了─現在這個世界,事實上,是由崇尚個人主義的歐美白種人,所統治的世界。或說,三百五十年來,地球上的這個世界,始終都是由歐美白種人,所殖民與統治的世界。而崇尚群體主義的中國,至今依然是一窩螞蟻窩裡的螞蟻,幾千年來,從未曾進化...】

40-1、群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決

西元1661年九月十六日。明永曆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台窩灣內海已然草木皆兵,一場決定鄭家軍與荷蘭人的生死大戰,已如箭在弦上。台窩灣東岸的赤崁城。二日的豪雨剛歇,由赤崁城上瞭望向碧波萬頃的內海,白雲倒映碧海,看似好一片海闊天青。然而海天一色的美景中,卻是難掩充滿煙硝味的戰雲密佈。西望向大員水道旁的那座高聳灰白的紅毛城,千里鏡中清晰可見,約有五艘的荷蘭紅夷巨型戰艦正泊在外海,另有約五艘比較小的戰艦,則已進入大員水道,泊於紅毛城外的碼頭。大員水道北邊的北汕尾沙洲,則見十數艘掛著青龍旗的鄭家船艦隊,正巡弋於沿海。正是奉命駐守北汕尾沙洲的陳澤所率領的艦隊。廣闊的台窩灣內海中,更見有戎旗左右協水師陳維義、羅蘊章、與朱堯所率領的艦隊,全面備戰,分頭巡弋於內海。「退一步即無死所啊!不只國姓爺,將士們也都知道!縱然處境艱困,但為了在這海上荒島,延續漢室江山的命脈,我軍也只有與荷蘭紅夷,拚死一博!」一場大病初癒的戶官楊英,此其時,正置身在赤崁城的瞭望台上,一張滿是病容的臉上,盡是憂色忡忡。因為對於鄭家軍當前所面臨的困境,沒人比專管糧草的戶官楊英更清楚。

「渡海到台灣這四個多月來,糧食艱困,官兵沒有一天吃得飽。水土不服,到處毒蟲,使得生病的人幾乎更超過一半。死者更已不計其數。大家都在餓肚子,餓得連鋤頭、鐵鍬也拿不動去耕田。何況是還要打仗!但再怎麼艱苦,將士們也只有咬著牙拚!畢竟神州大陸,已淪於滿州韃虜之手。萬一我僅存的大明軍,要是在這荒島也被打敗了。那我漢家宗室的香火,恐怕也要就此斷絕!我中華之民,恐將更淪為紅夷的奴僕!」將手中的千里鏡,從西邊轉望向東邊,可見到赤崁城的後方,偌大的教場上旌旗飛揚,各鎮營的士兵正集結操練,金戈鎧甲閃耀。一片鑼鼓喧囂聲中,且見國姓爺騎著戰馬,正校閱整齊羅列,看似軍容壯盛的軍隊。是的!看似雄壯威武、軍容壯盛的軍隊。雖然紀律依然嚴明,但楊英心裡很明白,這些軍隊的士兵,因為水土不服與長期飢荒,早是各個體弱多病,面黃肌瘦。然而渡海來到荒島,面對退無可退的處境,就算是已經虛弱不堪,卻也只能強打起精神;與堅船利砲的荷蘭紅毛,拚死相博。要不然,唐山那邊已是國破家亡,倘若無法戰勝荷蘭紅毛,那恐在這荒島,也要連一寸立足之地也無。

只不過,對楊英而言,眼見國姓爺與鄭家軍的兵將們,為了在這荒島上延續大明國的命脈,而奮戰不懈;卻竟不免感到一陣心中酸楚。因為日前,經歷了一場幾乎奪走性命的大病後,楊英似乎已經明白了一些事情。

( 創作小說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eryen&aid=16414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