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叔本華的李登輝 與摩西的李登輝
2016/09/22 15:56:34瀏覽56|回應0|推薦0

原來他的大台灣三個字, 指的是台灣國. 不是台灣人的薪水

 

  

  

李登輝失算 害台灣失落20年

前總統李登輝。(資料照片,陳麒全攝)
前總統李登輝。(資料照片,陳麒全攝)

廿年前國際上流傳「中國崩潰論」預言,多年後,該預言被列為十大最糟預測之一,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直言「中國崩潰論已成笑料」。但李登輝前總統據該預言擬定的國家發展策略,台灣就走上國力漸衰、被邊緣化的狹路整整20年。

曾任海基會首任秘書長的陳長文律師,今在《聯合報》投書<台灣失落20年 多半來自一個預言>一文指出,一九九六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的兩岸政策,為什麼提出「戒急用忍」?以李登輝在其《台灣的主張》一書,提出「中國七塊論」,主張將中國分裂為台灣、西藏、新疆、蒙古…等七個區,讓各地根據特性發展。顯見李登輝對「中國分裂」、「台灣獨立」的強烈期待,但七塊分裂要發生其前提,就是中國崩潰論。

如今,中國大陸崩潰的預言沒有發生,中國大陸崛起成為世界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陳長文律師最後指出,如果在廿年前選擇參與中國大陸崛起,台灣的命運將會是很不同的。

 

 

 
 
「李登輝 經營大台灣」的圖片搜尋結果
 
 
  
李總統: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民國85年)

李登輝總統今天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並發表就職演說,將提出未來四年施政重點,包括憲政改革、經濟發展、司法改革、教育改革、文化和社會重 
建等要項;李總統並說,在未來,只要國家需要人民支持,他願意帶著兩千一百三十萬同胞的共識與意志,訪問中國大陸,從事和平之旅;也願意與中共最高領導當局見面,直接交換意見。

以下是李總統就職演說全文:

各位遠道而來的友邦元首、各位特使、外交團的各位使節、各位貴賓、各位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

今天,我們相聚一堂,在廣大同胞的面前,以莊嚴歡欣的心情,舉行慶祝就職大會。這個盛會,不僅是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任期的開始,更是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嶄新的開端。


今天,兩千一百三十萬同胞,正式邁進「主權在民」的新時代。

今天,中華民族進入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境界。

今天,在臺灣的我們,以無比的驕傲與自信,堅定地告訴全世界:

我們已經成功地站在民主興革方高峰,且將屹立不搖。

我們已經清楚地證明中國人有能力施行民主制度,運用民主政治。我們已經有效地擴大了國際民主陣營的力量,對全人類的自由民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青貧族苦哈哈 去年所得倒退19年

2016-09-19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青年貧窮問題未見改善!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四十歲以下所得收入者共四六四.九萬人,平均年所得雖較前年略增,但仍倒退十七至十九年;其中,未滿卅歲所得倒退十七年,卅至卅四歲、卅五至卅九歲所得均倒退十九年。而且,這份統計並未考量通膨因素,青年實質所得倒退情況其實更嚴重。

  • 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

    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

未滿30歲年所得44.08萬 倒退17年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二○一五年所得收入者(包括受僱者、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共一四四五.二一萬人,名目所得收入(包括薪資報酬、營業淨收入、農業淨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平均六十三.○九萬元,較二○一四年增二一五元。

按年齡層分析,未滿卅歲所得收入者一六三.三萬人,平均年所得四十四.○八萬元,雖較前年增○.六六萬元,但不如一九九九年的四十四.三八萬元,所得倒退十七年;且,未滿卅歲年所得為各年齡層次低,僅高於六十五歲退休族的四十四.○一萬元。

另外,卅至卅四歲所得收入者一四三.二萬人,平均年所得五十九.一萬元,較前年增加近一萬元,但仍不如一九九七年的六十.二四萬元,所得倒退十九年;卅五至卅九歲所得收入者一五八.三萬人,平均年所得六十六.九萬元,較前年增加○.三八萬元,同樣不如一九九七年的六十六.九六萬元,也倒退十九年。

對於青年所得持續倒退,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所得收入以薪資報酬為最大宗,近幾年薪資成長停滯,所得沒什麼增加;加上國內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就業時間延後,剛出社會薪資一定不高,青年所得因此未增加。

學者︰產業結構問題 低薪主因

台經院副院長邱俊榮認為,產業結構問題是造成低薪的主因,現在外在環境及主觀思維還是沒有改變,遇到經濟不好、出口不好,南韓是放假讓民眾去消費,藉此刺激內需;但我們對內需不太重視,仍然想辦法增加出口,很多企業主還是認為低薪可以維持競爭力,加薪則不利出口競爭力。

邱俊榮表示,國內產業若不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不改變,低薪問題很難改善;但目前舊結構仍用舊思維解決,因此所得沒有辦法改善。他說新政府推動的「五加二產業」(五大創新產業加新農業、循環經濟)若能有所成果,透過創新研發提高附加價值,或許可有加薪的空間,但需要一些時間。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75298926