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27 04:33:54瀏覽713|回應0|推薦28 | |
五、佟鼐、李率泰、陳錦三大人同安屠城 永曆元年,八月。鄭成功從安平率兵千餘,與鄭鴻逵的大軍會師泉州桃花山,發兵對泉州展開攻城。泉州提督趙國祚,因知鄭成功年僅二十餘,可說對其甚為輕視。雙方第一戰,趙國祚即親率驍騎五百、步兵一千五百人,出城應戰。「鄭芝龍那雜種兒子乳臭未乾,如何懂得帶兵打仗!隆武之所以封他"大明招討大將軍",還不就是看在鄭芝龍的面子。沒想到那乳臭未乾的小雜種,不知輕重好歹,居然興兵來犯!今日若不給他一個教訓,恐怕他還會以為自己能爬上天...」正是心生輕鄙,趙國祚兵分兩路,一出城即直奔鄭成功的大營。原本趙國祚也以為,只要一時半刻,兩面夾擊,應就可將鄭成功打得落花流水,潰散四逃。誰知雙方交戰後,從辰時一直打到午時,都已打了二三時辰,但趙國祚卻是遲馳無法取勝。因鄭成功所練之兵,個個奮勇,硬是打死不退。且時間拖得太久,鄭鴻逵的援兵也以來到。反成了鄭成功與鄭鴻逵,兩軍夾擊趙國祚。鄭成功又出了一支奇兵,從中截殺趙國祚。使得趙國祚潰不成軍,慌忙夾著尾巴,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城內。 泉州城是一大城,城高而堅,易守難攻。趙國祚既逃回城內,據城而守,鄭成功與鄭鴻逵若想取泉州,就只有攻城一途。然而困難的是,泉州城鄰近山丘還有清兵據高而守的護城營壘─溜石寨。每當鄭成功與鄭鴻逵,發兵攻城。而那溜石寨的清兵參軍解應龍,即率兵而出,直驅鄭軍的後方夾擊。且若是鄭軍欲發兵攻打溜石寨,則泉州城內的趙國祚,也會立刻發兵出城,同樣又從後方夾擊鄭軍。正因泉州城與溜石寨,兩地清軍互相呼應,彼此支援,這更讓鄭成功與鄭鴻逵,兩邊作戰,陷入困境。屢攻不成之下,於是鄭成功想出了個計策,對鄭鴻逵建言:『四叔,泉州城與溜石寨,互做犄角呼應,要攻城很難!不如叔父假裝督軍攻城,引誘出那溜石寨的解應龍。然我就派出一軍趁虛而入,去偷襲溜石寨。又派一軍埋伏在返回在溜石寨的路上。此聲東擊西之計,當解應龍得知我趁虛攻打他的本營,必然會趕緊返回。待其落入了我們的陷井,到時我軍四方圍攻,那解應龍就插翅也難飛了...』鄭鴻逵聽得鄭成功之計,甚為讚同。就依鄭成功之計,鄭鴻逵攻城誘敵,果然解應龍立刻又率兵前來。清兵才到半路,忽有飛馬來報,說是「敵軍攻打溜石寨」。解應龍慌忙帶軍返回救援,正中了鄭成功設下的陷井,被鄭軍四面圍攻戰死。消息傳到了泉州城,這可讓據城而守的趙國祚,嚇出一身冷汗,更日夜加緊守城,喘息都不敢喘息,也不敢再輕視鄭成功。 潮州城的清兵守城將領王進,聽說鄭芝龍的雜種兒子,一個黃毛小兒竟如此猖狂。不但兵圍泉州,攻破溜石寨,還殺了參將解應龍。因知泉州已危在旦夕,而潮州與泉州唇亡齒危。這讓渾號老虎的王進,頓是氣的跳腳,決定領兵前往馳援泉州。但又怕將潮州的守軍帶走,恐又怕鄭軍炮製攻溜石寨,趁虛前來攻打潮州城。於是王進命總兵楊佐,堅守潮州城。而王進則先對外放出風聲,稱其將帶領數萬大軍,前往馳援泉州。且知安平乃是鄭成功的大本營,所以王進還使了個圍魏救趙之計,聲稱其大軍,將先攻下安平。「本鎮統領大師,合潮州援兵數萬,即日抵泉郡破賊解圍,並直搗其穴...」此風聲放出之後,果然引起了鄭成功與鄭鴻逵的緊張。因恐王進的大軍,即將來到,泉州城又甚為難攻,短時間難以攻下。萬一,王進先攻打安平,無疑將讓鄭軍進退失據。於是鄭成功急忙找鄭鴻逵商議。鄭鴻逵遲疑良久,舉棋不定,嘆說:『王進領數萬大軍前來,要是趙國祚再開泉州城,領兵出戰。那咱們豈不要腹背受敵。照我看,咱們還是先撤兵吧!』 畢竟鄭鴻逵是個進士出身的文人,縱然手握數萬大軍的兵權,對於行軍打仗之事,卻總猶豫不定;一遇危急,更是未戰先怯。儘管鄭鴻逵已主張撤軍,但鄭成功卻不這麼認為。即對鄭鴻逵建說:『四叔,咱們怎可以這麼輕易撤軍!四叔請你還是繼續領兵攻城。我自帶一軍前往鎮守安平與泉州之間的五陵,見情勢緩急,兩邊馳援。如此當可首尾兼顧!』鄭鴻逵見鄭成功,意志堅決,即也應允鄭成功所請。不日,鄭軍哨兵來報,果見王進已領大軍進入泉州。且其重兵大營,更駐紮於安平附近。由其大營炊煙上萬,營帳壘壘相接,更見王進所言不虛。這讓鄭成功將自己的軍隊,都集中到了五陵,準備馳援安平。然誰知,儘管王進號稱帶了數萬大軍前來馳援泉州。實際上他卻僅帶了騎兵五百、步卒千人前來泉州。之所以安平附近大營,看似佈有清兵重兵,其實全是王進命人紮稻草人,並大造埋鍋造飯的假像,以欺敵。藉此調虎離山,支開鄭成功的軍隊後,王進即親率千餘兵馬,繞道南安,直抵泉州城。並與兵圍泉州城的鄭鴻逵,展開交戰。 「王進的援兵終於來了!正是我軍一鼓作氣,一舉滅賊的好時機!」泉州提督趙國祚,由城樓上遠觀,見城外一片黃沙滾滾,殺聲震天,知道援兵已來到。於是命士兵,於泉州城四周,敲鑼打鼓,大聲喊殺,虛張聲勢。當下鄭鴻逵,只感腹背受敵,方寸大亂,也不知清兵多寡,趕緊下令撤軍。且這一撤軍,就是從泉州撤到海上,隨即領大軍逃回金門。鄭鴻逵的大軍既走,鄭成功的幾千兵馬,即成了孤軍,如何還能再戰;只好也趕緊撤回安平。回到安平後,見清兵駐安平的大營,毫無動靜,派人偵察後,鄭成功方知,原來受騙上當。因整個清兵大營,居然都只有稻草人而已。後來又得知,原來王進竟只領了千餘兵馬前來泉州馳援。得知真相,這可讓鄭成功更不禁搥胸頓足,大感後悔。 永曆二年戊子夏五月。雖說攻打泉州城失敗,退回安平。然經此泉州一戰,卻讓「大明招討大將軍」鄭成功,就此聲名大振,再也不是虛名。不但,前明朝浙江巡撫盧若騰、進士葉翼雲、舉人陳鼎俱至,紛紛前來謁見鄭成功。四方抗清志士,更大舉前來投靠。包括海澄人甘煇,雖身材五短,卻猛勇絕倫。漳浦人藍登,武藝精熟。南安人施郎,智勇雙全,機略暢曉。還有施顯貴、邱縉、林壯猷、金裕等人。有了這些既有武藝,又有機智的志士加入鄭軍抗清,自使得鄭成功,更加如虎添翼般,日夜無不與其努力操練兵馬與佈演陣法。且有各地鄉紳也舉兵投靠,短短時間,使鄭成功麾下兵將,已然上萬。既有這上萬大軍,鄭成功豈又肯在蟄伏於安平這小地方。五月,鄭成功即親率上萬兵馬,由林習山、與甘煇為前鋒,前往攻打鄰近安平南方的同安城。 同安城,乃鄭芝龍的故居,僅是一個小城,駐軍不多,且城牆低矮。因同安城不但城牆低矮,且地處平坦,城內火藥與存糧亦不多,難以據城堅守。由此同安守將游擊將軍祈光秋,得知逆賊鄭成功發兵攻打同安,即與協防辯郎、守備王廷,領兵出戰。因同安城的駐軍不多,出戰之兵多還是徵召鄉勇組成。而鄭軍這邊,兵馬過萬,聲勢壯大。見清兵出城邀戰,俯投靠鄭成功的甘煇,則一馬當先,挺身出戰。雙方在同安城外交鋒,金鼓齊鳴,殺聲震天。然不及一柱香的時間,同安守備王廷,遭遇甘煇,坐馬的馬腳即被砍斷。霎時王廷由馬背上滾落,尚不及起身,一顆腦袋已被甘煇手中的斬馬刀給砍下。:『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勤王!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爾等還不棄暗投明!』眼見甘煇提著同安守備王廷的頭顱,騎在馬背,大聲吆喝。守備被斬,清兵見狀大驚,軍心蕩然之下,頓時潰不成軍,盡逃回城內。是夜二更。同安知縣張效齡,與守將祈光秋、辯郎等,因知鄭軍勢大,難以抵擋,又同安城地處平坦,城牆低矮,難以堅守。所以索性,棄城而逃。隔日,同安城的百姓,得知滿清的文武官員都已逃走,即大開城門,迎鄭家軍入城。由此,鄭成功興兵抗清以來,打了第一場的勝仗,且攻下了第一座城─同安城。 同安城雖只是一座小城,然攻下同安城,對鄭成功而言,卻像是個吉兆。百姓迎鄭家軍入城後,鄭成功立刻下了軍令,嚴禁兵士騷擾百姓,使市集照常開市,讓百姓生活如常。又命葉翼云為同安知縣,勸徵糧餉,以應軍需。幾日後,有一人從廣東逃來投靠鄭成功,正是先前與鄭成功一起輔佐隆武帝的輔明侯林察。且說輔明侯林察,於前年,隆武帝殉難於汀洲後不久;因聽到有傳言,說是隆武帝並未死,而死逃到了廣東。當時林察與輔佐過隆武帝的幾個大臣,即辭了鄭成功,欲到廣東去尋找隆武帝。然到廣東之後,方才知道,原來在廣東登基為大明皇帝的,並非是隆武帝。而是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𨮁。朱聿𨮁登基於廣東惠州,建號紹武,即紹武帝。但隆武帝死後,在廣東登基為帝的,不止有唐王朱聿𨮁,還有桂王朱由榔,遲了幾日也在廣東肇慶登基為帝,建號永曆,即永曆帝。紹武帝與永曆帝,同時在廣東登基為帝,可天無二日,大明國又怎可同時有二個皇帝。由此紹武帝與永曆帝之間,也發生了衝突征戰。儘管紹武帝大敗永曆帝,然去年清兵攻陷廣東,紹武帝被滿清提督李成棟所殺。而永曆帝,則往西逃往廣西桂林。 『招討大將軍,不瞞您說。我到了廣東後,因為擁立紹武帝,曾與永曆帝發生衝突。所以紹武帝殉難後,我也不敢去投靠永曆帝。且隆武帝死後,東南沿海抗之師,群龍無首。所以我才回福建來找您,並告訴你永曆帝之事...』輔明侯林察見了鄭成功後,即將其前往廣東所知之事,一五一十都告訴了鄭成功。畢竟天不可一日無日,得知大明國尚有永曆帝,而只要永曆帝尚在,就表示大明國尚未亡。由此鄭成功聽得林察的稟報後,大感欣慰,隨即命人設香案,並率群臣與將領,朝了南方行三跪九叩之禮參拜。就此遵永曆為正朔。而為與永曆帝取得連繫,鄭成功更派了原本隆武帝朝中的中書舍人,由海路輾轉前往廣西去覲見永曆帝, 向其陳述抗清復明大計 。 福建沿海有三大島─廈門島、金門島與銅山島。廈門島在泉州與漳州之交的外海,金門島與廈門島隔一水相對。而銅山島則在閩南漳州與廣東潮州之交。總之這福建海外的三大島,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只要據此三島,即可掌控整的東南沿海。清兵攻入福建後,掌控鄭家軍最大兵權的鄭彩、鄭聯兄弟,即率兵進據廈門島。另鄭鴻逵則率兵入金門島。鄭成功攻下同安城後,又得永曆帝的消息,正籌謀抗清復明的更大局。一則,誠如鄭鴻逵所言,安海無高山江河的天險可守,就算鄭成功又攻佔了同安城,其實也同樣無天險可守。若是清兵傾大軍來攻,難免進退失據。二則,永曆帝身在南方的廣西桂林,鄭成功無論身在安海或同安,若想勤王也都鞭長莫及。因此安頓好同安城後,鄭成功即命邱縉、林壯猷、金作裕三個將領,駐守同安。而他則率領大隊舟師南航,前往進駐閩粵之交的銅山島。一來就在銅山島操練水師兵。二來則等候永曆帝的消息,以便隨時可前往與永曆帝會師,恢復大明江山。然鄭成功前腳剛走,卻不知清兵已然開始調動大軍,準備一舉清掃閩南叛逆。 「鄭芝龍的雜種兒子年紀雖輕,卻是甚為猖狂。其不但不顧念父親生死,居然還不自量力,以螳臂擋車,興兵作亂攻陷同安。此大逆不道的邪惡幼苗,若不及早斬除,就怕養虎貽患,後患無窮...」滿清泉州提督趙國祚,得知同安城被鄭成功攻陷後,立刻上報浙閩總督轉題。轉題不敢輕忽,又上報朝廷。滿清朝廷即也下旨給轉題,命其調集佟鼐、李率泰與陳錦三大人的大軍,恢復同安,並將福建沿海叛逆一舉蕩平。 七月初三。奉鄭成功命守同安城的知縣葉翼云,獲知清兵將大舉來犯,連忙找邱縉、林壯猷、金作裕等將領,商議攻防之策。然誠如前所言,同安城不但地處平坦,且城牆低矮,本就孤城難守。況是同安城內的守軍,也僅數千人,如何能抵擋滿清三大人合師的十數萬大軍。儘管眾人皆知,若不撤走,此一戰,必然全軍覆沒。然知縣葉翼云,卻是毫無撤退之意,並對眾人慷慨陳詞說:『現今永曆帝剛剛登基,為我大明中興帶來了一線希望,藩主更是一心想助永曆帝恢復漢室江山。而今藩主將同安城託付給我們,我們自該竭盡心力守住此城,怎能輕易放棄。只要是能站在大明的土地,死於大明的土地,那就算干腦塗地也不足惜!』邱縉、林壯猷、金作裕也知葉翼云之意,無非殉城;就算戰到一兵一卒,也打死不退。於是金作裕等將領,亦無不慷慨激昂,同聲回說:『知縣大人說的對!咱寧願死在大明的土地,也不干作清奴走狗!』死守同安,計議既定,知縣葉翼云便令邱縉、林壯猷領兵前往城北大盈嶺,以防禦從泉州而來的清兵。又命金作裕領兵到城南的薴溪嶺,以扼守從漳州來的清兵。一方面派人前往安海,以通知鄭芝莞從安海出兵五陵,以從中截殺清兵,分散清兵兵力。另一方面又派人前往銅山島,以通知鄭成功趕緊率兵回師救援同安城。 孤城本已難防守,孤臣更無力可回天。因僅有的兵力都已派出城外防禦,知縣葉翼云也只能率領僅剩民兵,防守於同安城內。八月十五日天剛破曉,滿清三大人,佟鼐、李率泰,陳錦已率滿漢大軍,有如洪濤巨浪,滔滔掩至。聲聲戰鼓震天直有如雷鳴陣陣不歇,千軍萬馬奔騰更令大地屋舍都震動。守城北大盈嶺的邱縉,以微薄兵力如何抵擋十數倍之眾的清兵。雙方交戰,邱縉中五箭而死。林壯猷見清兵勢大,獨力難支,忙率僅存兵力退回城中。守城南的金作裕,得知邱縉、林壯猷已敗,清兵已然要攻城。於是金作裕也趕緊將其薴溪嶺的兵力撤回同安城守城。原本同安城知縣葉翼云但盼安海的鄭芝莞能出兵五陵,從中截殺清兵。然鄭芝莞見清兵勢大,卻是不敢出兵,反是從安海撤退入海。另一方面,人在銅山島的鄭成功,雖也獲得清兵將攻同安城的通報。無奈北風已起,船隊難已逆風而航。收到同安縣的告急求援後,鄭成功雖趕緊整頓船隊返回同安,然逆風而航,航行了五日,也才到達金門。 孤軍死守同安城,孤寡童叟屍填河血流溝。八月十六日破曉,滿清三大人,佟鼐、李率泰,陳錦所率大軍,三路並進,開始攻城。一座小小城牆低矮的同安城,如何經得起十數萬大軍,兼以火砲環攻。不出半日,整個同安城幾已被夷為平地,清兵直衝入城。然葉翼云、林壯猷、金作裕雖是城破,依然不肯降,仍與清兵周旋於城內的巷道間激戰。滿清三大人佟鼐、李率泰、陳錦見鄭軍頑強,敗而不降,導致清兵亦傷亡慘重。於是三大人腦怒之下,下令清兵屠城,無論婦孺老弱,乃至雞鴨貓狗;見人殺人見鬼殺鬼,一個都不能放過。當時鄭成功率船隊,已到金門,本想力勸四叔鄭鴻逵出兵相助。無奈偵察的哨兵來報,說是同安城已破,邱縉、林壯猷、金作裕已都戰死城中。知現葉翼云被擒,也不屈而死。整個同安城更被滿清三大人下令屠城,屍骸遍地,血流滿溝。鄭成功聽聞同安被屠城,鄭軍兵將盡數戰死,當下痛哭,卻也只能召集三軍遙祭。當下鄭成功心中更恨的是,鄭彩、鄭聯兄弟領有十數萬大軍,就駐軍在與同安僅一水之隔的廈門。可鄭彩、鄭聯眼見同安被清兵所屠,卻竟袖手旁觀,無動於衷。...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